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5单元圆的周长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5单元圆的周长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15 11:0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
内容分析 通过帮助学生回忆周长的概念,引出圆周和圆周长的概念;接着引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得出圆的周唱是直径的3.14倍,给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祖冲之和圆周率,最后运用周长公式,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学生起点
对圆和周长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理解圆周长的概念,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3. 以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圆周率的由来,了解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一个有厚度的圆片、棉线团每人一个、
学具准备:直尺; 两个有厚度、标明直径、不同规格的圆片;计算器





复习引入
学生说圆的认识;
(你对圆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二、新授
1.认识圆的周长;
师拿出圆片让学生指出圆的周长;
(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描出两个规格不同的圆的周长;感受圆的周长;
(请你描出练习纸上两个圆的周长。)
(哪一个周长长?)
揭示圆周长的概念;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师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一周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幻灯出示)
生活中圆的周长在哪里?
2 理解、运用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问:圆的周长长短不一,该怎么测量?
生边演示测量圆片周长,边介绍绳测法。
要求学生测量出两个圆片的周长,并把周长和相应的直径填入记录单中。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师记录。
圆片测量记录单
周长(厘米)
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


3.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测跟圆周长相关的量;
(猜测一下,圆的周长长短跟什么量有关?)
借助计算器,计算记录单中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反馈比值;
认识圆周率
①揭示圆周率: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其实这个比值是个固定不变的,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π表示。
(板书:圆周率 π )
②幻灯片展示圆周率的由来,学生自主阅读;
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①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需要经过测量而得到呢?有没有较好的计算方法?
提示:从测量记录单中找取。
②如果周长用C表示,字母式是怎样的?
③周长跟半径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字母式呢?
(板书:圆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 或
圆周长=2×圆周率×半径 C=2πr
三、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
车轮直径为55厘米的自行车,车轮转一周,约前进多少米?(保留两位小数)
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37.68米,它的直径是多少米?半径是多少米?
变式练习:
一位牧民要建一个半径是50米的牛栏,在牛栏的一周打一些木桩,要用多长的铁丝才能把牛栏围上三圈?(接头处忽略不计)
3 能力拼比:
一只蚂蚁从A到B,有两条线路,一是半圆C1,二是经过C2、C3,如果速度一样,
C1

C2 C3

A d=6 d=4 B
四、总结;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在测量圆片的周长和直径时,学生选择的圆片的大小规格完全可以不同,测量时可以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加快课堂的进程,探索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时,可以由计算器代替计算,便于学生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设计练习时,能充分考虑练习内容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