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5 09:33: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
B.高可二黍许(上下)
C.佛印绝类弥勒(同类)
D.若听茶声然(好像)
(2)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使雕刻作品显得逼真而生动。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作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清楚地描绘了它的整体形象。?
2.给下列画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东坡峨冠(?
?
?
?
)多rǎn(?
?
?
?
),坐在核舟上,与朋友高谈阔论,连衣zhě(?
?
?
?
)都历历在目。
(2)虞山王叔远雕刻技艺高超,罔(?
?
?
?
)不因势象形,尝贻(?
?
?
?
)余一核舟。
(3)核舟箬(?
?
?
?
)篷覆之,茶炉等器皿(?
?
?
?
)一应俱全,刻于rén
xū(?
?
?
?
)秋日。
(4)核舟篆(?
?
?
?
)章、刻字,清晰可见,石青sǎn(?
?
?
?
)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________)
以至鸟兽、木石(________)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
文曰“初平山人”(________)
③奇:明有奇巧人(________)
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
④有:明有奇巧人(________)
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
为人五;为窗八(________)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
启窗而观(________)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
⑦可:高可二黍许(________)
珠可历历数也(________)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________)
此中人语云(________)
?
5.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________)
(2)左手倚一衡木(________)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
(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___”。?
7.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罔




形,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者用“技亦灵怪矣哉”来赞美雕刻家高超的技艺,请用两个成语来概括其技艺的高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舟子”,注释是“撑船的人”,两个舟子为什么都没去撑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末揭示中心的语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
????????A.代词,代指人、物、事B.语气助词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动词,可译为“去”“往”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能以径寸之木
(________)
(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________)
(3)石青糁之
(________)
(4)左臂挂念珠倚之
(________)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_)?
13.
文章重点介绍了核舟的哪个部位?为什么要把它作为说明的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从全文看,核舟这个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章介绍核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来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序加以颠倒。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D
(2)A
【解答】
(1)A项,之:的,助词/它,代词;
B项,为:做为,动词/对,介词;
C项,焉:语气助词,表示陈述语气/哪里、怎么,疑问代词;
D项,若:都是“好像”的意思。
故选D。
(2)A项,错误,原文中没有黄鲁直的外貌和神情描写。
2.
(1)guān,髯,褶
(2)wǎng,yí
(3)ruò,mǐn,壬戌
(4)zhuàn,糁
3.
(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
(4)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4.
①木头?
树木?
②叫?
是?
③奇异?
零数?
④动词表示存在?
?
通又?
⑤雕刻?
是?
有?
⑥表示并列?
表示修饰?
表示转折?
⑦大约?
可以?
⑧句尾语气词?

5.
(1)“诎”同“屈”,弯曲
(2)“衡”同“横”,横着的
6.
(1)嘻!技亦灵怪矣哉
(2)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7.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解答】
“技亦灵怪矣哉”的意思是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这里用来形容王叔远的雕刻技艺出神入化,可以用惟妙惟肖和栩栩如生来形容。
9.
扣“泛赤壁”,不是过江,所以放舟江上,不必撑船。
10.
核舟。
11.
技亦灵怪矣哉。
12.
(1)C
(2)A
(3)A
(4)A
(5)A
【解答】
(1)结构助词“的”。
(2)代词,代“窗户”。
(3)代词,代物,“刻的字”。
(4)代词,代指人的部位“左膝”。
(5)代词,代指物“舟”。
13.
核舟的船头部分。船头坐着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三人聚会泛舟赤壁,因性格、气质不同而情态各异。这些内容紧扣核舟所
刻主要内容“大苏泛赤壁”,所以作者把对船头的描绘作为说明的重点。
14.
?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态毕备。
15.
⑩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打开、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
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
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轼、黄鲁直、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了;先写背景,不仅
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一环境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