八年级物理优质示范课《牛顿第一定律》(说课+实录+评说+配套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优质示范课《牛顿第一定律》(说课+实录+评说+配套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12-18 12:30:42

文档简介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沈伟,来自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学校,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2节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说明如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运动学和力学知识基础上,首次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和规律的知识,本课内容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面平衡力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教材比较注意科学地编排内容,它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能够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本节课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安排学生实验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第二课时要对牛顿第一定律充分理解,并理解惯性的内容。现针对第一课时进行说课如下:
2、教学目标
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及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实现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教材的重点、难点
结合本课目标及学生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获得过程,并理解它的内涵。难点是经历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的方法。
4、教具学具准备:
斜面、毛巾、棉布、木板、玻璃、小车等学生实验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二、教法、学法
为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目标导学法(即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法、发现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下,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我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目的是达到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新的学习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第1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科学探究实验来完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分为以下几大环节:情景设问、回顾历史;质疑假设、科学猜想;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补充完善、形成定律;课堂总结、课外探究。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从生活走向物理
通过媒体播放一组动画情境,让学生思考物体运动是否需要力的维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尽量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观点,以活跃思维。接下来,再简介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化两种观点的矛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时,便将学生顺其自然地引入了一个有趣的物理情境,从而顺利引入新课。同时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辩论的形式引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实验探究 学习新课
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教师事先按学生素质的高低进行优差组合结成实验小组。由于部分学生尚不能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操作等。因而在实验开始前,我先引导学生确定实验中那些条件保持不变,那些条件在发生变化,尽量使学生自己分析、推论,参与探究过程。实验时可能会出现种种问题,此时请能力较强的小组进行演示交流,既有助于较弱的学生将实验进行下去,又能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实验探究阶段教师仅起一个指导者的作用,我充分让学生自己分析、交流、推论,并表述出牛顿第一定律大意。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我认为实验探究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对实验的评估交流,
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过程,对比以前的实验结论的得出过程,引发学生思考两者研究过程的不同之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可靠的实验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出的。应学会如何从已知的世界去推测未知的世界。此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等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论述,让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曲折和艰辛,感悟认识的逐步深入,感悟实验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及时整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并板书。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从而纠正部分同学对力与运动原有的错误认识。另外说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性,因为出于现实中的物体总是会受到力的作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只是来自于实验推理的、合乎逻辑的定律。
[设计意图] 采用赏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收集信息、分析归纳等多种能力。设计的问题有梯度,分散了难点,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在点拨过程中,强调控制变量法的重要性,同时向学生渗透科学精神。
(三)、登录网站搜集相关的知识。
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网址,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索相关的知识,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视野,丰富了知识内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鉴别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四)、回顾总结,重温要点
围绕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总结,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设计意图] 本节课作业题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
以上是我对《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进行授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设计,由于经验有限,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
教学反思:
每位学生几乎每天都在生活中要遇到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问题,这为本课的实施奠定了感性基础。在课堂上,当出现了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观点时,每位同学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绝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在全班交流自己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观点,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实验方案设计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对生活体验以及自己的观点进行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在小组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力争能在全班进行交流,表现出了初步的反思能力、较高的表达自己观点、尊重别人观点、与人交流等交往意识和能力,还充分体现出了人机交流,但是,学生在白板的使用中还存在不熟练的问题。在评估与交流环节中,每组学生都希望在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表现出了较高的他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多数学生都能从学习内容这一线索进行总结,只有少数同学对物理的研究方法、研究思想以及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和大胆猜想的精神给予了较高的关注。总之,本课的实施较好地营造了探究环境,较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交流欲望等探究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充分地体验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回归生活”学习理念;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动手、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等基本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课堂教学设计
学 科
初中物理
版本册数
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下册
课目名称
第八章第2节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共 2 课时
执教者:沈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概括出力与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实验观察及归纳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论。
通过观察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敢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感受物理就在身边。
通过介绍科学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过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既是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深刻描述,又为二力平衡的探究做好理论准备,表像是一滴水,事实是一片海。力和运动的正确关系隐藏在物理现象的背后,很容易被生活中的物理假象所掩盖。教材在编写本节内容时,先由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紧密的现象,如:“推箱子”、“敲铁钉”等现象入手,提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然后阐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论证得出并表述牛顿第一定律。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反驳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分析
在历史的长河中,力与运动的正确关系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再到牛顿,这层神秘的面纱才真正被揭开。为了拨开云雾,显示真理,必须精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通过严密而科学的推理,批驳错误的观点,才能建立科学的认识。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措 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进行方案展示,学生进行试验探究推理得出结论
充分利用PPT及动画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措 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利用实际例子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利用网络视频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利用动画理解,利用网络理解加深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 使用方式方法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物理来源于生活,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提问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视频配音。展示亚的观点: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思考回答:物体为什么会运动和静止?
PPT展示生活实例,利用视频、录音展示
提出问题
提出疑惑:真的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物体静止下来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吗?
提出问题:不同的摩擦阻力对物体对运动的远近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物体静止下来是因为摩擦阻力的作用。
学生猜想
视频展示自行车停下的过程
实验探究
探究:不同阻力对物体运动远近的影响?
试验方法:给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提供不同的摩擦阻力,观察物体运动的远近。
提问:怎样提供不同的摩擦阻力?
让什么样的物体运动合适?
????? 怎样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
提醒实验注意事项。
你可以做出怎样的推理?
学生思考回答
讨论实验设计方案
(一)交流实验方案
(二)理解实验方案
(三)分组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
(五)实验推理
利用白板画出问题中的实验器材,实物投影让小车在不同初速度下运动,引导学生知道初速度对物体运动距离有影响。实物投影展示小组实验方案。白板演示完善的实验方案。展示实验结果
牛顿第一定律得出
演示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给出伽利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的物体受到阻力为零,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笛卡尔的补充:方向不变。
牛顿的完善:指出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牛一定律:实验+推理
猜想:小球能到达释放时的高度吗?为什么?
如果斜面是绝对光滑的呢?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过程。
理解“一切物体”、“不受外力”、“总保持”、“或”
网络视频“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利用网络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小结
反思
提升
课堂小结
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以及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上有哪些收获?
课外总结、探究
进一步对所学知识加以小结。
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交流在知识学习,过程体验等方面的收获。
通过网络了解“刘谦螺丝魔术的原理
板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一、实验探究:不同阻力对物体运动远近的影响。
1、结论:运动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
2、推论:如果运动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保持一定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揭示: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得出:实验+推理。
课后教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