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认识音乐旋律的走向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音乐(花城版)
章节
第8课
学时
1节课
年级
三年级
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认知音的走向,了解旋律在音乐中的三种进行模式-----上行、下行和同音反复。
2、知识与技能:能在不同的旋律片段中,听辨出旋律的主要走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一系列感知音乐旋律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内心感受,教会学生去聆听音乐,感知音乐。
三、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音乐要素中的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这一系列知识,本课是音乐要素“旋律”的第一次出现,学生对第一次接触学习的新知识会兴趣很浓。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他们了解音乐中的旋律走向,并且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能够有能力听辨出音乐中的重要要素-----旋律的走向。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感知音乐旋律中的上行、下行与同音反复。
教学难点:能够从不同的音乐旋律片段中听辨、分析其旋律的走向。
解决措施:
这节课我以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作为依据点。从再现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两个难度进行了深入探究,并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及音乐软件的辅助教学解决重难点,以感知性音乐教学贯彻整课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感受音乐中旋律的走向这一音乐的要素努力构建一个自主,民主,和谐,探究,愉快的音乐课堂。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环节一
开头-2’
认识什么叫旋律?
1、回顾已学知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2、讲解什么是旋律。
1、复习音的高低、长短、节拍(强弱)
2、学习什么是旋律。
1、用透视镜功能,增添学习的趣味性。
2、用透明度功能突出显示出一条旋律,再聆听。
环节二
(2’13”- 5’)
使学生知道旋律是有流动性的,且具有一定的移动特点。
感知旋律的流动性---高低起伏
1、用tt软件播放一段音乐,请学生观察。
2、老师演示,让学生看到抽象的旋律是怎样走动的,并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旋律的移动特点。
用音乐软件直观的展示抽象的旋律。
用截图功能及书写功能,老师演示旋律的走向。
环节三
1、(5’15”- 10’)
2、(10’01”- 13’30”)
了解音的走向。
观察音波,学习音的走向-----上行、下行、同音反复。
2、小组竞赛听辨音的走向。
观察音波,说一说旋律的走向。
学生展开竞赛活动。
用页面跳转功能、链接功能学习音的走向
2、用绘画功能,画一画旋律的走向。
环节四
(13’36”- 24’)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旋律的创作特点。
通过填空的方式,进行探究、创编旋律。
学生展开思考、创编活动。
运用白板的隐藏、链接、书写功能展开创编活动。
环节五
24’04”- 30’)
能够辨别一段旋律片段中,以何走向为主。
师示范讲解旋律以何走向为主。
听辨活动。
2、学生按照提示唱、哼唱、忆唱、画旋律线展开听辨活动。
用隐藏、插入音乐旋律、逐步由浅入深的认识旋律走向。
环节六
30’11”-36’18”
知识延伸,教学反馈。
听辨旋律片段,选择正确的旋律走向。
学生进行听辨、选择正确旋律走向
运用投票器功能,进行教学反馈。
环节七
36’19”-37’
为下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用设问引起学生对旋律移动方式的思考。
学生思考产生疑问。
用拖动、图形直观的引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
环节八
37’-
37’31”
下课。
布置课后作业。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