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课件 (共39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课件 (共39张 )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5 17:2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古诗三首
绝句
【唐】杜甫
初读课文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 句
【唐】杜甫
课文朗读
理解诗句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写了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
理解诗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燕子衔泥筑巢,鸳鸯在恬然睡觉。突出了当时自然环境的和谐美好。
《绝句》,动静结合。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种生动的动态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卧不动,这种静态勾勒,突出了鸳鸯的悠然自得。动静相间,相映成趣,突出了整个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
绝句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板书设计

动静结合
美丽和谐
燕子——
江山——
花草——

鸳鸯——


中心思想
《绝句》一诗作者通过描写江山秀丽、花草的芳香、燕子衔泥筑巢以及鸳鸯成对栖息的美丽和谐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反映了作者闲适安乐的情怀。
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作业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知识链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惠崇:
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词语解释
芦芽:
芦苇的嫩芽。
蒌蒿:
河豚:
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初读课文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理解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刚刚开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桃花三两枝”,说明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说明还是早春;“鸭先知”,从侧面说明此时的春天还略带寒意,水才刚开始变暖,所以只有鸭子才能最早发现春天已经来了,此处也显示了是早春季节。
这是一首描写“早春”的诗,这两句诗哪些地方反映了早春的特点?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江河里来了。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理解诗句
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洄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这两句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虚实结合。作者除了实写桃花初放、鸭嬉江中、芦芽短嫩登实景外,还虚写了水暖、河豚欲上等想象之景,虚实结合,美妙传神,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惠崇春江晚景
描绘
想象
板书设计
虚实结合
生机勃勃
竹林、
桃花、
春江、
游鸭、
蒌蒿、
芦芽
鸭知水暖
河豚欲上
中心思想
《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作者通过对桃花初放、芦芽嫩绿等一批生机勃勃春江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背默这首古诗。
作业
三衢道中
【宋】曾几
知识链接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代表作品有《茶山集》。
三衢道中:
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词语解释
小溪泛尽:
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梅子黄时:
却山行:
再走山间小路。却,再、又的意思。
不减: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初读课文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理解诗句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第一句交代了出行的时间和天气状况,出行的时节是梅子熟透的时候,当时天气比较晴朗;第二句交代了出行的路线,是先沿着小溪乘船行进,然后又改走山路。
这两句诗交代了哪些内容?
理解诗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时的路上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不减”是差不多的意思,这里本来是写现在看到的美景,以“不减”二字突出了前边的景色也很美丽,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不减”是什么意思?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衢道中》,构思精巧。“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季节,难得有“日日晴”的好天气,也突出了诗人心情的美好,接着写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作者日渐高涨的游兴,最后通过写绿阴浓密、黄鹂啼鸣,进一步渲染了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环环紧扣,构思巧妙。
三衢道中
交代时节地点
描写美景
板书设计
构思精巧
游兴渐浓
绿阴浓密
梅子黄时
黄鹂鸣叫
天气晴朗
沿溪泛舟
改向山路
中心思想
《三衢道中》一诗作者通过对一个阳光明媚的黄梅时节在三衢道中所见美景的描写,抒发了舒畅愉悦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之情。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课后习题解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这三首古诗都描写了美丽的自然景色,都突出了对美丽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朗读的时候,要用欢快、舒畅、活泼的语气来读,要读出对美丽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背诵课文。
[教师指导]背诵课文应在熟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按照每首诗的层次结构进行背诵。可以先合上书试背,有遗忘的地方,再打开书进行强化记忆。
(3)默写《绝句》。
[教师指导]《绝句》一诗从“迟日”“江山”“花草”“燕子”“鸳鸯”等方面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在默写的时候,要注意每句诗的顺序及描写的对象,注意不写错字、别字。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绝句》一诗以春日迟统摄全篇,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现的明媚春光,与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静睡鸳鸯所呈现的勃勃生机,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
《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三衢道中》是一首记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现在看到的一路绿阴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阴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