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1037590012026900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2.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重难点】 早期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文明区域的不同影响
要点
学 纲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了解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的表现及其对新旧大陆的不同影响。
2.梳理印度洋贸易、“三角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等国际贸易的概况,分析商品世界性流动的整体态势及特点,深化海外白银输入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的认识。
3.了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开展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向,辩证认识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三、早期殖民扩张
【基础知识梳理】
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迁移
原因
⑴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⑵欧洲人的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95%。
美洲
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 并把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
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
其它地区
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369570040005【知识拓展】1.人口迁移的形式:
⑴.自发移民,如英国大批清教徒逃亡北美进行开拓。
⑵.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活动,如进行黑奴贸易。
⑶.政府政策的引导,如美国的西进运动。
⑷.国家间的人员、劳务自由交流,如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人员、劳务等领域的自由交流,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⑸.某些国家的政策调整引起的某一民族的集体迁移
44062651282701.由欧洲迁往北美。
2.由非洲迁往美洲。
3.由亚洲迁往美洲。
4.由农村迁往城市。
5.由世界各地迁往中东。
1.由欧洲迁往北美。
2.由非洲迁往美洲。
3.由亚洲迁往美洲。
4.由农村迁往城市。
5.由世界各地迁往中东。
2.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⑴.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⑵.贩卖非洲黑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⑶.掠卖人口;开拓海外殖民地。如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
准许华工岀国;实际上是准许掠卖中国人口
⑷.逃亡海外;逃避政治宗教迫害迫害。
⑸.为追求财富而移民:部分穷困潦倒的贵族、新兴商人和资产阶级,以及其他有冒险精神的人
⑹.工业革命推动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
⑺.政府实行的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流动。如美国实行的《宅地法》,吸引了大批人口由东部流向西部。
⑻.工业化引起人口过剩,导致人口迁移。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移民涌入美国。
3.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如英国向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等地迁移人口;
②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 如欧洲国家向拉丁美洲各国移居人口;
③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 即亚非欧三洲人口向北美、拉美、大洋洲迁移。
4.概括人口迁移的影响
⑴积极影响
①.改变人口地理分布(人种和民族结构);
②.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③.促进世界动植物的交流;推进世界的物质和文化交流。
④.加快了殖民地的开拓进程【促进落后地区(美洲)经济开发】
⑤.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了新的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导致民族国家的诞生。如美国
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⑵消极影响
①.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贫穷落后;
②.印第安人锐减;
③.黑奴贸易罪恶深重;非洲丧失了大批的精壮劳动力,制约了非洲的发展;摧残了文化。
④.各种疾病传播蔓延。
2.物种交换
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角 度
动 植 物
流 动 方 向
欧亚
3类
家畜
马、牛、猪、羊、鸡等
从欧亚到美洲
农作物
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
水果
橄榄和葡萄等
美洲
7种
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
从美洲到世界
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326263059055【史料阅读】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物种大交换带来哪些历史影响?
⑴积极影响:
①.丰富食物结构;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粮食生产结构变化。
②.增加粮食产量;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③.耕地面积扩大(贫瘠土地);促进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
④.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开发(资本主义发展);
⑤.促进文明交融。
⑥.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改变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⑵消极影响
①导致疾病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伴随殖民掠夺);
②.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3. 各种疾病的传播
原因
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结果
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 年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 亿人死于传染病。
影响
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改变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思考】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大量死亡的原因
⑴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⑵原住民不具免疫力
(三)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3308350284480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1.大西洋 三角贸易
在大西洋的贸易中,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
第一阶段: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
第二阶段:由于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严重缺乏,于是欧洲商人就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25082501225552.印度洋贸易:葡萄牙 欧亚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第一条线路:中国澳门(生丝、瓷器等)—印度果阿—欧洲各国(白银);
第二条线路:中国澳门(生丝)—日本(白银)
3. 太平洋贸易 西班牙 马尼拉大帆船
2552700283210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
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
影响:
①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②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主导国家
中转站
商品贸易
对中国影响
葡萄牙
澳??门
生丝、瓷器——白银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西班牙
马尼拉
丝、棉、瓷——白银
二、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贸易格局的变化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贸易格局呈现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的态势。
(二)早期殖民扩张→打破多元文明格局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
2.表现
时间
国家
殖民方向
16世纪
葡萄牙
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
16世纪
西班牙
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17世纪
荷兰、英国、法国
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3.影响: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 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具体影响可以参考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知识拓展】早期殖民扩张:
(1)概念:所谓早期殖民扩张是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
(2)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伴随着种族奴役政策,另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为,它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
(3)原因:欧洲列强之所以进行殖民扩张,归根到底是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2、殖民扩张的分期:
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采取公开野蛮掠夺的方式,具有暴力性;以掠夺金银、奴隶贸易等为扩张手段。
原因: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法与经济手段进行殖民活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
二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的中期阶段;
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的帝国主义的后期阶段,也是最后一阶段,世界几乎被瓜分完毕。
3、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⑴对殖民国
①从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作出了贡献,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资本和市场)。
⑵对殖民地
①破坏性:是灾难,给殖民地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造成亚非拉地区长期的贫困和落后。
②建设性:殖民扩张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冲击殖民地传统的社会经济体制,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⑶对世界
①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差距,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②促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促进了整体世界出现;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和世界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西欧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总之,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掠夺,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西欧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三)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
1.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角度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原因
随着新航路开辟,海外市场不断开拓
⑴海外市场不断开拓;
⑵大量贵金属大量流入欧洲
含义
(表现)
⑴商业贸易不断扩大,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多;
⑵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⑶商业格局变化:①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②英国、法国、荷兰等崛起为新的商业强国
欧洲市场上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
影响
欧洲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改变了欧洲传统的经济关系,依靠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使欧洲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2.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特别提醒】西、葡是封建君主制国家,财富都用来购买奢侈品,没有转化为资本。
【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⑴对欧洲:
①欧洲同亚非美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②英国、法国、荷兰等(西欧)新的商业强国崛起;西欧成为开始形成的世界市场的中心。
③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西欧主要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⑤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⑥欧洲从殖民掠夺、经商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⑵对美洲:
①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②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贡献。
⑶对非洲:
①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
②黑奴贸易使丧失了大批的精壮劳动力,制约了非洲的发展。
⑷对亚洲:
①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发展;
②侵占大陆沿岸的据点和岛屿,部分亚洲国家开始遭到殖民侵略,逐步沦为殖民地。如印度、菲律宾、新加坡等
⑸对世界:
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欧亚非美建立直接商业联系,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形成了世界市场的雏形)。
②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③人类由各民族分散孤立 走向 整体。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
⑹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 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拓展提升】 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⑴政治: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葡萄牙骗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成为明清时期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⑵经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亚洲经济尤其中国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美洲高产农作物引进,中国人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粮食产量的提高,加速了人口的增长;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发展。
⑶文化交流:西方传教士东来,在传教的同时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早期“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
⑷生活上: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读题思考 能力提升】
一、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材料: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请根据材料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8分)
影响:①美洲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②推动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③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④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新旧大陆文明的汇合交融;⑤促进了世界物产(或: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促进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任答4点,言之有理即可)
二、全球物种大交换及其影响
材料一:
图1
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⑴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10分)
解读:①新航路开辟;(2分)②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4分)③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2分)④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2分)
⑵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12分)
影响:①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分)②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3分)③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3分)④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3分)
三、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与白银流向
材料一: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地名)—里斯本(葡萄牙首都)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1580—1590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3 000担,价值白银24万两,利润达36万两;1635年为6 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经济史权威估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 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40%运往亚洲。……美洲白银18世纪产量约为74 000吨,其中52 000吨运往欧洲,其中40%约20 000吨运往亚洲。另外留在美洲本土的白银约有3 000吨横渡太平洋经马尼拉运抵中国。如果再加上日本和其他地方生产的白银,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弗兰克《白银资本》序
请各学习小组根据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自行拟定探究角度,设置问题,并给出参考答案。(12分)
[示例]
针对材料一可设问如下:
⑴材料一中的“丝—银贸易”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什么状况?葡萄牙操纵的“丝—银贸易”还有哪条线路?(6分)
状况:①海路贸易兴盛;②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分)
另一条线路:中国澳门至日本长崎之间的丝银贸易。(2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丝—银贸易”兴盛的原因。(8分)
原因:①新航路的开辟(全球海路的开辟);②葡、西殖民扩张和对美洲贵金属的掠夺;③中国明朝中后期,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生丝等商品大量出口;④欧洲生产还没有迅速发展起来(欧洲产品不具优势),等等。(每点2分,共8分,言之有理即可)
针对材料二可设问如下:
⑶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商品世界性流动的主要线路。(6分)
线路:①欧美大西洋贸易;②欧亚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贸易;③墨西哥—菲律宾的太平洋贸易等。
⑷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2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美洲白银这种流动的背景,美洲白银的这种流向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12分)
流向:欧洲和中国。(2分)
背景:①新航路的开辟(全球海路的开辟);②西欧国家的的殖民扩张;③西欧对美洲贵金属的掠夺;④中国明朝中后期,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生丝等商品大量出口;⑤当时欧美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美又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因此只能用白银来购买。(任答4点8分,言之有理即可)
影响:对欧洲,引起价格革命,改变欧洲传统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任答1点2分)对中国,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积聚;也促进了明朝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任答1点2分)
四、早期殖民扩张及影响
1.材料一: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材料三: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思考: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是怎样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的?(8分)这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到怎样的作用?(4分)
殖民扩张和掠夺:①发现美洲,并将美洲殖民地化;②开拓在印度和中国的市场,进行殖民贸易;③征服和掠夺东印度;④屠杀美洲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⑤捕获非洲黑人,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等等。(任答4点8分)
作用:①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②“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4分)
五、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一: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的1/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三:明朝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基督教继唐、元之后第三次传入中国。……在耶稣会士引导下,以徐光启、李之藻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开明的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的学术、科技,使欧洲文化第一次在中国得到稍具规模的传布。……耶稣会传教士除引进西方学术外,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在欧洲各国一度掀起了“中国热”,欧洲还开始出现专门研究中国的“汉学”家。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393页
材料四: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化进程的推进,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殖民者开始叩响中国的大门。1522年葡萄牙人借口使臣被扣,派军舰驶入珠江口,在新会西草湾与明朝水军相遇,双方展开激战,最终葡萄牙军战败离去。此后二三十年,葡萄牙人在中国东南沿海与倭寇、中国海盗勾结,参与走私或掠夺,并于1551年侵占澳门;1622年荷兰殖民地趁明朝政府海防空虚,侵占台湾澎湖列岛,并于1642年占领台湾全境。
——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航路的开辟给中国带来的重要影响。(12分)
影响:①经济上,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有助于我国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集聚,有利于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②高产作物的引进,有利于缓解中国的人口压力,推动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文化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现象;④对外关系上,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对中国国家主权构成严重威胁。
【知识体系】
【课后练习】
1.17世纪以来,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这主要是因为(A)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人口迁移 B.欧洲疾病传入导致原住民减少
C.美洲的粮食作物最为丰富 D.欧洲人在美洲建立大片殖民地
2.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直接原因是(C)
A.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B.世界农业革命的推动
C.人口流动带来物种交流 D.亚洲人口膨胀的促进
3.图2是北美洲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
图2
A.环境恶化水灾泛滥 B.大批土著被卖为奴
C.殖民者掠夺和屠杀 D.工业污染损害健康
4.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D)
A.迪亚士的远航 B.达?伽马的远航 C.哥伦布的远航 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5.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威尼斯的五分之一,威尼斯商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之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中东的产品。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
A.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中东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价格革命刺激了经济增长 D.葡萄牙控制了地中海商贸
6.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B)
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上升
C.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D.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7.许多欧洲观察家认为,“(近代)世界贸易不仅扩大了财富,在新旧大陆之间交换了作物和新发明,而且还给许多‘不信神的民族’传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站在他们的理解角度,世界贸易(B)
A.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B.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C.推动了一些新技术发明 D.传播了欧洲先进制度文化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三角贸易示意图(图3)
图3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8分)
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2分,任答2点)
历史背景:①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②海外殖民扩张,扩展海外贸易的需求;③美洲新大陆开发和疾病传入导致的美洲人口大量死亡;④欧洲殖民者对利润的疯狂追逐;⑤加上非洲人民由于原始的社会结构造成的落后;⑥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以及西欧政府的默认,等等。(任答3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8分)
影响:①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③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④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每点2分共8分)
9.材料一 非洲的愤怒:2003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反种族歧视大会”上,非洲国家普遍认为,欧洲的殖民主义和奴隶制度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造成非洲贫穷和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欧洲国家应向非洲进行道歉并赔偿损失。
材料二 美洲的愤怒:在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年的纪念日,美国一位印第安人领袖遣责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日子。”
材料三 欧洲的回避:在整个欧美社会,殖民主义的阴暗面被小心翼翼地回避着、淡化着,它总体上仍是一段值得夸耀的光荣史和冒险史,早期的殖民者也仍是被广泛传诵的英雄。
根据材料,谈谈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殖民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