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古诗三首
一、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yàn yān
1.一群金丝燕( )在海边岩石间精心地筑巢。
2.古北口有一条南北走向横穿燕( )山山脉的重要通道。
jìn jìng
3.“正是这样,安东尼亚。”哈林太太劲( )头十足地说。
4.消防员叔叔用强劲( )有力的大手托起被困洪流中的孩子。
二、读拼音,写词语。
我从w?ng luò( )上看到一篇报道,太行山人凭借一股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用钢钎、ti? chuí( )kāi záo( )出了一条“挂壁”公路,创造了人间奇迹。
三、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 清白:
四、默写古诗,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竹 石
郑燮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郑燮,人称 先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品格。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三首诗在表达方法上的共同特点是 。
2.《马诗》的前两句是:“ , 。”这两句诗主要写的景物是 和 ,这样写的目的是
3.《石灰吟》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志向。
六、课内精彩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等闲”的意思 是( )
A.清闲 B.平常 C.等待 D.闲适
2.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者以 作比喻,咏它即是咏
3.首句中“千锤万凿”说明 ,“ ”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由此我想到了 、 等革命烈士。
七、课外类文阅读。
画 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①百花丛,独立疏篱②趣未穷③。
宁可枝头抱香死④,何曾⑤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并:一起。 ②疏篱:稀疏的篱笆。 ③未穷:未尽,无穷无尽。④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⑤何曾:哪曾、不曾。
1.诗人在诗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菊花。
A.比喻 B.拟人 C.对比 D.夸张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花开不并百花丛”写出菊花 的节操;“独立疏篱趣未穷”写出了菊花 的心境;诗人借助颇富口语气息的“宁可”“何曾”两个词语,写出菊花 的气节。
3.根据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回答问题。
创作背景: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便一直隐居在苏州一个庙里,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南宋。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以后所写。
(1)“北风”一语双关,既指 ,又隐喻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和情感?
4.结合注释,发挥想象,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描绘的情景描绘出来。
答案
一、1.yàn 2. Yān 3.jìn 4. jìng
二、网络 铁锤 开凿
三、1.何时将要。 何时将要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2.全,全然。 指高尚的节操。 粉骨碎身都全然不害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间。
四、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 板桥 不怕任何困难和挫折,始终坚强不屈
五、1.托物言志 2.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沙 月 实写边疆战场的辽阔,借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有用武之地 3.明 于谦 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六、1.B 2.石灰 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3.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粉骨碎身 示例:叶挺 江姐
七、1.B 2.独立清正 怡然自得 坚贞不移
3.(1)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 元朝统治者
(2)表达了作者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感。
4.示例:菊花啊菊花,你从来也不跟百花一块儿争奇斗艳;你独自挺立在疏疏落落的篱笆下,你高尚的情操永远也不会改变,不会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