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

文档属性

名称 南京大屠杀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18 19:51:14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忘记历史,
就意味着背叛
英德市第八中学 廖意青
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曾相继有十个朝代在这钟灵毓秀之地建都立业,六朝繁华,建康往事,秦淮烟雨,金陵旧梦,每一处遗存都是一段历史,日夜不息地向后人诉说它的荣华和不幸。1937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厄运降临这一座古城,南京在侵华日军的大屠杀中成了人间地狱。在长达六个星期的惨绝人寰的屠杀中,被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中国同胞达19万多人,被零散屠杀、尸体经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多人。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杀人比赛
搞杀人比赛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
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
雨花台的被害人尸骨
活埋
日军在活埋中国平民
刀劈——砍杀训练
被日军惨杀的中国人的头颅
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的
头颅拿在手里
日军经常将中国人砍头称为“试斩”。图为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的头颅拿在手里留影。照片系从被俘的日军身上缴获的。
火烧
浇上汽油焚烧尸体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遭屠城后的南门前尸横遍野,血迹斑斑。
连幼小的孩子也不放过
被日军砍下的一排人头
飘满尸体的池塘
掏出被杀中国人的心脏下酒
南京市区被日机轰炸后的惨景。
劫后的南京,断壁残垣,满目荒凉。历史是不容抹杀的。然而,长期以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企图抹杀这一段铁一般的历史事实,他们声称:经“研究”发现日军在“ 南京事件” 中并没有对当地平民实施有组织的屠杀行为,中国方面应当就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提出证据;并说如果真有那种“破天荒”的事情(大屠杀),当时的外国随军记者为何没有报道?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嘴脸,培养我们青少年的民族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2、初步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读准下列字词:
蹂躏 褴褛
鼓噪 蛊惑
步履蹒跚 毛骨悚然
凶神恶煞 惨绝人寰
举世闻名 令人发指
(二)自读课文9—34段,讨论下列问题。
1、日军集体屠杀的三大惨案是哪些?
2、文章写了日军零散屠杀的哪两件惨案?
3、请找出上面屠杀惨案的资料来源。
(1)1937年12月13日燕子矶大屠杀
(2) 1937年12月15日夜的下关大屠杀
(3) 1937年12月18日的草鞋峡大屠杀
(1)向井敏明和野田岩的杀人比赛
(2)田中军吉连续杀死300名中国人
(1)日军随军记者报道
(2)日本老军人回忆
(3)中国幸存军人控诉
(4)日本报刊公开报道
(5)《皇兵》一书的记载
相关数据
自读课文
南京军事法庭查证:
日军集体大屠杀 案, 万人;
日军零散屠杀 案, 万人;
总计在南京屠杀 人
28
19
858
15
340000
这篇文章是报告文学,课文中引用了美国护士的日记、 《朝日新闻》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和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等大量的资料,你认为在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上,引用这些资料有何作用。
交流讨论
首先是引用这类资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其次,引用这类资料还有其现实意义:有力批驳了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者的弥天大谎
(三)报告文学具有怎样的特点?
1、真实的反映历史和现实;
2、材料具有典型性;
3、允许有一定的加工。
1982年 6 月:把1894年日本海军突然袭击中国海军而发动的甲午战争篡改成“ 日清两国军舰之间发生海战 ” ;把日军发动侵占中国东北的“ 九一八事变 ”轻描淡写地写成日军 “ 炸毁了南满铁路”;把“侵略华北”改成了“进出华北”;对南京大屠杀,竟胡说“事件的起因是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1986年 5 月:日本文部省审定的历史教科书把日本侵华战争描写成日军是被迫应战,掩饰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把日本进行 “太平洋战争 ”的目的说成是要 “ 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下解放亚洲,并在日本的领导下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这一教科书于同年5月底被日本文部省审定放行。
讨论交流: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这一段历史?
历史不容抹杀,
历史不容篡改,
历史不容重演。
讨论交流:
课文最后说: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认识。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明确方向,发奋图强
国旗下的庄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组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全体起立,唱出我们民族的吼声!
作业:
以下是南京大屠杀相关网站网址,查阅资料,写一篇评论。
http:///rjbx.htm
http:///china/nanjing/index.shtml
http://www.nj1937.org/lshg/rjbx.asp
教师赠语:
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努力学习,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