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探索并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出示和这两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的意义吗?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三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2份,就是三分之二。
提问:一堆小棒有8根,请你取出这堆小棒的 ,可以取出多少根?
2.课件出示8根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师:真棒,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交流。
提问:你还能取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根?
师:说得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二、新课
1.出示例题
谈话:兔妈妈带着小兔子去春游,兔妈妈准备将一筐蘑菇的分给小兔子,你能说出小兔子应该分得多少蘑菇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同学在纸上画一画,或者用小棒代替蘑菇摆一摆。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展示学生的想法。
帮助学生沟通画图、摆小棒和算式之间的关系.
2.提问:6÷3×2这个算式中6表示什么?这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为什么先用除法计算,再用乘法?6÷3算到的是什么?再×2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6÷3表示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可以算出1份是多少,再乘2算出2份是多少,也就是算出6的三分之二是4。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1题,独立理解题意,并完成操作。
学生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都是取出圆形的四分之三,不同点是取出的数量不相同。
提问:为什么都是拿出圆形的四分之三,每次拿出的数量却不一样呢?
小结:从不同的总数中拿出的四分之三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2题。同桌之间先分一分,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交谈,并相机提问:你是怎样想到把桃子平均分成7份的?为什么还要再乘4?
集体汇报,进行批改。
提问:你能说说怎样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吗?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先用除法算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用乘法算出几份的数。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出示课件)小红和小芳用下面的绸带做中国结,你能算出她们两人各用了多少厘米的绸带吗?
提问:怎么列式?
学生列式计算并交流:100÷5×3=60(厘米)100÷5×2=40(厘米)。(板书算式)
提问:她们用完了整根绸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她们用去的具体数量算出她们一共用去了100厘米,也可以根据她们分别用去了几分之几算出她们正好用去了一根绸带。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6 ÷ 3 = 2(个)
2 × 2 = 4(个)
答:小兔一共分得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