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课程《认识周长》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三年级学习数学的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作了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获得“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重视探索活动和发展数学思维。
学生分析
三年级已经认识了基本图形,了解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日常生活中对长方形、正方形的
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对知识和方法不直接揭示,不强加给学生,靠学生自我感知获取。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有目的的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
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
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
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在周长概念的建立和会测量图形的周长上,特别是
周长概念的建立。
教学策略
通过小蚂蚁围着树叶作运动,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就
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游泳池池口和篮球场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在已有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么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还要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细线、直尺、长方形、正方形、表格、
红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小蚂蚁作运动的场景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小蚂蚁吗?森林里正在举行运动会,让我们去看看小蚂蚁在做什么?
生:在作运动,围着树叶转
师:那小蚂蚁运动的这条红色路线是树叶的什么?
生:边沿,边线
师:你知道这条路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这时小蚂蚁跟我们打招呼说了一句话,它说,我爬过的一周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周长呢,下面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情境的创设要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导入新课。
现实中,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很模糊,知道是什么,但是不会清晰描述,首先解决的是学生对边线的理解,建立边线和数学中周长的联系。
二、探索体验,认识周长 活动一:指一指(观察图片)
师:同学们看了图片,谁能指出游泳池和篮球场的一周?
生:到图片前指一指
师生交流:他是从哪开始的?一定要从这点开始指吗?(可以从边上的任意一点开始,绕一圈,只要还回到原点,那么这一圈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活动二:找一找
师:同学们,你能找找我们周围物体的周长吗?
生:我找的课本封面、课桌面、板凳面、铅笔盒等等
师:它们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的长度呢?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相互交流)
生:讨论完毕,给同学展示
师:他从这里开始,绕一圈,还回到这里,指的对吗?回到这里行不行?(没到一圈)回到这里呢?(过了一圈)这两种情况下指的都不是周长。总结:那么这一圈边线的总长就是数学课本的周长。
生:再分别指一指其他的物体的周长。
活动三:描一描
师:现在我把物体都画成了图形,你会找出图形的周长吗?
生:拿出桌上的作业纸,用红色水彩笔描一描。展示学生练习
师: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
师生总结:所描出的边线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通过三个活动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三、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活动一:探索计算不规则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同学们,小蚂蚁带着它的树叶来啦,上次小蚂蚁问咱们周长是什么,咱们顺利解决了!这次它带来另一个问题,这片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先讨论测量方法,再动手测量,交流你们求得的绿叶表面周长的方法(用线围,再量一量)
师:你们真了不起,想办法把弯曲的边线变成直直的边线,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活动二:探索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师:这是什么图形,它们周长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选择一个图形尝试解决
师生交流:求得三角形和四边形周长的办法可以用小尺测量,边线是直的,然后把几个测量的结果相加。
师:像这两个用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周长的?
小结:用尺子量出每一条边的长,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得到它们的周长。 认识了周长是什么,这时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到底是多少”的问题可谓顺理成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加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知道三角形就是三条线段组成,量出每段线段的长,再相加就得到三角形的周长,四边形则类同,掌握方法后为以后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学生们体会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师:咱们研究了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的图形,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的周长吗? 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结合平面图形的特征,在计算时采用简便算法,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围成一个封闭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今天学习的周长,在生活中用处可大了,自己动手量一量,测量家里的物品的周长吧! 周长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自己动手量一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周长是什么
1、指一指2、找一找3、描一描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周长如何计算
1、用尺子量2、用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