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50分)
某国家2008年初共有人口500万人,该年内出生并成活婴儿4.85万人,死亡人口5.2万人。据此回答1~3题。
1.该国2008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
B.
C.
D.
2.目前该国面临的问题可能是(
)
A.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过大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环境恶化,住房紧张
D.劳动力过剩
3.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
A.南亚地区
B.非洲南部
C.欧洲西部
D.南美洲
读阿拉斯加位置示意图,回答4~5题。
4.阿拉斯加位于五带中的(
)
A.北温带和热带
B.北寒带和北温带
C.南温带和热带
D.南寒带和南温带
5.阿拉斯加面积约,总人口72万(2011年),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大约为(
)
A.
B.
C.
D.
6.由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北半球的中、低纬度
B.南半球的中、高纬度
C.南半球的中、低纬度
D.北半球的中、高纬度
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7~8题。
7.①②③④四地,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②地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是(
)
A.英语
B.俄语
C.汉语
D.阿拉伯语
9.5月26日,中国与非洲国家布基纳法索恢复外交关系。读图可知,该国人种主要属于(
)
A.黄色人种
B.混血人种
C.白色人种
D.黑色人种
10.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家庭,分布着众多外貌特征不同的居民。下列关于人种体貌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种体貌特征是天生的,与环境无关
B.白色人种多分布在较热的地方,因为白色可以反射阳光
C.黑色人种的头发卷曲有利于散热
D.如果白色人种长期生活在热带,也会变成黑色人种
11.在世界不同的地区,人们的居住及生产活动方式具有显著不同。关于上图所示地区民居冰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地居民特别耐寒
B.建造冰屋是居民与当地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
C.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D.当地居民喜欢住冰屋
12.上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
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
C.炎热多雨的气候
D.地势高峻的高原
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14.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A.a、b、c
B.d、e、f
C.a、b、d
D.a、b、f
15.下图是中纬度的某地区,仅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考虑,四地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读聚落景观图,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平坦的甲聚落呈团块状
B.乙聚落人们一般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
C.丙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D.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没有差别
下面是某游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回答17~18题。
17.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河流
④交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该游客发现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你认为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A.它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B.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
D.它记录的信息有研究价值
19.丽江古城,依山就势的建筑鳞次栉比、石板街铺到每家每户门口,与四周巍峨的雪山、茂密的原始
森林融为一体。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的丽江古城在(
)
A.河南省
B.陕西省
C.四川省
D.云南省
20.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
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D.聚落是指仅供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
二、综合题(50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图二中可以看出,自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________,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明显________。
(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________率和________率决定的。
(3)图一漫画反映了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此外还可能会带来________等问题。
(4)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________政策。人类必须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增长与________的发展相适应,与________相协调。
22.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四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图中人口稠密的地区大部分位于________半球________纬度的________地区。
(3)图中人口稀少的地区:E是地势高峻的________,F是极端干旱的________地区。
(4)能否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均衡分布?为什么?
(5)字母F所在地区的居民主要为________人种;字母D所在地区通用的语言是________。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人种。
A________人种;B________人种;C________人种;E________人种。
(2)B地居民主要使用________语;D地所在的大洲多数国家使用________语;F地主要使用________语。
(3)图中F、G两地的民居建筑各有特色,________地民居墙体厚实,屋顶大而高耸;________地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A、B、C三处乡村聚落,选址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两村在几年前的人口数和人均收入基本相同,两村的各种条件相似。上图中右面两图是A、C两村近年来人口数与人均收入示意图,两图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这类问题应怎样解决?
(3)A、B、C三处乡村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聚落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综合测试
答案
一、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C
二、
21.【答案】(1)短
加快
(2)人口出生
人口死亡
(3)住房紧张
交通拥堵
(4)计划生育
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
22.【答案】(1)欧洲西部
亚洲的南部
亚洲的东部
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
(2)北
中低
沿海和平原
(3)高原、山区
沙漠
(4)不能。因为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
(5)白色
英语
23.【答案】(1)白色
黄色
白色
黑色
(2)汉
西班牙
阿拉伯
(3)G
F
24.【答案】(1)靠近河流、地形平坦
(2)A村人口增长快,人均收入增长慢;C村人口增长慢、人均收入增长快。
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B
地处河流下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初中地理
七年级上册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