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R)
? 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间的换算。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类活动,认识并归纳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通过兑换活动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3.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懂得要将零钱积攒起来,向学生渗透节俭、理财、爱国等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围在一起玩猜谜语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笔买文具,全都用到它。猜猜是什么?(钱)
2.同学们猜得真准!哪些地方要用到线啊?
3.钱的用处还真是挺大的,那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认一认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1)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2)请在小组里认一认这些人民币,不认识的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辨认方法。把自己认识的介绍给全班小朋友。
(4)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方法辨别人民币。
师:你们发现了吗?人民币上有国微,国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上的伟人头像和美丽的山水画,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1.分一分。
师:这么多人民币放在一起,你们能帮老师进行分类整理吗?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摆放好以后开始分类,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先把它们分好。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方法,怎样分类的?
(学生汇报,老师运用课件展示,总结主要的分类方法:1.按单位<元、角、分>分类;2.按制作材料分为纸币和硬币;3.按人民币上所印的数字<1、2、5> 分类。)
2.找一找。
师:同学们都熟悉了这些面额较小的人民币,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一套人民币,根据老师说出的面额,迅速找出相应的人民币。
3.比一比。
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的人民币,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认识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书上人民币有红色斜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小结:这是样币,不能使用。
(三)元、角、分的关系
1.元和角之间的关系、角和分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元是比角大的人民币单位,1角1角地数,十个一角是1元,所以一张1元的纸币可以换10张1角的纸币,同样的一个1元硬币可以换10个1角硬币。角是比分大的人民币单位,1分1分地数,10个1分是1角,所以一个1角的硬币可以换10个1分硬币。
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全体学生跟读)
2.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用钱能买来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可有的小朋友却把钱一分一分、一角一角地存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自由猜测。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懂事,知道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节约用钱,把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53做一做的第1题,第2题。
2.教材P55练习十二第1题、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谈谈你的收获。
【教后思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找一找,看一看,认识人民币,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教师的教具没有准备好,若准备一些真币进行对比教学,效果可能好一些。教学准备不充分,没有课前排好座位,分好小组;学生的学具准备的也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