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1 分数除以整数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1 分数除以整数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13 16:0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分数除以整数》
执教者 张彦芳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五下74-75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分数乘法和倒数等基础上学习的。分数除以一个数的计算方法是分数除法的核心知识点和生长点。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除以整数。本节课设计的两个例题,目的明确,例1让学生通过熟悉的计算,发现分数除以整数的规律;例2,通过熟悉的问题和用不同方法解答,总结出计算方法。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预习模式的学习中对知识点已了解,质疑习惯也已形成,参与积极性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总结规律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总结规律,形成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是我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主题研究下的实践形式,教学环节是:学生预习后提出问题,师生梳理问题,课上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始,组织学生思考、探讨交流,练习后再次质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2分钟)
二、聚焦问题
(3分钟)
三、自主解决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5分钟)
2、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18分钟)
4、小结讨论结果。
(1分钟)
5、解决其他问题。
(3分钟)
四、练习巩固
教材75页“试一试”、“练一练”1-2题。
(4分钟)
五、再次质疑
(1分钟)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预习了课本74页上“分数除以整数”这部分内容,大家谈谈学到了什么?
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甲数÷乙数(0除外)=甲数×乙数的倒数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除法?
(2)为什么要乘乙数的倒数?
……
明确: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对除法的计算方法存在疑问。
2、师生共同明确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师:多数同学对除法的计算方法存在疑问,这也确实是这节课我们需要重点弄明白的问题。
教师课件出示这些问题。
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巡视,参与学生的研讨,发现学生问题研讨的走向。
学生可能从以下角度进行说明:
甲数除以乙数和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得数相等。
在妈妈买饼的问题中,把张大饼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就是用÷3,通过分圆片得到:把张大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大饼的。而且,把张大饼平均分成3份也就是求张大饼的是多少,即×=。
两种方法意义相通,得数相等,所以÷3=×=。
教师板书:÷3=×=
反馈学生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总结得出: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解决其他非核心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在交流汇总中发现知识间的联系。
请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将思考延伸至课下。
学生汇报
1、学生汇报预习时梳理的问题。
和老师进行交流,确定核心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在汇报中进行辩论、讲解等活动。
学生提出核心问题讨论之下仍未解决的问题。
学生练习,发现问题。
学生质疑。 让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对预习内容进行梳理,为新课作好铺垫。
集中问题,以便展开有效的研讨。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充分进行自主学习,形成独立的观点。
小组的汇报形式,保障学生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辩论、讲解、补充等学习过程让学生以批判的角度真正的参与到交流 活动中,保证研讨成果 。
质疑的精神贯穿始终。
课堂小结 2分钟 师:好,同学们,还有问题我们课下再交流。回想这节课,我们通过举例子,分析说明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大家也注意到分数乘法和除法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在数学上经常是用一些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新知识。这也是数学上经常用到的一种思考的方法。
布置作业 1分钟 完成《一课一练》上的习题,并探索课上未解决的质疑问题。
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
甲数÷乙数(0除外)=甲数×乙数的倒数
÷3=×=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教学反思 这样的课堂是在我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主题研究下的实践形式,教学环节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学生预习后提出问题,师生梳理问题,课上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始,组织学生思考、探讨交流,练习后再次质疑。若从教学设计上来看,没有多少内容,只是一个框架,因为学生会从哪个方向切入问题,学生们会从哪里引发争议,一切都是未知数,是不太好预测的。而最关键的是,这种课堂的魅力正在于它的真实,学生真实的疑问、对问题的真实思考、师生与生生之间真实的对话与探讨……这些,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预约着属于学生的精彩。依据本节《分数除以整数》课例,作如下剖析:
预约学生质疑的精彩
1、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
“分数除以整数”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⑴经历总结规律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⑵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除法。
⑶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从课前的师生交流与问题汇总梳理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对于分数除以整数为什么有这样的一个计算法则是很感兴趣的,他们对这个计算方法的质疑就直接指向了总结规律和探索计算过程这一教学目标;而解决了为什么有这样的计算方法的问题,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第二个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方法、会进行计算”也就可以实现;从学生自己的问题出发,交流学生自己的认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深入程度。
2、从质疑的深广度来看
提出问题,看似随意,但其实并不简单。在质疑环节,很是遗憾的是,课前交流预习情况时,不少学生提出的观点独到而鲜明,例如有个学生问道:这个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谁发现的?我对他讲,是谁发现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发现这个方法的人一定和你一样善于思考。学生们很开心,在课堂结束前的质疑环节,不少学生还在提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没有时间解决了,但将思考引到课后,学生们自己讨论一些问题,对形成数学学习的习惯也是有益的,所以,我很开心。
在本节课说明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例2中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间意义的相通对于打通为什么乘除法间可以转化非常重要,这也是本课中学生们理解的一个难点,教材中呈现了两种算式,第一个算式是从分饼的过程中由结果是六分之一来说明计算方法是正确的,第二个算式是从分数乘法的意义来打通与分数除法的联系,这一点学生挺难意识到,还有的意识到了但在表述上出现困难。在上课前,我对此环节突然冒出一个处理的想法,就是依据波利亚《怎样解题》的方法,由教师提出解题表中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由旧有知识入手打通与分数除法的联系,但在今天的课上,学生在这里意识到两者间是相通的,但是没能一语中的地指出是意义上相通,所以,我又临时改变了策略,想在学生发言后提示学生关注算式的意义并将眼界放在更大的范围内思考,意图就是想向学生渗透数学思考的方法与思维习惯。但在此,我在调控上出现了问题,因为在巡视中发现,有学生已发现两者意义上的相通,所以在两组学生没能讲明的情况下,还期待已讲清的那组学生可以站出来说一说,但那组学生却改变了思路,导致了此环节时间过长而依然未能突破难点,显得放手过度而收控不足;
这节课前,在让学生提出疑问、说说发现时,有学生呈现这样的看法:乘法和除法是可以转换的。这个发现是很有价值的,这是学生们一种朴素的对数学学习的感受,而转换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意识是需要向所有学生渗透的,也是本课教学目标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联系。这个想法学生课前写在了纸上,但在课上没有提出来,因为前面所述的原因,我认为应该把这个观点拎出来,让学生来进行评价与体会,所以,在下课前的学生质疑环节,我把这个观点抛出来,让学生们议一议。
本课设计的意图从教学目标出发,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为方向,力求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但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