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南师大2011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第12页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
通过观察与思考,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及其之间的关系、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能用圆规画圆。
3、通过丰富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圆的普遍存在性。
教学重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走进圆。
师生交流:同学们对于圆你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些物体上找得到圆呢?
……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大自然都对它情有独钟。
(多媒体播放石子入水浑然天成的圆形水波、阳光下已经绽放的向日葵、远处的太阳光晕、浩瀚夜空中的一轮圆月……)从这些现象中,你找到了圆吗?
师:古往今来,人们对圆总有一种特殊情怀。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曾这样高度评价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
师:同学们的问题真多!你们的问题也正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希望上完这节课后能对你有所启发。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动手实践感受圆的特征。
通过从一些平面图形中摸出圆,体会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师在袋子中放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6个图形。
师:如果让你从袋子中将圆摸出来,你觉得有难度吗?为什么?生发表意见后,几个人试一试。
多媒体出示圆和其它一些几何图形。
师:我们学过那么多的平面图形,凭什么说圆就是最美的呢?你觉得可能是因为什么?仔细观察,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尝试用圆规画圆。
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要研究圆,必须得有圆。要有圆,必须要画圆,画圆就要用到圆规。同学们你们会画圆吗?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师:同学们在开始用圆规画圆时有过失败吗?根据你的经验你们在画圆时有什么体会?应该注意什么?
(圆规针尖这头要固定,不能移动,圆规笔芯的长度要适中……)
三、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圆。
1、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用圆规画圆时,固定的点是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半径的长度就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师:那么半径和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4人为小组,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法进行研究。
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对圆的精确记载,墨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 "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一个……(圆心),那“同长”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半径)
3、了解圆的位置与圆的大小问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其实它们之间还蕴藏着许多规律。
(多媒体出示两张图片,同心圆与奥运五环)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图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思考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走进生活解释圆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与思考,动手实践,我们了解了圆的特征。咱们回到生活,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解释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吗?
多媒体出示套圈游戏,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加公平?
多媒体出示车轮为什么是圆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小结
师: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了美的使者和化身。
(多媒体展现)
师:感觉怎么样?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课后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