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整理与复习一
课
型
复习
主备人
成
员
教学目标
1、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乘除法。
3、巩固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4、巩固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概念。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够采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结合实际,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教学方法
引导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共
课时
第
课时
授课时间
项目
预设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整理回顾口算方法: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利用开火车形式快速计算。
(2)强化口算方法:指名说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3)计时训练:我们开始一个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请同学们打开书看总复习的第1题,准备好,“开始!”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让孩子自己回顾口算方法,印象更深刻。
3、回顾整理笔算的方法:
(1)口算同学们做得又对又快,笔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书上的第5题的算式。
(2)交流,评价。
4、整理回顾两步计算式题。
(1)在以前我们学生的两步计算试题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试着做一做第9题。
(3)全班订正。
(4)出示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整理笔算方法,温故知新。
5、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
(1)刚才,同学们计算题掌握的都非常好!这学期我们不仅学会了口算、笔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一些计算方法,而且我们还学会了好多的计量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2)指名回答,师板书: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2题。填完后再小组内进行交流。
(4)全班订正。
(5)做第3题。
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复习的相应的单元内容看一看,有没有疑难问题,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同学。
板
书
设
计
常用计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课
后
反
思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整理与复习二
课
型
复习课
主备人
成
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体会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与过程,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归纳、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联系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说明的活动中,培养简单的演绎推理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教学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发给整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表格。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项目
预设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回顾整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直接揭题导入,引导孩子直接回想。
回顾长方形的特征
还记得长方形长什么样吗?(闭眼回忆)
课件展示大小不一、摆放位置不同的5个长方形。
指出: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
学生总结长方形的特征:边,有4条边,对边相等;
角,有4个角,都是直角。
2.回顾正方形的特征
课件展示大小不一,摆放位置不同的2个正方形。
学生总结正方形的特征:边,有4条边,都相等;角,有4个角,都是直角。
3.对比总结
课件展示:长方形演变成正方形的过程,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共同之处。
对比特征:相同点和不同点。
4.判断巩固
设计意图: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周长的计算做准备。
二、复习整理周长
(一)理解周长
1.出示书树叶图,指出: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2.
出示:三角形、梯形和正六边形
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呢?
3.
给图形补上数据,学生思考完成。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出示:长方形,回忆周长计算公式
2.出示:正方形,回忆周长计算公式
(三)变一变
1.长方形:
(1)篮球场:给数据30和15,学生补单位并计算周长
(2)花坛:学生自己补数据,并计算周长
2.
正方形:
(1)镜子:学生自己补数据,并计算周长
(2)花圃:学生自己补数据,并计算周3.小结:万变不离其宗,变来变去,还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要解决的仍然是周长问题。
三、练习深化
(一)变一变
1.出示2组对比题,分析题目的变化之处,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2.出示围篱笆的题目,学生合作讨论,画图完成并汇报。
3.长方形中剪最大的正方形,结合图,分析理解。
小结:题目看似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都有着不同的情景,但最终都是在解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再次复习周长计算公式。
(二)拼一拼
出示一组对比题:正方形拼长方形、长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
学生小组合作,拼图形
结合图分析:
找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周长
2.观察图形边长的变化情况,解决周长问题
(三)剪一剪
出示一组对比题:长方形对折剪长方形,正方形对折剪正方形
学生结合图自主分析:
1.剪成后小长方形长和宽或小正方形的边长,再计算周长
2.观察图形边的变化情况,通过周长增加还是减少解决周长问题
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对周长知识进行拓展学习,真正体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拓展了孩子的解题思路。
四、复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引导回顾。
(1)引导: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我们还要复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想一想,平移、旋转各是怎样的运动,它们有什么不同,能用你的方式告诉大家吗?
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并说明各自特点。
归纳:教师用手势表示并说明平移是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物体不能转动方向;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固定点转动。(板书:平移——沿着直线运动旋转——绕着一点转动)
(2)引导:那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的呢?你能举出轴对称的例子吗?(学生交流)
指出:一个图形如果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它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2.做期末复习第13题。
第13题哪些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怎样看出来的?哪些不能看作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追问: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对图形的运动进行总结复习。
五、拓展提高四、激励评价: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
板
书
设
计
整理与复习二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对称
平移
旋转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