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水循环及其形成原因,理解并记住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2)能分析水循环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锻炼综全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白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学习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学习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过程】
水循环
【自学导航】 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读课本P59正文内容完成:
1.什么是水循环?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材料并结合P59-60课文及图2-39完成问题
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
水循环类型 发生区域 循环环节
海陆间循环 海洋与陆地之间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蒸发、凝结、降水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
(1)在下图中的所有箭头旁写上相对应的循环环节名称,并在图下的括号内写上相对应的水循环类型的名称
(2)三种水循环类型中,(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
( )的水量最大;( )补充陆地水的数量很少。
你能说说你的判断理由是什么吗?
(3)人类能够影响水循环中的哪些环节?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3.通过学习课本上的内容,你能说说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什么意义吗?
4.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
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答案正确)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是
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 ②太阳能 ③重力能 ④机械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吸收大量热量,而在降雨时则将这些热量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了能量的交换
B.“三峡”地区水能资源是太阳能转化为水体的势能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与水循环无关
D.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
3.在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大气的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大气降水 D.海洋水的蒸发
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二、综合题
1.读右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 ________,以及与之相伴的 ________________形态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的变化。
【拓展延伸】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可产生如下有利影响:
在水利措施中,修建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在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量,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可带来有利的影响;反之,会产生恶劣的后果。如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自然蓄水量,削弱了湖泊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阅读上述材料后,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