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东方德才学校 孙宝玲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生物入侵者”的相关知识。
2、 研究文中所举事例的作用,进一步把握“生物入侵者”的含义。
3、 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生物入侵者”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所举事例的作用。
教学媒介:
多媒体及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地球上的许多物种是可以和人类和平相处的,如果合理利用还可以为人类造福。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他们也会成为入侵者。也许你对此还感到陌生,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生物入侵者》这一课,了解一些让人不容乐观的情况。(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题并配以相应图片)二、整体感知,依据定义辨别生物入侵者。1、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边读边把文中涉及到的生物物种的例子划出来。 2、课文读完了,同学们从文中找到了那些生物物种的例子? 3、文中列举了这么多的生物物种,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判断哪些是生物入侵者,那些不是?(判断依据: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成为生物入侵者,他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侵害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1、学生听老师介绍2、思考,什么样的物种会是“生物入侵者”。前五段找四名同学朗读,后三段全班集体朗读。学生勾划文中所举的例子(蒲公英、溪水中的鱼虾 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 果蝇等害虫 、观赏鱼 蛇、蜥蜴、山猫)学生自主从文中找判断依据,对找出的例子进行归纳。 斑贝 、天牛、红蚂蚁入侵者 果蝇等害虫、观赏鱼 蛇、蜥蜴、山猫非入侵者:蒲公英 、 溪水中的鱼虾 将学生引入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习《生物入侵者》做好情感的铺垫。同学们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边读边想这一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对生物入侵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概念不是老师要求找出的,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自己发现的。这种主动探寻要比教师提问学生寻找答案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分析文中例子作用,进一步理解“生物入侵者”1、刚才同学们分析的都很好,准确判断出了生物入侵者。但老师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同时将生物入侵者,作者为什么举这么多例子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每个例子作用。(老师提示:注意读出例子之间关系再作分析)2、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生物入侵者的例子按其作用的不同归一下类呢?3、文章谈的是“生物入侵者” ,作者为什么还要举“蒲公英”和“水中鱼虾”这两个例子呢?4、教师总结: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理解了文中所举众多例子的作用。其实这些例子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生物入侵者”的含义。谁能根据幻灯内容总结一下例子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入侵者”含义的 (幻灯内容参考后面附图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果参考后面附图1)学生将这些例子按其作用的不同进行归类。 斑贝:造成人类经济损失 危害 天牛、红蚂蚁:给人类带来其他方面危害 棕树蛇:对物种及其多样性构成威胁 果蝇:通过蔬菜水果贸易 途径 观赏鱼:跨国宠物贸易 蛇、蜥蜴、山猫:主人疏忽、遗弃学生经过思考独立回答:他们都是通过自然途径传播的例子,与后文的“人为干预”形成对比,让我们清楚地认识什么是“非自然途径”学生整理思路,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文中举了许多生物物种的例子,但每个例子的作用是不同的。举例子是初中学习的几种重要说明方法之一,在这一课又有集中体现,因此把分析例子的作用作为这一课的一个难点来处理。如果理清了这些例子的作用,自然也就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文章的说明顺序。我们通过对例子的分析,还可以进一步理解什么“生物入侵者”。对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更加明确,同时更全面理解“生物入侵者”概念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同时锻炼他们归纳概括能力。
四、延伸拓展提问:老师这里有几则材料,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则进行分析,看材料介绍的是不是“生物入侵者”? (材料附后) 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加深学生对“生物入侵者”的理解,完成知识迁移,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五、作业尽量多的使用“入侵者、在劫难逃、啸聚山林、束手无策、无动于衷、物竞天择”这些词语,写一段话。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合理运用词语,并练习表达能力
所附图表及材料
图1
图2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材料: 一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十分发达。牧场里养着大批的牛,这些牛每天要排出大量的粪便,覆盖了百万英亩草场,滋生蝇蛆,极不卫生,成为该国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后来,他们发现中国的牛粪全被中国的蜣螂(屎克螂)吃掉,就把中国蜣螂引进本国,安置在辽阔的草原上。蜣螂援军来到澳洲草原,很快就把粪便运走并埋入地下,牧草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苍蝇失去赖以滋生繁殖的环境,自然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澳大利亚的草原得救了。这种可爱的小生命因将遍地散发着冲天臭气的牲畜粪便打扫得一干二净而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昆虫英雄”二 在鼓浪屿,猫爪藤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上树顶后生长速度更加迅速,茎、叶层层叠叠,构成厚厚的网状层,把整个树冠遮盖,使树木的叶片无法进行必须的光合作用而死亡。如果不加以阻止,猫爪藤由一棵树到另一棵树向四周扩散,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猫爪藤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初被引种到鼓浪屿的,因为它每年4月盛开鹅黄色的花朵,非常好看,一度被当作庭园篱笆和观赏植物栽培,后来不知为何变为野生植物,并泛滥成灾,现已占领了岛上的大片山体与园林,并且还有继续扩张的趋势,对鼓浪屿的园林绿化和风貌建筑等旅游资源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近几年采取了一些清除措施,但效果不明显,国内外至今也还没有一种清除猫爪藤的有效方法。“现在能做的就是控制其蔓延、清除其危害,但这仍不是件容易的事。”三 松毛虫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害虫, 它分布广、种类多、危害重。目前,全国共有松毛虫27种,危害严重的有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云南松毛虫、落叶松毛虫等,每年全国发生面积高达2000万亩以上。松毛虫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北起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南至海南岛,西起西藏,东抵沿海省区,凡是有松树的地方,几乎都有松毛虫的危害。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随着地理分布的变化,从北向南由每2年发生一代增加到1年3-4代不等。被害的松树轻的影响生长,重的造成枯死,害虫暴发时,松针数日内可被食光,一片翠绿的山林几日后枯黄焦黑,因此又被喻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多年来,虽经连年除治,但由于我国松林大部分为人工林,树种单一,又多是中幼林,抗逆性弱,综合抗虫能力差等原因,导致一些地区松毛虫发生危害仍十分严重。
危害
其它
物种
人类
棕树蛇
斑贝
天牛
红蚂蚁
宠物贸易
观赏鱼
途径
主人疏忽
遗弃
水果、蔬菜
贸易
蛇、蜥蜴
山猫
果蝇
蒲公英溪水中鱼、虾
棕树蛇
果蝇、观赏鱼、蛇、蜥蜴、山猫
斑贝、天牛、红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