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杂技艺术
学科 美术 学段: 小学低年级 年级 二年级
相关 领域 造型表现领域
教材 书名:小学美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四册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1.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体现美术课程价值为指导思想,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学生在这个年龄段,部分能够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部分自我中心倾向,能思维但是不符合逻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造型表现领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2. 理论依据
以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作为理论支撑,主要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教师搭建知识框架创设情景,进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协作学习建构新知,最后通过多元评价体现建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搭建的知识框架、创设的情景中,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本课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各种杂技的不同动态特征,让学生体验杂技的美感,并且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造型表现、审美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内容是:了解中国杂技艺术的起源和历史,培养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通过记忆、分析、了解人物动态变化,并且表现杂技的场面。
学生情况
(1)认知方面: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能够根据具体经验、通过思维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具有初步的体验、观察、探究能力。
(2)知识技能方面:
可以观察、记忆生活中场景,并进行描绘。有基本的人物造型能力和构图能力。在创作中可能抓不住杂技特点夸张表现人物动态。人物画的不够生动。
教学方式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直观感受
建构新知
协作探究 实践体验
直观性教学方法,即:通过教师的直观示范,解决如何表现生动的人物动态。
教学手段
通过教学课件、图片、教师设问、创造学习情境、动态模型等方式,逐步开展教学活动。
技术准备
教师教学资料包括:教学课件、小组探究问题资料、艺术实践参考资料、课前预习表、示范用具。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中国杂技的历史并且生动、夸张的表现出富有儿童情趣的中国杂技场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人物细致观察良好习惯,提高造型表现能力,收集、运用资料能力。
情意目标:感受中国传统艺术魅力,学习杂技演员勇于吃苦的顽强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艺术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观察、记忆、表现杂技演员动作特征及杂技项目特点,学习表现人物的动作变化表现出生动的表演场面。
难点:大胆、夸张的表现杂技动态特点,表现出构图的主次、遮挡关系。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用线起稿。
第二课时:上色完成作业。
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导入新课
通过视频(舞台展
现各种杂技项目)引发学生回忆查找的杂技相关知识。
学生说一说自己
了解的杂技项目。
3、小游戏:杂技项目连连看。
出示课题:杂技艺术 1、收集有关中国杂技的资料,杂技表演的图片。
2、了解几种杂技项目的名称。
看视频,感受杂技的现场气氛。
能说出这些杂技项目的名称么?
杂技项目名称进行连线。 课前参与,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激发兴趣。进入本课情景当中。
反馈学生查找资料情况。
感性认识 讲授新课:
(一)直观感受杂技动态美。
杂技演员要经过刻苦训练才能表演高难度的动作,让我们一起体会杂技动态之美。
视频播放过程中,在精彩动态处暂停,画出动态线。
体验杂技动态之美。与教师一起赏析杂技动态。
画动态线的时候仔细认真观察。 初步体验杂技的魅力。培养表达能力。
直观感受杂技艺术美感。
帮助学生观察动态特点。解决教学难点。
观察
欣赏
体验
探究
示范环节 欣赏分析: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杂技表演的图片观察分析杂技表演中的人物动态有什么特点?
2、课件演示几个有特点的杂技动态,并画出动态线。
(三)合作探究
1、教师出示模型人。
请各组利用模型摆出一个动态生动的杂技动作。
2、各组展示交流。
教师总结:注意颈、腰、四肢的变化。
3、想一想你们组摆的动态人物在做哪项杂技表演?
课件展示:同一个动态的人物可以做不同的表演。比如:同一个动作既可以是顶人、也可以是顶碗、顶桌子。
(四)教师在出示一个杂技动态人物以及几种物品。
(五)分析图片,了解杂技的服装与道具。
(六)观察绘画作品与摄影作品的人物动态不同之处?
板书:更生动、更夸张
(七)教师示范。
提前画好一个人物动态,再添加一个有遮挡关系的人物。示范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画出中国特色。
(八)分析书中作品:
欣赏画面内容、表现手法、分析怎样组织画面?
欣赏图片分析人物表演杂技时的动态特点
身体倾斜角度大,姿态优美,
动作难度大。
利用关节人体会杂技表演中夸张、高难度的动态。
展示与交流
想象这个动作在进行什么表演。
观看教师示范
猜一猜教师示范的人物在做什么表演。
。
绘画作品更夸张、更生动。
观看教师示范。
组内观察分析
初步体会人物在运动中四肢的变化。
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杂技表演中人物的动态特点。
了解人物动态基本特征。解决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创作打基础。
进一步感受怎样表现杂技动态。
解决教学难点,直观感受怎样生动表现杂技动态特点。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直观感受在创作过程中怎样构思。解决教学重点,为创作打基础。
培养发散思维,激发更多创作灵感。
为创作打基础,启发如何画出有中国特色的杂技表演。
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解决构图问题。
解决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中国特色。
利用教科书启发创作。
艺术 实践
独立探究 四 、艺术实践
(一)作业要求:
1、选择你喜欢的杂技项目。
2、表现有难度的动作,动态生动,主体突出。
3、体现中国杂技特色。
(二)辅导要点
1、 提供参考资料
2、对能力较强学生鼓励其大胆构思。
3、造型能力较弱学生,帮助纠正造型。
4、自信心不强的学生,及时性表扬。
了解作业要求。
学生大胆实践。
明确作业要求。
指导学生生动的表
现中国杂技艺术并
鼓励大胆创作和生
动地表现。培养造型
表现能力
欣赏评价构建新知 五 、欣赏评价展示。
本着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原则,采取激励式评价。依据教学重难点,采用多元化评价展示。(自评、组评、师评结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评价内容:
1、动态生动、有中国特色。
2、构思大胆。
自评:
组评(分小组上来展示)
师评
培养综合评价能力。
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 、课后拓展
通过影片了解杂技的历史。
播放视频,引领
2、中国杂技历史悠久,因此项目也是丰富多彩的。
了解为什么说杂技是中国的传统艺术?
学生了解杂技的历史,感受中国杂技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感和发展经历。 培养发散思维。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杂技发展历史,欣赏中国杂技的历史文物。加深对中国杂技艺术历史及发展的了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