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到天空去旅行》
学科 小学美术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二年级
相关 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 二年级 下册》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人美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课《到天空去旅行》,属于第一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说出天空及太空的奥秘,展开想象,体验作画的乐趣。 依据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中对“造型﹒表现”领域的相关要求为指导思想,营造有利于激发孩子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激发其探索欲和求知欲,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情景、信息资源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提高美术的教学效果。
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发展观,学习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设置学习情境,并在学生相互协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新知。高效有用的媒体技术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了解新知。
因此,本课采用了情景教学法,通过采用闯关游戏形式再现天空的神秘与浩瀚,达到引导学生感知天空情景,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了解天空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课上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们积累表象素材;在深化天空的现实与幻想中的思维发散中,丰富 “飞行”天空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P-0o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纵观小学美术教材,本课的学习内容与一年级上册《变脸的太阳》、四年级上册《科学与幻想》、《我们的科技小报》形成了以了解天空的知识、大胆表现天空景象为主的系列学习内容,形成纵向的知识学习体系。本课架构了虚幻的想象与科学的严谨之间的桥梁与过度。
横观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本课与《美丽的植物》、《漂亮的鸟》、《公交车站》、《大人国 小人国》、《参观海洋馆》、《杂技艺术》、《画日记》、《我们戴上红领巾》课组成了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架构于造型写生与想象创作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综上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我认为本课应以引导学生了解天空知识,在感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表象素材。激发学生对太空的探索欲望,并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飞向天空的有趣景象。因此,教学中采用游戏闯关的形式来创设天空神秘、美丽的景象,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用基本形的概括与组合造型,以人物的多种动态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创造出飞向太空的人类梦想。
(二)学情分析:
1.校情:我校是朝阳区一所实验小学,教学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生源很好,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家长普遍重视对孩子艺术素养的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高、基础扎实、造型能力强。
2.学情:
(1)知识方面:了解天空天体的一些自然知识,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资料的搜集与自主学习。
(2)技能方面:能用基本形概括各种物体,有一定的人物造型能力。
(3)欠缺与不足:模仿能力强,造型有一定的依赖性。形象思维能力弱,不能充分发挥想象并大胆创造。
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游戏闯关贯穿课堂
(四)技术准备:(四)技术准备:
教师:多媒体设备、课件、范画、美术书。
学生:搜集的资料、素描纸、水彩笔、美术书。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经历资料的搜集与查找,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了解一些有关天空、太空方面浅显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并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飞”到天空的有趣情景。
2.在情景教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让学生观察天空、太空景象、探究天空、太空知识,在感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建构并表现出“飞” 到天空的有趣情景。
3.在交流、观察、探究中,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的欲望,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延续美术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天空、太空知识,大胆想象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飞”到天空的有趣情景。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幻想飞行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1.感受天空的神秘(感知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你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
课件:火车、飞机、汽车、轮船……
教师:请你用想象的方法乘上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跟老师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
行。
打开PPT:展示天空景象。
设问: 我们到哪儿了?
学生:天空上。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天空去旅行。
板书:到天空去旅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6分钟】
1.了解天空、太空知识(了解天空、太空,积累表象)
设问:你们怎么理解“天空”呢?和“太空”是一样的吗?
学生:回答。
小结:天空:指地面以上很高很远的广大空间。
太空:指极高的天空,特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教师:所以,太空包含在天空之内。那么,你们乘坐的这些工具飞得到天空吗?
学生:飞不到
设问:为什么这些普通的交通工具不能飞到天空?
学生:回答——天空太高太远了、地球有引力……
教师:课前,各小组进行了知识的搜集与自主的学习,让我们在小组汇报中来学习天空知识,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吧。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以意义建构为中心,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
教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天空是什么样的?
第(1)小组汇报:天空是什么样
欣赏:天空、太空美景(视频)
过渡语:天空太美了,而且离我们那么遥远,我们该如何飞向天空,在空中遨游呢?通过课前了解,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玩游戏,下面我们来玩个闯关的游戏好不好?通过所有的关你就能飞到天空去旅行了。加油吧!
【设计意图】学习太空知识及表现技法。
2.想象、表现天空中的造型
(1)PPT出示:游戏第一关:“飞到天空去”。
内容:请你根据组内不同的场景图片,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想象飞行的方式。(各组联想出较为合理的一种飞行方式即闯关成功。)
学生:小组讨论,各组逐一进行反馈,并将本组的背景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指导各小组在全班进行反馈。之后出示各种不同飞行方式。(纸板教具)。
学生:欣赏教师作品,补充头脑中的素材。
过渡语: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全体通过了第一关。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关。
【设计意图】联想不同的飞行方式,初步感知不同的飞行器飞往天空的不同高度,在童话幻想的基础上,渗透浅显的科技知识。
(2)PPT出示:游戏第二关:“飞行器大变形”。
教师::你们知道宇航员们乘坐着什么飞行器飞到太空去探索奥秘吗?
学生:回答——火箭、飞船……
出示:火箭、飞船的范画。
欣赏:飞行器
小结:这些飞行器造型真简单,就是基本形的组合。
示范:基本形画飞行器。
设问:为什么造型简单的飞行器能飞到太空中去,而我们的火车、汽车、飞机却
不行?
小结:因为飞行器的发动机能喷出高速气流,产生强大的推力。
示范:添画助推器喷出的高速气流。
【设计意图】进一步补充知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第二关的内容:观察组内不同的飞行器造型,根据不同的基本形进行快速、简单的添画、组合,变成不一样的飞行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即闯关成功。)
学生:观察本组的飞行器图片,快速地在基本形上进行添画、组合,变成富于创新的飞行器。
教师:指导各小组展示本组的创新设计。
【设计意图】启发创作飞行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已知和图片资料以及直观范画进行创作。
出示范画:
小结:你们设计的飞行器很有创意,除此以外,还可以借助扫把、飞毯、大鸟、热气球等方式飞到天空,就像神话故事中的情景一样。闯过了第二关,我们一起进入第三关。
(3)PPT出示:游戏第三关:“天空趣事多”。
内容:结合黑板的背景图片,想象有趣、神秘的故事。(全班有几名学生代表发言,即全体闯关成功。)
学生:根据喜欢的场景进行大胆想象,憧憬自己的天空之旅,之后举手发言。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想。
教师:你们想的很好,那么怎么表现出来呢?我们先来想一想太空中的人物如何表现?
学生:回答。
小结:太空中的人失去地球引力,身体呈飘浮状,只能飞着行走。
示范:太空中人飞行的多种姿态
教师:除了乘坐飞行器,人们还幻想可以飞向太空?
出示:幻想飞行的范画。
【设计意图】了解虚幻与真实的天空故事,丰富创作内容,启发构思。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开阔思维,大胆想象。
三、艺术实践【16分钟】
教师:你们运用智慧勇闯三关,已经具备了完成一张《到天空去旅行》的艺术作品的能力,请同学们在刚才创造的飞行器的基础上,大胆的添画出天空幻想飞行的有趣情景。(就像这样:出示完整范画。)
主题:在天空中幻想飞行
要求:(1)充分想象,表现出怎样“飞”。
(2)合理安排人物。
(3)构图饱满。
学生创作。(PPT播放学生作品视频。)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提高绘画技法,大胆表现造型。结合普遍及个别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解决。
四、巡视辅导
集体:画面的构图
个体:(1)人物动态的表现
(2)飞向天空的方式
五、展示评价【5分钟】
展示方式:背景展板展示。
(1)学生自评:介绍个人的创作内容。
(2)同学互评:提出创作中可供学习的优点或提出修改的建议。
(3)教师点评:提炼优点与不足(突出的及普遍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所想,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增加学生信心,同时延续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六、课后拓展【2分钟】
播放“神舟九号”升空视频,太空视频。
小结:“神舟九号”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新里程,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所以,你们应该为生在中国而自豪。同时,也为自己今天的创作而自豪。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人类飞向太空梦想的意义的思考。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板书设计]
到太空去旅行
飞到天空去
飞行器大变形
天空趣事多
多媒体展示区
学习效果评价
1.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评价标准: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是否了解了天空知识。学生能否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想象,大胆表现人类飞向天空的有趣情景。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课堂完成的作品的画面效果进行评价。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
评价标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是否对探索天空的奥秘产生浓厚兴趣,是否能创作出有趣的情景,能体现出正确的价值取向及审美情感。
评价方法:结合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关注学生课堂表现,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激励。
3. 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
评价标准: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注意观察和思考,在实践和评价中是否体现良好的习惯和素养等。
评价方法:(1)课前学生资料的自主搜集;(2)课上大胆的进行知识的交流;(3)课后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积极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 1.教师利用不同背景图片,营造了良好的想象情境。情景教学法使学生置身于神秘的天空、太空景象中,激发学习天空、太空知识的兴趣及探索、表现飞向天空、太空景象的欲望。
2.大量的范画、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在美术视觉艺术的审美感受中去观察、去想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认知,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大胆体验造型活动,并感受创造、表现的乐趣。突出了美术学科视觉艺术的特点。
3.本课教学设计依据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以游戏“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学习的宽松氛围,教学环节的巧妙引导,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4.教学中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尤其在实践环节,对较弱学生有针对的进行指导,在展示评价作品时,给较弱学生发言的机会,平等对待。
教学不足之处:
1.学生的作品展示形式过于简单,如果精心设计,可能对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对于小组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反馈以及效果的评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