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环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圆环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圆环,了解圆环的特征,掌握计算圆环面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操作、探索、发现、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环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圆规
学具:圆片纸、圆规、剪刀
教法和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视频播放生活中的圆环。
师问:看到这些物体你想到什么?你想了解什么数学知识?
生: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圆环。
师:这都是生活中的圆环,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数学中的圆环?
【设计意图】:新课开始用视频引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生活中的圆环,从而引导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为学习圆环做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师:和老师一起跟着这段话进入数学中的圆环:再来看看公园里的这个建筑物。
出示情境图。
公园内有一个半径是3米的圆形喷水池。在喷水池周围建一条1米宽的石头路。
师: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小路的面积。
师:学生们先思考一下小路的面积师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设计意图】:从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圆环,在抽象成数学中的圆环。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圆环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图形。
小组合作要求:
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小路是怎样形成的,把你的想法画出来。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出圆环的面积公式。
计算出小路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表示小路的面积,感受圆环的抽象形成过程,加深理解。
汇报展示:
问题一:小路的面积是用大圆表示小鹿和喷水池的面积,用小圆表示喷水池的面积,用大圆减去小圆的面积就是小路的面积(两个圆的圆心必须重合,也就是同心圆)。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圆环。通过预习,大家对圆环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生:1、认识圆环。
(1)介绍圆环:外圆、内圆、环宽
圆环外面的这一个大圆叫做外圆;
里面的这一个小圆叫做内圆;
外圆和内圆之间的距离叫做环宽。
(2)辨别圆环,想一想圆环有什么特点?
生:圆环的两个圆是同心圆。
生2:R=r+环宽
师:同学们预习的非常扎实,老师为你们点赞。
问题二:圆环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汇报:圆环的面积等于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大圆面积等于3.14×,小圆的面积等于3.14×r的平方,所以圆环的面积等于3.14×R的平方-3.14×r的平方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小试牛刀。
在一个大圆内剪去一个小圆就形成了一个圆环。
在一个圆环中,大圆半径是4厘米,小圆直径是2里面,这个圆环的面积是3.14×4×4-3.14×2×2.
学以致用。
一张光盘外圆直径是12厘米,内圆直径是4厘米,这张光盘的面积
是多少?
大显身手。
计算下面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四)超越自我。
在一个半径为10米的草坪上延边铺一条宽2米的小路,草坪上要安装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这个喷灌装置应装在什么位置?射程是多少?
四:学有所获:
生活是小圆,世界是大圆,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使我们未来的世界更加精彩!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五:作业布置;
教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