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将进酒》课件(18张ppt)+教案+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将进酒》课件(18张ppt)+教案+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5 18:01:15

文档简介

《将进酒》评测练习
一、为下列粗体词语注音。
将进酒(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岑夫子( )
钟鼓馔玉不足贵(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千斤散尽还复来( )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五、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六、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答:①起兴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夸张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10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刚销万古愁。
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八、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九、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十、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将进酒》情境性默写
1、《将进酒》中以强烈的自信安慰自己,定会成功:


2、《将进酒》中使用了曹植痛饮的典故:


3、《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十二、品味探究:
明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评价《将进酒》:“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你
读了这首诗后,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将,qiānɡ;樽,zūn;烹,pēnɡ:岑,cén;馔,zhuàn;谑,xuè;将,jiānɡ;散,sǎn。
二、高堂:高大的厅堂;会须:应当;足:值得;恣:放纵;径:即、就;尔:代词“尔”;但:只;何为:为什么。
三、A
四、C
五、C
六、①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这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②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
七、D(请/拿;A应当 B再 C介词,为。)
八、C(语助词)
九、①
A(注意“高堂”的准确翻译,后一句中比喻句的体现。)②C(注意“平乐”“斗酒十千”的翻译。)
十、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十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十二、能结合诗歌内容,扣住豪放的风格分析即可。《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悲愤激昂、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跌宕起伏的变化,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掌握比喻、对比、夸张、衬托等修辞方法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揣摩与品味重点词句,理解和阐释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体验和感悟诗人的情感变化,锻炼诵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学习面对困境时乐观自信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形象,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和对自由解放的追求,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体验和感悟诗人的情感变化,锻炼诵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阅读、诵读
【教学工具】多媒体、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齐读以上文字,边读边思考:这写的是谁?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背背你最喜欢的李白的诗句?
参考答案:爱酒如痴,嗜酒如狂,为人豪爽,诗风豪放,善写月光,有几分侠气仙气,人称“诗仙”“酒圣”,又自称是“"酒中仙”,酒是李白怀才不遇的精神家园。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没有李白,盛唐就少了几分繁华。(白月光)
释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大唐的一壶美酒,一壶烈酒)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四、小组合作探究
1、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了解全诗的情感变化。
2、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朗读者。
五、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注意诗歌中节奏的变化,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字音:朝(zhāo)?樽(zūn)?还(huán)?岑(cén)?烹(pēng)?馔(zhuàn)?恣欢谑(zì)?(xuè)?径(jìng)?裘(qiú)?
2.个别诵读:把握诗歌情感的情感基调及情感跌宕起伏的变化。
教师指导: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
六、品词析句,体悟诗情
(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译文:你可曾看到滚滚的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永不复还。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晨曦还恰似青丝,入暮便已如皓然霜雪。
分析:悲从何来?时间易逝,人生苦短,功业无成,悲从心来。(从天而降,排山倒海,荡涤万物,席卷一切,一泻千里)
写作手法: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对比——以头发的朝晚变化进行对比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巨人式的感伤”
比较阅读:搜集“流水”的意象的诗句,简要分析这一意象常表现的主题。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诵读指导:
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酒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译文:人生得意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空对明月。
我有雄才伟略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应当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分析:正是因为时间易逝,人生易,所以人生得意须尽欢,今朝有酒今朝醉。
问题研讨: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哪两个字用的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必”和“还”,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并表达了作者高度的自信、旷达与豪放。(失意、失志、失乐、失信)
(2)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它是一种真正的“乐”吗

明确:
①既然人生短暂,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
②不是真正的快乐,是通过这种及时行乐,寻求一种自我安慰。
比较阅读: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活成了男人想要的样子)
“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爱江山更爱美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诵读指导:
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三)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译文:岑夫子和丹丘生啊!继续喝啊,切莫停下。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比较阅读:(喝的是寂寞)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问题研讨:
(1)作者在这里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②加快了诗歌的节奏,使得诗歌的旋律加快了,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心情是非常激动地,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诵读指导:
举杯劝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酒逢知己千杯少。)酒酣耳热,呼朋唤友,纵酒狂歌,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四)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译文:
听佳音吃美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愿沉醉在美酒中不愿醒来。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斗酒十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分析:(胸胆开张,酒后吐真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问题探讨: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的真心话吗?作者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明确:不是真心话,真正想做的是建功立业,并不是“长醉不复醒”。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的愤慨之词。
(2)“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明确: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用孔子、孟子、屈原等“古来圣贤”不被重用,来自我安慰。也是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3)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单提到“陈王”曹植呢?结合曹植生平试做简要分析。
明确:一样的才思敏捷,抱济世之志,一样的遭小人妒忌排挤。最后怀才不遇,有志难展。这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诵读指导:
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
(五)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主人呀,为何说钱已经不多了呢,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叫仆人拿去统统换了美酒,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美酒,消除这万古的情愁!
分析: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问题探讨:
作者“愁”具体指的是什么?又为何说“万古”?修辞手法?
明确:愁——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贤不必用,壮志难酬。
万古——夸张,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
诵读指导:
“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整体把握: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
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个性的自由和解放
4.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
(4)狂放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5)愁苦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七、看视频,学生齐诵
明确: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八、布置作业:
以“我眼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为李白的情感变化画情感示意图,详见课件。(共18张PPT)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诗歌名句
1、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此夜曲中闻折柳,
。《春夜洛城闻笛》
3、云想衣裳花想容,
。《清平调》
4、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5、仰天大笑出门去,
。《南陵别儿童入京》
6、
,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春风拂槛露华浓
我辈岂是蓬蒿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
直挂云帆济沧海
孤帆远影碧空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何人不起故园情
将进酒
李白
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

体悟情感变化

学习
鉴赏
技巧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725,25岁)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744)
嵩山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752)
第二次漫游
初入长安,求仕无果(730)
第一次漫游
安史之乱
从军报国(54岁)
兵败流放
中途遇赦(56岁)
再请从军
因病折回(61岁)
62岁
病逝当涂
品词析句,体悟诗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手法
悲壮:气沉声缓
比较阅读:“流水意象”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比较阅读
假如生活
欺骗失志
欢乐:气满声高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比较阅读
兰陵美酒呼朋今朝有酒
狂放:气短声促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单提到曹植呢?
问题研讨
蔑视嘲讽
悲愤:气粗声重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问题研讨
“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但使主人能醉客
愁苦:气沉声缓
情感的起伏变化
情感的起伏变化:





纵情放歌,铭记经典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以“我眼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
作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