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因数和倍数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因数和倍数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13 10:4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这节课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学习找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教材通过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不同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直观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依据算式具体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利用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乘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 初步学会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3. 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 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的概念(?数和?数)
二、认识倍数和因数
谈话:一起来看今天的例题。这儿有1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你能摆成一个长方形吗?
(分成四人小组,用正方形摆一摆)
小组汇报,课件出示
提问: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4×3=12,6×2=12,12×1=12)
谈话:同学们,我们根据长方形列出了不同的乘法算式,可不要小看这三道乘法算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在这里。
看!因为4×3=12,所以4是12的因数,3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是3的倍数。
会说吗?同桌互说。(一个同学在说的时候另一个同学要认真听)
刚才还有两道算式,谁能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6×2=12,12×1=12)
学生在说的时候教师用手指一指。
刚才在说12×1=12时候有点拗口,你发现了什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还有一点提醒大家的是: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都指不为0的自然数。
会说了吗?(学生:会了)再来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出示书上想想做做第一题的三道算式)
回到原来的三道算式和文字,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四句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停留片刻),这三道都是什么算式?(乘法)这两个乘数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
明确:在说倍数和因数时,一定要说()是()的倍数,()是()的因数。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判断题
因为10+3=13,所以13是3的倍数, 3是13的因数。( )
20是倍数。( )
因为5×6=30,所以30是6的倍数,6是30的因数。( )
三、探究倍数和因数
教学3的倍数
提问:谁能根据3×1= 3 说两句倍数关系的句子,3×2=6呢,3×3=9呢?
提问: 涂色部分都是谁的倍数?
说明3的倍数有。。。还有。。。向下还有。。。能写完吗?
3的倍数有谁?你有什么发现?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自主探究2的倍数和5的倍数
观察、发现、总结规律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
谈话:刚刚我们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而且知道了倍数的特征。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呢?
出示题目15的因数:
谈话:之前我们是根据乘法算式找出了一个数的因数,()×()=15,()里的数就是15的因数。(问学生)。会找15的因数了吗?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单上。汇报、展示、交流。
明确:找因数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可以一对一对的找。板书
独立找出16的因数和36的因数。
小结规律、特征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应用倍数和因数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发现了因数和倍数的特点。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生填表
谈话:学习了倍数和因数,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完成在作业单上。口答交流,提问:这些应付的元数是怎样算出来的呢?那应付的元数其实都是?(4的倍数)你还能举出一些4的倍数来吗?写的完吗?那我们可以用?(省略号)
2、想想做做3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答案(指出:这里24的因数都是一组一组排列的)
提问: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的人数呢?
3、猜年龄
老师的年龄既是的5的倍数,又是50的因数,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岁?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倍数和因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那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