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比较阅读6篇(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比较阅读6篇(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4 13:2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小石潭记》比较阅读6篇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①。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醲②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洑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③,幽草缭其趾。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④以进。酒数行,客有指其西大石曰:“此可识。”因命余。余乃援笔,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①芒角:形容山峰突出。 ②醲:浓,重。 ③颠:本指人的头顶,此处指溪水的上面。 ④瀹yuè觞:把酒烫热。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日光下澈? 澈:??????(2)不可久居? 居:??????
(3)山竦出 ? 竦:???????(4)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B.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C.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D.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段中,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心理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简要梳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⑤拊(fǔ):抚摩。
1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潭中直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
(3)独于碧不甚了然_____________ (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语段【甲】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语段【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7-11题。(18分)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恬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⑦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石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④崖:边。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⑥掬(jū):捧。⑦馀甘:橄榄。
7.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折处/辄/为潭???? D.复/与过/饮酒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心乐之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
(3)度数谷_____________? (4)顾影颓然_____________??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为坻,为屿/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
C.其源殆可熟物/高可二黍许 D.书以付过/家书十二卷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嶇,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伯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
? (节选自 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 怕”“只怕”。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心乐之? 乐: _____________ (2)不可久居 居: _____________
(3)不里许? 许: _____________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其长尺许者? 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 ①乃记之而去?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 ①或投饼于左?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D. ①以其境过清?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恬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①垂崖;叠石为磴②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③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④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⑤,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 ?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注释】①控:连接。? ②磴( deng):山道的石阶。? ③循:顺着、沿着。④淙: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⑤山门:寺院。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下见小潭/自高淙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能容十许人
C.心乐之/山之胜盖自此始 ??D.怡然不动/然前瞰涧水
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卷石/底以出?? ????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登百丈山/三里许??? D.其声/溅溅然
12.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甲】文语言凝练,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就描画了树木、茎蔓的种种姿态。
?B.【乙】文详写了百丈山上的石磴和小涧,而略写了山门处的景致,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
?C.【甲】【乙】两文都属于山水游记,都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寓情于景
D.【甲】文描写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乙】文则从正面描写的角度来突出涧水的清澈。
13.请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4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_____________
②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为:_____________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_____________
④山岚设色之妙?设: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两文在写景时都用到了侧面描写,各从文中找出一例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文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试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
1.(4分)(1)穿透? (2)停留?? (3)高耸? (4)离开
2.(3分)D
3.(5分)(1)(2分)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3分)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4.(5分)甲:从“心乐之”到“凄神”“悄怆”。(2分)? 乙:从“未有奇”到“心始异之”再到“神骇目眩”。(2分)
【参考译文】龙山无山脚,刚进入山谷,觉得没有什么奇异的东西。沿着溪流曲折前行数里,草木逐渐秀丽丰润起来,山高高地挺出,高峻如植物初生的尖叶。流动的溪水之声锵然鸣响于两边的山峰间,心里开始觉察到龙山的奇异。又回旋地绕着山前行了十几里,四周的山峰忽然聚合起来,好像拱手相迎,环绕着护卫的样子。上好的树木和奇异的花卉覆盖着山坡,翠绿繁茂,花香浓烈。风从树尖上刮起,树林摇荡,山峰与树木好像相随着都将坠下,使人惊异得眼花缭乱。又行几里,发现有深不见底的、清澈照人的、水积聚不流动的、水四处流动的山泉,也有泉水伏流从石缝中冒出来,相互冲激着成为快速流动的溪流。茂盛的树木遮盖在溪水的上面,幽暗的花草缭绕在溪水的下面。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随即下马,分开草丛,分布着蹲坐在石头上,年轻人把酒烧热了献上来。喝了几杯酒,有客人指着西边的大石头说:“可以在这上面做记号。”并请我撰写。我便将一同游览者的姓名及游览日期写在石头上面了,然后大家离开了。
二、
11. (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3)对(4)明白
12.(1)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
(2)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
13.共3分,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1分) 
14.共4分,一个语段2分,其中方方法l分,具体内容l分。
语段甲: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语段乙: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玉纨”和水进行比较)(意思对即可。)
三、
7.(3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
8.(4分)(1)以……为乐;(2)凄清;(3)越过;(4)回头看。
9.(3分)B? (A成为;对、向;B“离开”;C可以,能够;大约;D写文字;书信。)
10.(4分)
(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2)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2分)
(3)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是所谓佛的痕迹。(2分)
11.(2分)【甲】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
四、
11. 乐:以……为乐?? 居:停留?? 许:大约???
12. D???
13. (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
14. 【甲】文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乙】文表现作者西山游玩的欢愉心情。
五、
10、B?? 11、A?? 12、B
13、(1)(鱼儿)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 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2)(涧边)都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且口使在盛夏正午最炎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
六、
10.①奔:飞奔的马。② 为:是? 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11.答案示例: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2.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通过写小石潭中鱼的情态看得清清楚楚,侧面描写水的清澈透明。
乙文中“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一句,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侧面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13.【甲】文通过写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气氛,表达了作者贬官后的孤凄悲凉之情;
【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