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相似综合素质培优提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七章 相似综合素质培优提升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15 14:3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七章
综合素质培优提升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条线段中,不是成比例线段的为
(  )
A.a=3,b=6,c=2,d=4          
B.a=4,b=6,c=5,d=10
C.a=1,b=,c=,d=
D.a=2,b=,c=,d=2
2.下列各组图形中有可能不相似的是
(  )
A.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各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各有一个角是10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3.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CD⊥AB于点D,则△BCD与△ABC的周长之比为
(  )
A.1∶2 
   B.1∶3   C.1∶4     D.1∶5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将△ABC的三边分别扩大一倍得到△A1B1C1(顶点均在格点上),它们是以点P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则P点的坐标是(  )
A.(-4,-3)
B.(-3,-3)
C.(-4,-4)
D.(-3,-4)
如图,M是Rt△ABC的斜边BC上异于B、C的一定点,过M点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共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已知D、E、F分别为等腰△ABC的边BC、CA、AB上的点,如果AB=AC,BD=2,CD=3,CE=4,AE=,∠FDE=∠B,那么AF的长为(

A.5.5
B.4.5
C.4
D.3.5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O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B′O.若点A的坐标是(1,2),则点A′的坐标是(

A.(2,4)
B.(-1,-2)
C.(-2,-4)
D.(-2,-1)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三角形:①△ABC;②△BCD;③△BDE;④△BFG;⑤△FGH;
⑥△EFK.②~⑥中与①相似的是
(  )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9.如图所示,在△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AE⊥A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AED∽△ACB
B.△AEB∽△ACD
C.△BAE∽△ACE
D.△AEC∽△DAC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ABC中,∠C=90°,将△ABC沿直线MN翻折后,顶点C恰好落在AB边上的点D处,已知MN∥AB,MC=6,NC=2,四边形MABN的面积是
(  )
A.6
B.12
C.18
D.2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O,OA=4,OD=6,则△AOB与△DOC的周长比是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光源P在横杆AB的正上方,AB在灯光下的影子为CD,AB∥CD,AB=2
m,CD=6
m,点P到CD的距离是2.7
m,则点P到AB的距离是
m.
13.如图,在△ABC中,∠C=90°,P为AB上一点且点P不与点A重合,作PE⊥AB交AC边于E点,点E不与点C重合.若AB=10,AC=8,设AP的长为x,四边形PECB的周长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ABC是边长为6
cm的等边三角形,AB被一平行于BC的矩形截成三等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5.如图,若五边形ABCDE与五边形A′B′C′D′E′位似,对应边CD=2,C′D′=3,若位似中心O到A的距离为6,则O到A′的距离为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如图,A、B、C、D依次为一直线上4个点,BC=2,△BCE为等边三角形,⊙O过A、D、E
3点,且∠AOD=120°,设AB=x,CD=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17.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直角边DE=40
cm,EF=20
c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5
m,CD=8
m,则树高AB=
m.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底边长15
cm,底边上的高长22.5
cm.现沿底边依次从下往上裁剪宽度均为3
cm的矩形纸条,如图所示.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这张正方形纸条是

三、解答题(共66分)
19.(10分)如图,△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若AC=2,求AD的长.
20.(10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90°,AD∥BC,点E在BC上,点F在AC上,∠DFC=∠AEB.
(1)求证:△ADF∽△CAE;
(2)当AD=8,DC=6,点E,F分别为BC,AC的中点时,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1.(10分)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和y轴上,点B的坐标为(2,3).双曲线y=(x>0)的图象经过BC的中点D,且与AB交于点E,连接DE.
(1)求k的值及点E的坐标;
(2)若点F是OC边上一点,且△FBC∽△DEB,求直线FB的解析式.
22.(12分)为了测量校园内的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实践:根据《自然科学》中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图的测量方案:把镜子放在离树AB
8.7米的点E处,然后沿直线BE后退到点D,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再用皮尺量得DE=2.7米,观察者目高CD=1.6米,请你计算树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
23.(12分)24.(12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m(m是大于0的常数),BC=8,E为线段BC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连接DE,作EF⊥DE,EF与射线BA交于点F,设CE=x,BF=y.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m=8,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y=,要使△DEF为等腰三角形,m的值应为多少?
 
24.(12分)如图,四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在B点的抛物线交x轴于点A、D,交y轴于点E,连接AB、AE、BE且A(3,0)、D(-1,0)、E(0,3).
(1)求B点坐标;
(2)探究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D、E、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条线段中,不是成比例线段的为
( B )
A.a=3,b=6,c=2,d=4          
B.a=4,b=6,c=5,d=10
C.a=1,b=,c=,d=
D.a=2,b=,c=,d=2
2.下列各组图形中有可能不相似的是
( A )
A.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各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各有一个角是10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3.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CD⊥AB于点D,则△BCD与△ABC的周长之比为
( A )
A.1∶2 
   B.1∶3   C.1∶4     D.1∶5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将△ABC的三边分别扩大一倍得到△A1B1C1(顶点均在格点上),它们是以点P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则P点的坐标是( A )
A.(-4,-3)
B.(-3,-3)
C.(-4,-4)
D.(-3,-4)
5.
如图,M是Rt△ABC的斜边BC上异于B、C的一定点,过M点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共有
( C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已知D、E、F分别为等腰△ABC的边BC、CA、AB上的点,如果AB=AC,BD=2,CD=3,CE=4,AE=,∠FDE=∠B,那么AF的长为( C )
A.5.5
B.4.5
C.4
D.3.5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O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B′O.若点A的坐标是(1,2),则点A′的坐标是
( C )
A.(2,4)
B.(-1,-2)
C.(-2,-4)
D.(-2,-1)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三角形:①△ABC;②△BCD;③△BDE;④△BFG;⑤△FGH;
⑥△EFK.②~⑥中与①相似的是
( B )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9.如图所示,在△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AE⊥A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C )
A.△AED∽△ACB
B.△AEB∽△ACD
C.△BAE∽△ACE
D.△AEC∽△DAC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ABC中,∠C=90°,将△ABC沿直线MN翻折后,顶点C恰好落在AB边上的点D处,已知MN∥AB,MC=6,NC=2,四边形MABN的面积是
( C )
A.6
B.12
C.18
D.24
点拨:连接CD交MN交于点E,由∠C=90°,CM=6,NC=2,得CE=3=ED,∴△CMN与△CAB的面积比是1∶4,从而求得△CAB的面积是24,所以四边形MABN的面积是18.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O,OA=4,OD=6,则△AOB与△DOC的周长比是__2∶3__.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光源P在横杆AB的正上方,AB在灯光下的影子为CD,AB∥CD,AB=2
m,CD=6
m,点P到CD的距离是2.7
m,则点P到AB的距离是__0.9__m.
13.如图,在△ABC中,∠C=90°,P为AB上一点且点P不与点A重合,作PE⊥AB交AC边于E点,点E不与点C重合.若AB=10,AC=8,设AP的长为x,四边形PECB的周长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y=-x+24__.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0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ABC是边长为6
cm的等边三角形,AB被一平行于BC的矩形截成三等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3_cm2__.
15.如图,若五边形ABCDE与五边形A′B′C′D′E′位似,对应边CD=2,C′D′=3,若位似中心O到A的距离为6,则O到A′的距离为__9__.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如图,A、B、C、D依次为一直线上4个点,BC=2,△BCE为等边三角形,⊙O过A、D、E
3点,且∠AOD=120°,设AB=x,CD=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y=(x>_0)__.
17.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直角边DE=40
cm,EF=20
c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5
m,CD=8
m,则树高AB=__5.5__m.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底边长15
cm,底边上的高长22.5
cm.现沿底边依次从下往上裁剪宽度均为3
cm的矩形纸条,如图所示.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这张正方形纸条是__第6张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9.(10分)如图,△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若AC=2,求AD的长.
解:∵AB=AC,∠A=36°,BD平分∠ABC,
∴∠CBD=∠A=36°,AD=BD=BC,
∴△CBD∽△CAB.∴CB2=CD·CA,
设AD=x,则x2=2(2-x),x=-1,
∴AD=-1.
20.(10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90°,AD∥BC,点E在BC上,点F在AC上,∠DFC=∠AEB.
(1)求证:△ADF∽△CAE;
(2)当AD=8,DC=6,点E,F分别为BC,AC的中点时,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1)证明:∵AD∥BC,∴∠DAF=∠ACE,
∵∠DFC=∠AEB,∴∠DFA=∠AEC,∴△ADF∽△CAE.
(2)解:∵AD=8,DC=6,∠ADC=90°,∴AC=10,
由(1)知△ADF∽△CAE,∴=,
∴=,∴CE=,
∵E是BC的中点,∴BC=2CE=,
∴S四边形ABCD=××
6=.
21.(10分)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和y轴上,点B的坐标为(2,3).双曲线y=(x>0)的图象经过BC的中点D,且与AB交于点E,连接DE.
(1)求k的值及点E的坐标;
(2)若点F是OC边上一点,且△FBC∽△DEB,求直线FB的解析式.
解:(1)k=3,E(2,);(2)y=x+.
22.(12分)为了测量校园内的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实践:根据《自然科学》中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图的测量方案:把镜子放在离树AB
8.7米的点E处,然后沿直线BE后退到点D,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再用皮尺量得DE=2.7米,观察者目高CD=1.6米,请你计算树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
解:由题意知△CED∽△AEB,∴=,
AB==≈5.2(米).
23.(12分)24.(12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m(m是大于0的常数),BC=8,E为线段BC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连接DE,作EF⊥DE,EF与射线BA交于点F,设CE=x,BF=y.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m=8,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y=,要使△DEF为等腰三角形,m的值应为多少?
 解:(1)∵EF⊥DE,
∴∠BEF=90°-∠CED=∠CDE,
又∠B=∠C=90°,
∴△BEF∽△CDE,
∴=,即=,解得y=.
(2)由(1)得y=,
将m=8代入,
得y=-x2+x=-(x2-8x)=-(x-4)2+2,
所以当x=4时,y取得最大值为2.
(3)∵∠DEF=90°,∴只有当DE=EF时,
△DEF为等腰三角形,
∴△BEF≌△CDE,∴BE=CD=m,
此时m=8-x,解方程=,得x=6或x=2,
当x=2时,m=6;当x=6时,m=2. 
24.(12分)如图,四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在B点的抛物线交x轴于点A、D,交y轴于点E,连接AB、AE、BE且A(3,0)、D(-1,0)、E(0,3).
(1)求B点坐标;
(2)探究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D、E、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A(3,0),D(-1,0),E(0,3)可以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2x+3,
∴点B
的坐标是(1,4).
(2)坐标轴上存在一点P,使以D、E、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相似,
∵BE=,AB=2,
AE=3,∴BE2+AE2=AB2,∴∠BEA=90°.
∵∠DOE=90°,==,
∴△DOE∽△BEA,∴△DEP中,
当∠DEP=90°时,==,∴OP=9,此时,
△BEA∽△DEP,点P的坐标是(9,0).
当∠EDP=90°时,==,∴OP=,
此时△BEA∽△PDE,点P的坐标是(0,-).
当∠EPD=90°时,点P与点O重合,点P(0,0).
∴坐标轴上存在点P(0,0)或(9,0)或(0,-),
使以D、E、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相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