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漂亮的照片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阅读材料:
1、旋转“调焦环”是调节什么?
2、光圈和快门分别控制什么?
3、快门和光圈共同控制什么?
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调焦环是相机上控制镜头伸缩的装置。
光圈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通量的装置。
快门是相机中控制暴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共同控制暴光量。
照相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镜头
胶
片
回答问题
1.像比物小还是比物大?
2.像是倒立还是正立?
3.像和物与凸透镜的位置如何?
照 相 机 的 原 理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 相 机 的 使用
人与相机距离在u>2f 的地方,调焦、调光圈
若想使底片上的像变大,应使相机靠近人,同时使镜头远离底片(增大暗箱长度)。即应用当物距变小时,像和像距都变大这一原理。
幻灯机的工作原理
幻灯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幻 灯 机 的 原 理
f幻 灯 机 的 使用
灯片离凸透镜距离在f 若想使投影出的像变大,应使灯片靠近凸透镜,同时使幻灯机远离光屏。即应用当物距变小时,像和像距都变大这一原理。
放大镜的放大效果
放 大 镜 的 原 理
u 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虚像越小;
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大。
【例1】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环,使胶片远离镜头还是靠近镜头?
【解答】人应该远离相机,同时使胶片靠近镜头。
【分析】从拍半身像改为拍全身像,实际上像缩小了,此时像距应该缩小,同时增大物距。
【例2】晓晨同学在校门前给全班同学照集体像,发现两边的两个同学照不上,请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解答】请晓晨往后退一些,同时缩短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就能把全班同学都照上了。
【分析】若使两个同学的像再进入底片内,全班同学的像就要缩小了。
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的规律进行调节。只要晓晨向后退一些增大物距,同时缩短镜头与胶片的距离来减小像距,就可以把全班同学都照进去了。
练习:
1.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 ]
2.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象更大一些,则应该将 [ ]
A.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
B.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
C.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前移动
D.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前移
2.如图2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象,那么这个图是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投影仪
3.下列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 D )。
A 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4.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
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放大”或“缩小”)的像。
5.小明用灯泡、凸透镜和光屏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应把__
__当作照相机的镜头,把____当作胶片。实际拍摄时,为使远近
物体都能成为清晰的像,应调节照相机的____到胶片的距离,小
小明观察到胶片上的像是______。
6.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了____镜的功能,形成了放大的____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射现象的结果。
7.小明用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喝水时,观察自己握杯子的手指,猜想他看到了什么现象?并自己动手验证一下你的猜 想。你能帮他解释这个现象吗?
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顶端凸起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
一个____,使用这种灯泡可省出一般手电筒的一个零件,它是_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