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14 08:1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201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课型:新授课 教学主题: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新特点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二战和冷战,学生已初步掌握战后美国、欧洲、日本的社会发展状况。
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具备了初步运用史实 和图片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
难点:运用材料以客观的态度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
教材分析 1.新旧教材变化:由原教材“美国经济的发展”和“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两课内容整合而成,增加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将“第三次科技革命” 由原教材的一课变为本课的知识拓展内容。
教材地位:本课上承16课《冷战》,在美苏冷战状态下,世界整体保持了 和平的状态,在这种和平环境中,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自我调节措施, 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后西欧走上联 合的道路,从欧共体到欧盟实现了政治经济一体化,为学习第六单元20课《联 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经济全球化、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中的世界 政治多极化趋势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的表述 基础目标
课前完成:
通过预习教材,能说出战后西欧、日本经济恢复的原因与表现、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和阶段特点。
学生能比较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点。
学生预习教材,能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扩大、完善的过程。
拓展目标
学生通过绘制年代尺,梳理欧洲联合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分析材料和图片,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讨欧盟的影响。
挑战目标
学生“神入历史”,能从不同角度评价英国“脱欧”事件。
学生能由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说出它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由此理解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欧洲联合的过程和影响
学习难点: 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教学过程预设
课前预习(完成基础目标) 1. 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表现有哪些? 2. 二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和阶段特点? 3.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是什么? 4. 比较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点。 5.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扩大、完善的过程 课前学生完成预 习案,落实本课 基础知识。
课前:同桌互改 ,对有争议的问 题,用红笔做标 记。课中:教师提点拨疑难问题。 环节 (一)0 新闻播 报、创 设情境教师提出问题:最近英国女首相特蕾莎 梅很烦 恼,她为什么事烦恼呢?继续提问:从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 兜兜转转近三年,始终无法达成脱欧协议,欧盟究竟 有何魅力,能让以务实著称的英国人把“脱欧”变 “拖欧”?
设计意图:九年级学生知道英国“脱欧”事件, 但对这个事件了解不深入,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提高 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认真看新闻, 思考问题,带着疑 惑学习新课。
环节 (二) 整体 感知“同舟共济扬帆起”、“直挂云帆济沧海”、“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三句古诗分别概述本课哪三块内容? 设计意图:以诗句概述本课的子目内容,既检查 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举手竞猜。 教师观察学生 状态,适时鼓励评价。4 一、同舟共济扬帆起——欧洲的联合 教师提出本子目学习的四个问题: 欧洲在哪?西欧国家为什么要联合?怎么联合? 联合的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思维特点,设计四个有层 次性的问题,让学生理清本环节学习的内容。
欧洲的自然、政治环境 教师出示《欧洲区域图》,提问欧洲的地理方位和政治环境。学生看图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欧洲地图,帮助学生定位欧洲的空间观念,复习冷战知识。
西欧国家为什么要联合?
1.二战后西欧社会状况伦敦街头废墟上的儿童柏林街头的瓦砾残墙 01020304050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出口贸易 战后初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1950年) (1)教师提出问题:从图片中你能得出二战后西欧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说出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恢 复的原因和表现。教师过渡:西欧经济发展还面临哪些阻碍因素呢?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和图表的直观性,学生较容易得出结论。
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1)教师提问西欧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学生从经济、政治两方面回答。 (2)如何克服不利条件呢? 学生观察欧洲地图,能说出欧洲濒临的大洋。依据所学知识,能答出二战后冷战对峙。学生对比图片和图表,得出结论: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学生归纳经济发展原因—工业基础好、马歇尔计划、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学生观察图表数据得出结论:战后20年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学生评价并补充相关知识。 教师评价并补充西欧在政治上依附美国。 教师提问(检测基础目标1—西欧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5环节 (三) 合作 探究、 解决 疑惑 教师出示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西德总理阿登纳 教师设问: ①欧洲国家如何克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②西欧国家联合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西欧国家怎么联合? 1.绘制西欧联合过程的年代尺 2.教师利用动画示意图,演示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过程。3.游戏环节:知识竞猜---欧盟常识知多少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竞猜,总结欧盟的基础知识。
设计意图:绘制年代尺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树立时空观念;游戏竞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的乐趣。
欧盟成立的影响 1.教师出示三则材料,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3分钟)每组派代表回答。 材料一材料二:漫画:昔日的援助、今日的“竞争”材料三: ──通过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包括最终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界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得出结论: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 学生在学案上绘制年代尺,挑一名同学上台画。(完成拓展目标1---培养时空观念)学生举手竞猜,小组比赛。 学生小组合作,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总结,派代表展示。(完成拓展目标2----培养史料实证观念) 教师鼓励学生,调动课堂气氛。同桌互改,教师点出绘制年代尺的注意事项。 教师奖励得分高的小组。 小组间互评,教师点拨。 6 平衡、持续的进步; ──特别通过实行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欧洲联盟条约》 2.问题:欧盟的成立对其成员国、欧洲、世界格局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从三个角度总结。设计意图:欧盟的影响是重点,利用材料、图片和漫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不同史料的分析能力,树立证据意识。(5)客观评价英国“脱欧”事件 出示材料:英国《每日邮报》盘点了英国“脱欧”的二十大理由。 问题:1.英国“脱欧”的出发点是什么?2.假如你是一名英国公民,你支持脱欧吗?请陈述你的理由。 3.教师以欧盟驻华团长的名言做总结:欧洲一体化是历史必然的趋势,但欧洲一体化也面临诸多挑战,只有合作共赢才是各国唯一的出路。 设计意图:和导入呼应,学生代入角色,提高表达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时事的能力。二、直挂云帆济沧海----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过渡:教师提问:二战后西欧在美国的帮助下,实现了经济的腾飞,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一)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阶段特征 1.教师出示二战后美国经济增长率示意图,学生指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原因。2.教师依据 “美国2015年富豪榜”讲解“新经济”概念和特点。设计意图:利用曲线图,可以检测学生能否将知识活学活用;用富豪榜作材料,生动讲清“新经济”概念和特点。同桌互相讨论,学生分成“反对”“支持”两派,陈述自己的理由。(完成挑战目标1) 学生观察折线图,说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原因。教师评价,鼓励学生陈述不同的观点。 学生互评,指出不足并补充。 (检测基础目标1--美国发展的原因和特点)7过渡:作为二战的战败国之一,日本如何崛起?
(二)日本崛起的原因和表现 1.对比两幅图片,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有什么变化?战后的日本街头 2.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教师出示五则材料,从内因、外因角度分析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学生从史实中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3.日本崛起的表现 依据图片,说出为什么日本的行为令亚洲邻国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和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三)对比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点 1.归纳对比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点,教师强调不同点是西欧走联合道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史实共性和个性概括能力 学生对比两幅图表得出结论:战后日本从衰落成为经济强国。同桌讨论,从内、外因回答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生通过图片和史料,认清日本的军国主义复燃,进行情感教育。学生从内外因上总结相同点,找出不同点。教师评价,指出易错点(检测基础目标1—日本崛起的原因和表现)。学生评价(检测基础目标2-西欧、日本的对比)。 。过渡: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并不意味人民康乐,贫富分化是战后资本主义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谁来改变这一状况? 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目的 1.学生用三句话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扩大、完善的过程。 2.教师出示工资条,学生对其内容进行分类 工资项目 物业 补贴 福利补贴 独生子女补贴 女工 补贴 公 积 金 养老 统筹 医疗 保险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分析工资项目,指出社会保障制度包含福利补贴和社会保险两大类。教师提问,检测基础目标38环节 (四) 总结 提升金额 160 38 0 35 720 399 114 2019年郑州高新区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条 3.出示材料,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目的“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设计意图:以教师工资条作材料,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二)评价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出示三则材料,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给政府、社会、个人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材料二:高福利下政府财政重负 福利制度下的安逸生活 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消极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辩证评价史实的能力。 四、以史为鉴 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在哪?。 绘制知识树,总结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见板书)。 2.二战后苏联与东欧等社会主义改革也进行了改革,但改革的结果失败了,而资本主义国家却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总结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结合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 设计意图:用知识树归纳,形象直观;前后知识对比,提高学生同一时期横向对比的能力。学生分析材料,找到关键词“帮助穷人”、“保全富人”,得出结论:缓和社会矛盾。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学生依据本课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学生联系旧知,和本课主旨进行对比得出:符合国情的改革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教师观察学生状态,适时引导。小组互评,教师观察学生状态,及时点拨总结。教师引导学生答出国家干预经济,用知识树做总结。 9附:板书设计环节 (五) 情感升华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鉴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由此总结出改革与经济建设的相互关系: 符合国情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本课的主题,将本课的立意落脚在中国的深化改革上,使学生明白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中国的国情,是中国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学生讨论,把习近平的讲话同本课内容相对比,得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相互关系。教师评价、引导。(完成挑战目标2---培养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同学们,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我们将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改革,必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教学反 思 本课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通过绘制年代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通过联系中国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此外,结合时政新闻,学生代入角色,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了学生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在授课中,也出现了问题设置不够精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不深入等问题,这需要老师要在以后的授课中努力去解决,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度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