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怀文中学2012届初三年级第三次形成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
(总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考生注意:答案写答题纸上。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红荷湿地景区景色宜人,妩mèi多姿。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别有一种俊yì的神韵。亭台花木点缀于窈tiǎo曲折的碧水岸边,yǎn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2.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并改正在格子里。(4分)
拮据 销声匿绩 郑重其事 浮想联翩 一愁莫展 言简意赅
吝啬 心往神驰 肃然起劲 融会贯通 如愿以偿 囊荧映雪
3.根据提示填写原句。(8分)
(1) ▲ ,春分不度玉门关。 (2)绿杨烟外晓寒轻, ▲ 。
(3)蒌蒿满地芦芽短, ▲ 。 (4)路漫漫其修远兮, ▲ 。
(5)下面歌词是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写的,请默写出相对应的诗句。
歌词: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险又长。
诗句是“ ▲ , ▲ 。
(6)王国维借北宋柳永的词句“ ▲ , ▲ ”来概括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第二境界——追求。
4.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3分)
(1)该书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 。(1分)
(2)人们熟知的“雅虎”网站原型就是格列佛在 ▲ 国中见到的 ▲ 。(2分)
5.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3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物候知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乐在其中。
【活动一:创意设计】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有创意的名称: ▲ (1分)
【活动二:搜集资料】某同学搜集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前四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的规律,请你帮他分析一下。
第一 ▲ 第二 ▲ (2分)
6.修改病句。下列语段有两句话有毛病请找出来加以修改。(4分)
①今年全国将有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②江苏省是试点省份之一,在沿江8市20所中小学试点开办京剧课。③除此以外,江苏还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引入教学。④这有利于学生民族文化的意识。
(1)有语病的是第 ▲ 句,修改意见为 ▲
(2)有语病的是第 ▲ 句,修改意见为 ▲
7.阅读张仲素①的《秋夜曲》,完成(1)-(2)题。(4分)
丁丁②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诗歌语言清婉爽洁,悠远飘逸,以写闺情诗见长。
②丁丁:拟声词,计时的漏壶滴水的声音。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中“逼”字用得神妙,请作简要赏析。(2分)
▲
(2)“征衣未寄莫飞霜”是点睛之笔,全诗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13分)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 云
①面对环境恶化,科学家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8.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
9.“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3分)
▲
10.第③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4分)
▲
11.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分)
▲
(二)阅读下文,回答12—16题。 (16分)
生活如椅子 王清铭
(1)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
(2)“人只有一个半朋友”,一个肝胆相照的,半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两张椅子,一张给朋友,一张给自己。社交需要三张椅子,留一张自己坐,一张给增长的知识,一张给促膝而谈的乐趣。如果还有其他的椅子,就显得多余了。有四张,想凑一个麻将桌或牌桌;如果是五张,其中一张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跻身其间,旁若无人地坐下,跷起二郎腿。对过着纯粹内心生活的梭罗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他是一个从社会结构中游离出来的原子,五张椅子会让他回到原有的生活状态。三张椅子,梭罗的需要就这么简单。
(3)有趣的是我穿越历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
(4)居里夫人后来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两张椅子,让他们有了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
(5)梭罗纯粹,居里夫妇高尚,在生命的质量上都是常人无可企及的。他们都没有多余的椅子。
(6)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做起来时你会发现它太抽象了。我们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比如减掉多余的椅子,不让“身外之物”有落座的机会。椅子以舒适为标准,过于豪华,就变成一种装潢了,结果不是人坐椅子,而是椅子成为盘踞你生活的一种累赘了。
(7)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坐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伟大崇高;坐上虚伪和暴戾,纯真和善良就无处落座;坐上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有了多余的椅子,你就会想到与之协调的华丽房子,想到许多人苦心钻营的位子,想到那轻飘飘而又沉甸甸的票子……于是你忙忙碌碌,心情也沉甸甸的,没有了坐下来的轻松和欢乐。
(8)泰戈尔说,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远的。同样,有了多余的椅子,你不但不能飞翔,连静坐沉思的乐趣也消逝了。
(9)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
(摘自《读者》2010年2期)
12.文章第(3)段画线句子中说“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他们为什么拒绝?(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
13.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居里夫人的事例,请另举出一个能证明本文观点的名人的例子。(课内课外均可)(3分)
▲
14.第(6)段中“而是椅子成为盘踞你生活的一种累赘了”,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累赘”的意思?(3分)
▲
15.文中第(8)段画线句子“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远的”的含义是(3分)
▲
16.读了本文,你认为你的生活中需要几把椅子?说说你的理解。(80字左右)(5分)
▲
(三)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节选)和《桃花源诗》(节选),然后回答17-21题。(15分)
[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诗]…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②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王税。荒路暧④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尽力。②菽稷,庄稼。③靡,无。
④暧(ài),掩蔽。⑤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 ▲ ) (2)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 ) (4)日入从所憩 ( ▲ )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
19.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桃花源记》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
20.综合文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和诗句“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的内容,我们对桃花源有怎样的了解?(2分)
▲
2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3分)
▲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2—25题。(16分)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
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 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 ”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选文有改动)
22.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4分)
▲
23.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4分)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 (2分)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2分)
▲ 24。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4分)
▲
25.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4分)
▲
三、表达·交流(60分)
请你以“我总想为你唱首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写真话,抒真情。
(2)文体:记叙文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名地名。
(4)不少于600字。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30分)
1、(4分) 媚 逸 窕 俨
2、(4分 ) 绩—迹 愁--筹 劲--敬 荧--萤
3、(8分)(1)羌笛何须怨杨柳(2)红杏枝头春意闹
(3)正是河豚欲上时(4)吾将上下而求索
(5)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1) 斯威夫特(1分)(2)慧骃国 耶胡(2分)
5、活动一:无统一答案。名称要紧扣“气象物候”,力求新颖。
例如:气象物候你我齐学 、气象物候流行风等。(1分)
活动二: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1分)
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1分)
6、第2句,修改意见:将"开办"改为"开设"。(2分)
第4句,修改意见:在"有利于"后面加"培养"。(2分)
7、(1)一个“逼”字,把秋虫被逼无奈叫声的悲凉传神地显示出来,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夜不成眠,想起丈夫寒衣。(2分)
(2)思念丈夫(1分)的凄清孤寂(1分)的感情。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13分)
8、(3分)谈了三个方面:(1)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2)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3)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 低碳排放。(每点1分,要点概括恰当即可)
9、(2分)两个“更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 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语意相近即可)
10、(4分)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2分)。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1分);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那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1分)(语意相近即可)
11、(3分)①高碳生活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视,因此写高碳生活是对前面低碳生活内容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完整。(2分)②高碳生活通过补偿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谈高碳生活有助于加强对“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这一认识的理解。(1分)(语意相近即可)
(二)、(16分)
12、(2分)不想在这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珍惜时间一心工作,不想让闲聊的客人打扰自己。
13、(3分)略
14、(3分)这里的意思是椅子成了追求豪华生活的工具,成了生活的负担,人被椅子所累。(意思对即可)
15、(3分)一个人如果被世俗中各种名利私欲所牵绊,那他是不会实现自己的伟大的理想的,是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
16、(5分)略 注意要阐述理由,字数、文采等。
(三)(15分)
17、(4分)(1)值得 (2) 全、都 (3) 同“邀”邀请 (4)休息
18、(1)略(2分)
(2)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2分)
19、(2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0、(2分)桃花源中人来自外面真实的世界,但与外界现实已隔绝已久
21、寄予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图景。答对意思即可。
(四)、(16分)
22、(4分)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2分)
“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2分)
23、(4分)
(1)(2分)打铃的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
(2)(2分)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24、(4分)关键词:善良,宽厚。(言之成理即可)
25、(4分)
①最后揭示真相,出人意料,给人震撼性的效果;
②揭示真相后便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③彰显了作品的主题;
④结局即高潮,如此巧合又合情合理。
(答出任意两点皆可,每点2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6、作文参看中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