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2.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难点 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
教 学 过 程 教学创新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回答下面各题。
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10千克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千克苹果?
3.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谈话:像这样,实际生活中有时商不是整数,那该怎么表示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巡回指导
1.教学例2
教师指出,把1块饼平均分成4份,用算式表示为:
1÷4
那么它的商不是整数怎么表示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时教师引导:把1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饼的,也就是块,所以:
1÷4=(块)
2.教学例3
出示例3情境图,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教师指出,用除法算式表示为:
3÷4
那么商应是多少呢?
小组合作,用一个圆片表示一个饼,分一分,想一想。
小组汇报,用展台展示分的方法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
第一种分法:
一次分一个饼,把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一份,也就是一人一次分得块饼,3张饼就分3次,所以3个块就是块。
第二种方法:
把三张饼一起分,每人分得3块的,3块的是块。
所以:3÷4=(块)
想一想:如果把3张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块?
3÷5=(块)
3.归纳总结。
观察这三个算式:
1÷4=(块)
3÷4=(块)
3÷5=(块)
你发现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指出,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除法和分数的关系用字母表示为:
想一想,b能不能为0,为什么?
教师强调,除数不能为0,分数的分母也不能为0。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两个数相除,商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比如说5÷7的商,我们就可以表示为:5÷7=。
4.小试身手。
(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3= 7÷5=
5÷9= =( )÷( )
=( )÷( ) =( )÷( )
(2)单位改写。
13厘米= 23分=时 17千克=吨
让学生明白,改写的方法不变,只是用分数表示结果。
5.试一试。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6.练一练。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适度拓展
1.练习八第6题。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练习八第7、8题。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四、全课小结,畅谈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1÷4=(块)
3÷4=(块)
3÷5=(块)
被除数÷除数= b≠0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