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以内数的认识(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6至77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圆点、小棒等活动,使学生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
2.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的意义,初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一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
3.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法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继续学习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在层层递进的操作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理解知识,培养数感;在分层练习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以数的组成为基础,理解读、写数的本质。
教学准备:课件、圆点图、小棒、计数器等。
一、复习导入,迁移激趣
1.复习计数器相关知识:
(1)数位
师:和我们一起上课的是一位老朋友,它是谁?计数器里住着数位朋友,你们都学过哪些数位?
(2)每个数位上的珠子表示的意义
(3)在计数器上拨出32,边拨边叙述。
师:有个数字宝宝“32”,它想住进计数器里,你们能帮帮它把它拨出来吗?
2.复习数数(开火车)
师:我们帮数字宝宝住进了计数器它非常开心,为了表示感谢,它想请李老师带领大家玩“开火车”的小游戏,你们愿意玩吗?
(1)从一百七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八十三
(2)从一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二百一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这样牢固,相信今天的新课也非常精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活动展开,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创设情境:
师:和咱们一起上课的是一群圆点子,你们看到它们有什么感受?是呀,就是因为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他们的队长都急哭了,都说二(5)班的小朋友又聪明又热心,你们能帮帮他吗?
估一估:首先估一估这些圆点子大约有多少个圆点?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2.在纸上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数一数圆点的准确数。
3.全班交流,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数法的异同。
4.出示动态课件,教师和学生一起数。
总结:2个百、三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235。
(二)摆小棒,探究数的组成。
1.出示动态课件,用小棒摆一摆,怎样表示出二百三十五。生说摆法,老师摆。
2.根据小棒图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3.学生用计数器拨出235,边拨边叙述;引导学生总结235写法、读法。
4.师用小棒摆出352,学生说组成。同桌合作完成,左边同学拨珠子、右边同学对照计数器读、写数,邀请一对同桌黑板前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5.教学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1)师用小棒摆出350,生说组成,同桌合作完成,右边同学拨珠子、左边同学对照计数器读、写数,邀请一对同桌黑板前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讨论写法,引发学生讨论:个位的0不写行吗?
(2)师用小棒摆出300,生说组成,邀请一位同学演示拨珠子,读、写数。
6.教学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法
用小棒摆出302,生说组成,邀请一位同学拨珠子,读写数,引发学生讨论“十位的0不读行吗?”引导得出“中间有0”数的正确读法。
7.总结有“0”的数的读法。
师:这个“0”可真是淘气,一会儿读出来,一会儿不读,请大家回忆刚才我们读写的这些数,你能说说什么时候“0”读零,什么时候不读吗?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基础,本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教师做好引导。为了突破数的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这一难点,教学中有意设计了讨论环节,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学生说组成、读出数。
师拨1000,生说组成,生到黑板前展示1000的读、写方法。
四:小结
师:同学们,经过头脑风暴似的学习,我们掌握不少知识,我们的课堂充实而精彩,希望以后每一节数学都能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今天课就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