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4 13:28: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
2.反复诵读,借助意象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3.学习词人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诗、文、词皆独步一时。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号称“宋四家”。著有《东坡易传》《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此词抒发了从政失意而寂寞孤独的情愫。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朗读诗词
朗读诗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指深夜。
幽人:幽居的人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理清词意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省:知晓
拣:挑选
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理清词意
整体感知: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下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幽人,幽人孤独如孤鸿。
下片:写孤鸿,孤鸿幽恨如幽人。
品读鉴赏:
1、上片前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上阕选择缺月、疏桐、漏断这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 营造出幽冷、寂寞(凄清、孤寂)的氛围。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缺月、疏桐、漏断
幽人、孤鸿、寒枝沙洲
寂寞、孤独、凄清
研读意象
上片着重写的意象是什么?
幽人,原指幽囚之人,引申为含冤之人或幽居之人。这里指谪宦生涯中的词人自己。
背景:被贬黄州之后,“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词人只能在清冷的世界里孤独徘徊,无人相知,无人相伴,突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
幽人
研读意象
孤鸿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喻指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的词人自己。
下片着重写的意象是什么?
2.“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缥缈孤鸿影”,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
3、本词写的是孤鸿还是幽人,还是词人自己?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本词写的是幽人,即词人自己。
孤鸿比喻词人自己。

4、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相似之处?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孤鸿
幽人(词人)
处境
心理
志趣
飘零失所
幽恨惊恐
坚持操守
独宿荒冷沙洲
一“惊”一“恨”
择木而栖
寓居定慧院
一“幽”一“独”
坚守理想
人似飞鸿
飞鸿似人
借物比兴、托物写怀、象征
寂寞、孤高、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5、前人认为作者内心的寒凉来源于“恨”字,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
“恨”有遗憾之意,遗憾无知音与他志同道合。
“恨”有怨恨之意,怨朝廷不能正确对待他。
6、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归纳主旨
本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写怀,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
从这首词,你们读出一个怎样的苏轼呢?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