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8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练习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8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练习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14 17:5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
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不同的情况,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不同的情况,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课前准备:希沃5白板课件 作业纸1份 预习助力单1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交流回顾
交流预习助学单
六年级(1)班20人会游泳,14人不会游泳,
会游泳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不会游泳人数比会游泳人数少百分之几?
思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师:课前布置了预习助学单,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汇报预习成果。
师:哪组先来汇报一下。(投影展示)针对两种不同方法用红笔圈出予以肯定,不做评论。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同学们掌握的不错,并且能自己回忆总结解答方法,非常棒,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练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有不一样的收获与感悟。(揭示课题)
系统回顾
我会想
(1)两句话意义一样吗?
一班比二班多10人。 二班比一班少10人。
红线比黄线长1/10 米。 黄线比红线短 1/10 米。
居佳比张志高 25 %。 张志比居佳矮 25 % 。
师拓展:观察这些数,你想说什么?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是什么?
(2)先找单位1,让学生说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比去年超产百分之几?
就是求( )是 ( )的百分之几。
.降价了百分之几?
就是求( )是 ( )的百分之几。
师:这句话隐含的单位1是什么?你会扩句吗?完整的问题怎么说?
我会讲
a.盒子里有45厘米? 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厘米?, 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b.盒子里有50厘米? 的冰,化成水后,水的体积约为45厘米?, 体积减少了百分之几?
师:怎么讲?
1.独立思考,只列式,不计算。
2.同桌一组,每人讲一题。
3.先讲怎么想,再讲怎样列式。
4.比一比哪组两位同学是黄金搭档。
师:同学们配合的非常好,我们请哪组出一个代表来展示一下
师:听了她的介绍,有什么感觉?
师:这两题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与相同的地方?两个问题为什么结果不同?通过上面的复习,你认为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优化方法)为什么都喜欢用这个方法,不用第二种方法?下面我们进入综合练习,有信心吗?
三、综合运用
3.我会用
(1)1. 5比4多百分之几?
17.5吨比20吨少百分之几?
.范嘉豪储存的钱数比余淑慧多20 %,范嘉豪的钱是余淑慧的百分之几?(可以借助线段图 板书借助线段图)
(2) 书架上上层有书128本,比下层少16本,下层比上层多百分之几?
数学学案有120份,比语文多20份,数学学案比语文学案多百分之几?
提示:
1.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相核对,重点讲清思路。
2.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全班汇报,并说说有什么需要提醒小伙伴们注意的?
4.我会编
看线段图编题
师:这幅线段图中谁是单位1,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能根据线段图编出一道应用题吗?怎样列式?
出示第二题,方法同上
师:如果把线段图中相应的条件去掉,两幅图选一幅图,你能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吗?请同学们在自主学习单上编写,要求语句通顺简练(学生编,两人汇报,生列式)
反馈:实物投影学生编写题目,并让编题学生读出题目
师:大家来评价一个,你更喜欢谁编写的题目?
5.好题推荐
课前让同学们每人搜集一道好题推荐给大家,并说说推荐理由
四、回顾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五、拓展提升
袁老师最近想绿地新城买房,在三个小区看三套房子都是102平方,分别是金奥国际、绿地世纪城、中南世纪城,询问价格时,中介工作人员调皮的想考考我,他只说了两句话。( 出示 题目 )那套房子最贵 那套房子最便宜 帮袁老师算算,然后告诉我答案。
板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百分数
找准单位1 借助线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