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打碎的玻璃即使拼在一起,也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A.
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
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
玻璃表面太光滑
D.
玻璃碎片间的缝隙太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
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尘土飞扬
B.
茶香四溢
C.
树叶纷飞
D.
瑞雪飘飘
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走进厨房即可闻到炒菜的香味
B.
将泥沙投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C.
柳絮飞舞
D.
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尘埃做无规则运动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其原因是
A.
玻璃板受到重力
B.
玻璃板受到浮力
C.
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
D.
玻璃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细雨濛濛
B.
雪花飞舞
C.
尘土飞扬
D.
荷花飘香
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
A.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B.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D.
分子间有空隙
“一年秋意浓,十里桂花香”。小宁走在江滨道上,远远就闻到桂花香味,这是因为
A.
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小的
B.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
D.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下列关于微小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组成物体的分子可以停止运动
B.
分子很小,但我们凭肉眼还是可以分辨出它们
C.
铁块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D.
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如图所示,将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称量并读数,然后将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用力拉弹簧测力计,则示数将变大。此现象间接说明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D.
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
如图是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小伟所佩戴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关于佩戴口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加口罩内能提高温度杀死冠状病毒
B.
阻拦佩戴者直接吸入飞沫里的病毒
C.
阻拦病毒分子运动进入口鼻
D.
降低体温防止病毒分子扩散
二、填空题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四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属于______
现象,有同学建议在做实验的时候,将这两种气体上下位置交换也能看到同一现象,你觉得______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这样做。
物质是由______
,______
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______
来度量。
新型冠状病毒可用“84消毒水”进行喷杀,在喷杀过程中,我们会闻到“84消毒水”的气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______
。胶水能把“七步洗手法”的宣传画粘在墙上,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
力。
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______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金属块相互按压,它们会贴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
为了消杀新冠病毒,班主任在教室喷洒消毒液后,同学们进入教室闻到刺鼻的消毒液味,这是______
现象;同学们用测温枪测体温,利用______
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的热效应。
三、实验探究题
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明想知道影响分子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取来相同的两只杯子,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选填“热水”或“冷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得出的结论是:______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
实验过程中,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
如果将上面的实验改成能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那么,除了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中还要控制物质的______相同。
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当瓶塞从瓶口跳起时,瓶中会出现______,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
如图乙所示,分别往热水和冷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看到的现象属于______现象,热水变红的速度快,此现象说明,温度越高,______就越快。
如图丙所示,用细线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然后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的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四、计算题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撞击而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是______的运动。
A.分子原子小颗粒
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反映了______选填“水”或“花粉”分子的运动是______选填“有规则”或“无规则”的。
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
方法一:______;方法二:______。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粒子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发现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大多数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
极少数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
按现在对原子、分子的认识,你认为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中不确切的地方,用下划线划出。
五、综合题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上面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与上面过程物态变化相同的是______
A.冰雪消融
B.湖面结冰
C.眼镜起雾
D.窗户结霜
下雨后,小萧在佛灵湖公园散步,闻到莞香花的香味,这是______现象,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______运动;她看到湖中荷叶上水珠缩成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______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改变很快,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情况。由此,把被分子撞击的悬浮微粒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______运动选填“分子”、“原子”或“微粒”。
布朗的实验中,实质上反映了______分子的运动;选填“水”、“花粉”或“空气”
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由于玻璃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
故选:D。
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的时候,分子间既无引力,也无斥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是分子间作用力的难点。
2.【答案】B
【解析】解:尘土飞扬、树叶纷飞、瑞雪飘飘这三句所描述的都是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茶香四溢是茶香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子是比较小的,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的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是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
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运动,机械运动是物体的运动,是宏观上的运动,是看的见的运动;
A、走进厨房即可闻到炒菜的香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
BCD选项,将泥沙投入水中,水变浑浊了,柳絮飞舞,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尘埃做无规则运动,这些现象都是肉眼看的见的运动,属于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分子是看不见的,以及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
4.【答案】D
【解析】解: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故选:D。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较近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远时表现为引力,玻璃板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本题考查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准确的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5.【答案】D
【解析】解:
A、细雨濛濛从空中下落是小雨滴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雪花飞舞,属宏观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尘土飞扬属宏观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荷花飘香,是花香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要分清物质和分子。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特征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微粒的特征进行分析。
6.【答案】B
【解析】解:A、分子之间有作用力,但是分子之间有作用力不是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故A错误;
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于是产生了扩散现象,故B正确;
C、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的时候,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但这不是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故C错误;
D、分子间有空隙不是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物质是有分子组成;分子之间有作用力;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扩散现象的特点,是中考的热点。
7.【答案】B
【解析】解: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桂花的香味,是因为桂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人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B。
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属于中考常见题型。
8.【答案】D
【解析】解:A、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不能停止运动,A不正确。
B、分子很小,人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B不正确。
C、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所以铁块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C不正确。
D、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所以金属能够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D正确。
故选:D。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这就是人们用来解释热现象的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此题考查了热现象的分子动理论,我们要初步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也要知道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所以金属能够导电。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要求学生能准确的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玻璃板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解答】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说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解:
医用口罩拥有很强的防护能力,是因为口罩的中间层静电熔喷布能吸引小飞沫,阻拦佩戴者直接吸入飞沫里的病毒,可以有效的降低被感染的风险,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口罩拥有很强的防护能力,是因为口罩的中间层静电熔喷布能吸引小飞沫;这样与患者接触交谈时,飞沫携带的大部分病毒会被防水层阻隔难以渗入,剩余的少部分致病病毒再被过滤层吸附,可以有效的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此题考查了口罩在预防病毒传播中的作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一道好题。
11.【答案】扩散?
不可以
【解析】解: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的运动无方向性。分子是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空气分子向下扩散,二氧化氮分子也会向上扩散,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两瓶气体就混合在了一起;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扩散;不可以。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属于扩散现象,分子的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扩散越快。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中考热点。
12.【答案】分子?
原子?
【解析】解: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很小,是肉眼看不到的,其直径约。
故答案为:分子;原子;。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是用nm或者作为单位来量度的,分子的直径约。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物质构成及分子大小的认识,是一道基础题。
13.【答案】运动?
引
【解析】解:
我们会闻到“84消毒水”的气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胶水能把“七步洗水法”的宣传画粘在墙上,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运动;引。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本题通过日常生活现象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了解,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4.【答案】斥力?
引力
【解析】解: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故答案为:斥力;引力。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本题考查分子的动理论,难度不大。
15.【答案】扩散?
红外线
【解析】解:同学们进入教室闻到刺鼻的消毒液味,是因为消毒液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根据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由于红外线热效应强,测温枪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工作的。
故答案为:扩散;红外线。
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就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表现;
红外线的应用,热作用强:烤箱、浴室里的暖灯、夜视仪、热谱图;穿透力强:航空摄影;遥感、遥控:卫星遥感、家用遥控器。
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及红外测温枪的工作原理,要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16.【答案】热水?
温度?
控制变量法?
不能?
温度
【解析】解:
在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人一滴红墨水,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水中颜色变化快慢受水温、水的质量等多个因素影响,这里控制水温不同而其它因素相同,影响水的颜色变化的因素就是水的温度,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如用玻璃棒搅动,即使分子不运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但无法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
要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要使液体的温度相同,但液体的种类不同;即:将热水杯中的热水换成酒精等液体,在水中滴入一滴染红的水,在酒精中滴入一滴染红的酒精,观察两杯液体中的颜色变化的快慢。
故答案为:热水;温度;控制变量法;不能;温度。
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的分子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当所研究的问题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需控制变量逐个研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与温度关系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运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
17.【答案】白雾?
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扩散?
分子无规则运动?
变大?
分子间有引力
【解析】解:向瓶内打气时,活塞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水中滴入红墨水,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热水变红的速度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用细线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稍稍向上的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白雾;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扩散;分子无规则运动;变大;分子间有引力。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存在斥力和引力。
通过探究小实验考查了液化、扩散、分子运动、内能做功等,这些都是课本小实验,要注重课本插图和实验。
18.【答案】C?
水?
无规则?
提高水的温度?
将花粉变得更小一点
【解析】解: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所以说布朗运动是花粉小颗粒的运动,故选C;
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反映了水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要使布朗运动加快,可以提高液态温度,使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也可以减少花粉颗粒的体积,使得其质量减小,运动状态更容易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水;无规则;提高水的温度;将花粉变得更小一点。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很小,是肉眼观察不到的,布朗运动就是通过转换法来对分子的运动进行间接的研究。
本题考查布朗运动,解答此题的方法是读资料,据资料中的信息解答。
19.【答案】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
粒子撞击了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解析】解:
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
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其学说中不确切的地方有: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即分子、原子和离子;并不是所有物质都由原子构成;
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以上都与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的事实不相符合。
故答案为: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
粒子撞击了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中不确切的地方: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
根据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来分析: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每一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按现在对原子、分子的认识,你认为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中不确切的地方可以根据物质的构成、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以及粒子散射实验、道尔顿原子学说,是一道基础题。
20.【答案】液化?
放出?
D?
扩散?
做无规则?
引
【解析】解:
上面过程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放出热量;
过程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B、湖面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
C、眼镜起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D、窗户结霜是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与上面过程物态变化相同的是D;
下雨后,小萧在佛灵湖公园散步,闻到莞香花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她看到湖中荷叶上水珠缩成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扩散;做无规则;引。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要放热;
两种物质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及吸放热、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21.【答案】微粒?
水?
提高水的温度;将花粉变得更小一点
【解析】解:
布朗运动是指固体小微粒的运动;
布朗运动是指分子团由于受水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要使布朗运动加快,可以提高液体温度,使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也可以减小花粉颗粒的体积,使得其质量减小,运动状态更容易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微粒;水;提高水的温度;将花粉变得更小一点。
明确布朗运动的性质,知道布朗运动是指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间接反映。
本题考查布朗运动的性质,要注意明确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同时注意明确分子热运动和物体的宏观运动是无关的。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