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文言文二则
一、读拼音,写词语。
爷爷退休后回到家乡,儿女给他添置的家具yì
yīng
jù
quán(
),他逢人便说:“人到晚年,生活安康,足矣。”最近,他对“国际户外jiù
yuán(
)主题biàn
lùn(
)会”的新闻特别感兴趣,经常关注。
二、朗读下列句子,注意停顿,并用“/”画出节奏。
1.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2.为
是
其
智
弗
若
与
?
曰
:非
然
也。
3.孰
为
汝
多
知
乎
?
4.我
以
日
初
出
远
,而
日
中
时
近
也。
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通国”是“全国”的意思。
B.“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缴”读“ji?o”。
C.“日初出沧沧凉凉”中的“沧沧凉凉”是“寒凉”的意思。
D.孔子面对两个孩子的争辩,也无法做出判决。
四、先解释加点的字,再翻译句子。
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
2.孰为汝多知乎?
孰:
为:
汝:
五、按照原文填空。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
;一人
,一心以为有鸿鹄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
,
。
?曰:
。
2.孔子东游,见
,问其故。一儿曰:“我以
,
而
也。”一儿曰:“我以
,而
也。”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通过讲述
的故事,说明了
,告诉我们
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
》,文中第一个孩子的观点是
,他凭借
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第二个孩子的观点是
,他凭借
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七、课内精彩阅读。
两小儿辩日(节选)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探汤”在这里指(
)
A.天气很热。
B天气闷热。
C.天气晴朗。
D.天气很寒凉。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短文描写的是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年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
B.孔子认为第二个小孩比第一个小孩说得有道理。
C.两个小孩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的观点正确。
D.短文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3.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请你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把对话写出来。
一个小孩说:“
”
另一个小孩说:“
”
一个小孩说:“
。”
另一个小孩子说:“
。”
八、课外类文阅读。
高凤宇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①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②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③流麦。妻还怪④问,凤方悟⑤之。其后遂为名儒⑥,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注释】①农亩:种田。②曝:晒。③潦水:雨后地上积水。④怪:责怪。⑤悟:省悟。
⑥名儒:著名的学者。
1.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2.作者列举了什么事例?说明高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答案
一、一应俱全
救援
辩论
二、1.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孰/为汝/多知乎?
4.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三、B
四、1.善于。
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
2谁
同“谓”,说。
你。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五、1.专心致志
为听
虽听之
将至
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非然也
2.两小儿辩斗
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中时远
日初出远
日中时近
六、1.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
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列子·汤问
太阳在早晨离人近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视觉感受
太阳在中午离人近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触觉
七、1.A
2.B
3.示例: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太阳刚升起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太阳刚升起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就感觉热,而远就感觉凉的道理吗?
二、1.高凤的妻子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里晾晒着麦子,让他看住鸡。
2.作者列举了妻子让高凤看麦子,麦子被暴雨冲走的事例,说明高凤是一个专心致志读书的人。
3.学习的时候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