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 
教学内容: 
沪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之前,已经明确:长方形的周长相等时,面积不一定相等。但这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并不明晰。所以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趣激疑,以疑引探,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1、通过围出长方形(包括正方形)的具体操作,探究“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2、通过合作和交流,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粘纸、小棒、学习单。 
教学过程: 
引入 
招聘启示:学校准备美化操场,,特聘请园艺设计师数名。要求:用20米长的篱笆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花坛,围出的面积要最大(边长为整米数)。 
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 
想一想:怎样围?猜一猜:围出的花坛面积最大是多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 
(一)要想当个设计师,我们先来做个小探究。 
1. 小组合作:用20根小棒围出长方形,有几种围法? 
操作要求: 
(1)用20根小棒围成长方形(包括正方形), 
记录长和宽,并计算面积,完成探究单(1)。 
(2)观察分析探究单(1),小组同学互相说说有哪些发现? 
探究单(1) 
围法: 
周长 长与宽的和 长 宽 面积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并讨论。 
反馈学生的记录表,通过授课助手拍照上传展示部分拼法和探究单。 
3、课件演示五种围法。 
引导学生发现并小结: 
当长方形的周长相等时,长与宽的长度越接近(差越小),面积就越大。而当长与宽相等时(即正方形),面积最大。 
学生质疑:针对我们发现的规律,你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围出长方形(包括正方形)的具体操作,记录,探究“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二)验证规律 
师:如果小棒的根数不是20根,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1、任意确定小棒根数或周长,围出或画出所有的长方形(包括正方形)。 
 2、完成表格,验证规律。 
探究单(2) 
我用了( )根小棒围出长方形(包括正方形) 
或我们确定的周长是( )厘米 
围法(画法): 
周长 长 宽 长与宽的差 面积 
 
 
 
 
 
 
 
 
 
 
 
 
 
 
 
 
 
 
 
 
 
 
 
 
我发现:这些长方形的周长都( )。 
 他们的长和宽( ),面积越大。 
 当长和宽( )时,面积最大。 
教师巡视,拍照上传。 
组织交流: 
上传部分学生的拼法和探究单。 
交流各自的发现。 
小结:当周长一定时,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 
今天我们探究的就是“谁围出的面积最大”(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围一围或画一画的方法验证规律,在验证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有序拼图的好处,使得有序化思想进一步渗透。同时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探究数学实质: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 
 两数之和一定时,两数之差越小,积越大。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促进知识内化。) 
(四)明理:为什么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课件演示:周长48米的长方形随着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设计意图:运用信息化技术使抽象化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 
三、实践运用。 
1、小区想围出一个长方形的临时停车场,用一根80米的绳子,围成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2. 围最大的面积不仅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两个自然数的和是41,你认为这两个自然数的积最大是( ); 
比较94×83与93×84的积的大小。 
3.小小设计师: 
学校准备用26米的栅栏围一片菜园,菜园两面靠墙,每面墙长15米,怎样围面积最大?(取整米数) 
(设计意图: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 
四、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 
板书设计: 
 谁围出的面积最大 
 周长相等 
 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两数之和一定时 
 两数之差越小,积越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