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5 09:2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于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春蚕食叶响回廊”句生动贴切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2.本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3-4题。(9分)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①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②.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释】①张榘,南宋词人。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的得”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
B.“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辞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
C.“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又表达出词人无限愁苦的心情。
D.时隔十载,词人旧地重游,已是物是人非,“身名都被儒冠误”。杜甫诗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词人借杜甫诗意来表达自己的际遇,“身”与“名”都为儒冠所误,可见愤慨之深。
4词作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感情。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5-6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6.《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
干戈
王中①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鹡鸰②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安得中山千日酒③,酩然直到太平时。
注:①王中南宋末诗人。②鸰: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呜叫起来,寻找同类。语出《诗?小雅?棠棣》。③中山千日酒:传说中山有人造的酒,饮后能醉千日。泛指美酒。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戈”是古代的两种兵器,一般泛指战争,暗示了诗歌表现的环境特点。
B.首联点题,“欲何之”暗示了战乱波及范围之广,而诗人自己也一事无成。
C.颔联以王粲和杜甫自比,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
D.全诗充满着满腔的悲愤之情,但文字读来较为轻淡,情感表达比较委婉。
8.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9分)?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
王安石
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
未驾朱轓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
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
去去便看归奏事,莫嗟行路有崎岖。
【注】本诗写于作者主持变法时期。王詹叔,名靖,曾任山阳太守等职。利州路,北宋行政区名,包括今陕西、四川部分地区。运判:官名,即转运判官。朱轓,古代高官之车。辇毂,代指朝廷。均输,指均输法。作者推行的新法之一。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王詹叔身为贵家子弟却能饱读诗书,在看似简单的叙述中含有作者的赞赏。
B.颔联交代王詹叔出行事由,塑造了一个不计较名利、勇于承担新任务的官员形象。
C.王詹叔眼下虽然不受器重,但作为难得的人才,作者认为他最终会得到朝廷认可。
D.本诗以送别为题,但重点不在于抒写别情,而是缘事抒怀,表达作者的意志态度。
10.尾句“莫嗟行路有崎岖”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它与“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飞来峰》)共同体现了作者什么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9分)

阳①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②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③如梦中。
【注】①《重阳》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当时,皇帝、皇太后均已投降,并劝文天祥投降。②何心:何来的心。③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实写他长期被囚的景况以及孤独思乡怀国的情绪,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囚人形象。
B.“梧桐”是狱中所见景象之一,诗人着意写它,寄寓了一片深情,属触景生情的写法。
C.颔联通过想象描绘雁南飞、燕归巢等美妙景象,表现作者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
D.尾联“龙山”既可指作者战败被捕之地,也指华夏民族发源地、沦陷的中原地区。
12.请从颈联撷选的意象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
萧纲
碣石临东海,峨嵋距西候。
两杜①昔夹河,二龙今出守。
方无夜犬惊,向息神牛斗。
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
念此一衔觞,怀离在惟旧。
【注】①两杜:西汉杜延寿、杜延考两兄弟,仕途顺利,分别出任河南、河内太守。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碣石临东海”与曹操《观沧海》中的“碣石”均为实指,是诗人到达并赋诗之地。
B.“两杜”运用典故,“二龙”运用比喻,言简意丰,表达了对二刘的赞美、期许之情。
C.“夜犬”不惊,“神牛”息斗,一切喧嚣嘈杂都已消失,表现出饯别之夜的平和静谧。
D.本诗记事,写景,抒怀,层层推进,脉络清晰,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惜别之情。
14.本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两句为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9分]
一.
1.C【解析】(词中“携书佩剑”展现的是儒雅、刚健、自信的形象,“路茫茫”是写廓之会踏上广阔辽远的应考之路,而不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整句流露出的是诗人的鼓励、赞赏之情,而不是“担忧之情”。)
2.此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廓之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福。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明年的今日,他必已金榜高中,青云直上,那时他会笑着回看世间还在为科举考试忙碌的举子,非常轻松愉悦。
(共6分,思想感情2分,手法2分,结合思想感情具体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二.答案:
3
C;
4
①误入仕途的怨恨与懊悔。②被檄出郊的苦痛、郁闷与无奈。③对官场得势小人的讽刺警告。④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⑤对国家命运及个人前途的伤感。
三.5.【答案】D
6.【答案】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以上①②点必答,③④点答对任何一点得2分;答案第③点在解说的时候,内容、词性、音韵,只要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四.答案:
7.C;
8.①借物抒情(或者“比喻”)。“鹡鸰”比喻漂泊异地的兄弟,表达了思念之情。“乌鹊巢寒”句说自己在外流离失所,像月夜里的乌鹊一样找不到栖息的树枝。
②用典。“乌鹊”语出曹操《短歌行》,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中山千日酒”表达期盼太平的美好愿望。
③反问。尾联运用反问句,表达对现实(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译文:
战争还没有结束,能到什么地方去呢?到现在我两鬓斑白还是一事无成。细算算自己的行踪好像东汉遇到战乱的王粲一样,天南地北颠沛流离,情怀和一生坎坷的杜少陵一般苍凉忧伤。鹡鸰的叫声停止后它们也就分别了,人分离千里后其实和鹡鸰鸟是一样的,再难得知消息,孤独的我呀,空有报国的志气,没有报国的机遇。寻来中山人所酿的千日酒吧,喝下去醒来后世间就已太平了。
五.答案
9.C
10.(第一问)表达对王詹叔的勉励之情,希望他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暗含作者克服困难推行新法的坚定意志。
(第二问)“莫嗟”一句以行路为喻,强调不要嗟叹改革道路崎岖难行;
“不畏”一句以登高望远作比,强调不怕浮云遮蔽;两句共同体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坚贞不屈的性格。
答对一问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六答案
11.C(“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错,到文天祥被捕、身陷囹圄的时候,全国都已沦陷,包括当时的皇帝、皇太后等都投降了,作者清醒地知道没有多少重获自由的可能;后文诗句尽管表达出宁死不屈的心意,但属于对华夏民族气节的忠守。所以,“坚信”“乐观豁达”显得言过其实,理解为“仍存再获自由的心愿”更为恰当。)
12.①“落叶何心定流水”句撷选“落叶”和“流水”两个意象。“流水”喻指时代大势,“落叶”是自喻,喻指个人力量。诗人用“何心定”串联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难以阻挡这一历史趋势的悲痛之情。(3分,意象理解正确各1分,感情归纳1分。大意正确即可。)
②“黄花无主更西风”撷选“黄花”和“西风”两个意象。“黄花”,即黄菊,素有生命力顽强、品格高贵的寓意。“西风”,即秋风,常寄予萧杀之意。“西风”无主却更胜萧杀的“西风”,诗人以勇立“西风”中的无主“黄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坚守理想和民族大义、绝不屈服的决心。(3分,意象理解正确各1分,感情归纳1分。大意正确即可。)
七答案
13.(3分)A
14.(6分)①用白描手法写景。麦子将熟之季,夜晚凉风习习,拂动帘幕,雨水交汇成道道细流,文字朴素简练,画面清新明净。②精于炼字。“绕”字赋凉风以情态,写出风的轻柔以及带给人的舒爽之感。(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