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第1课时
流水地貌
课标内容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课标分解
课标的核心地理要素是“地貌”,需利用实例阐述清楚“地貌”这一地理基本概念。
2.课标的核心最终落在“识别地貌”以及“说明景观特点”,为本节课两个重点。
3.完成本课标的条件是“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
鉴于实际条件所限,所以本节教学运用实验、图像,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各种图像资料的分析判读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图像,直观观察地貌的形态,能够判断地貌的类型,梳理总结地貌景观特点,描述地貌的形成过程,提高地理实践力。
通过典型地貌形成过程分析,提炼自然环境中地貌的影响因素,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通过对不同流水地貌的对比分析,探寻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地貌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识别河流上、中、下游的典型地貌类型,说明沟谷地貌、冲(洪)积扇、河口三角洲的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
对比观察冲(洪)积扇和三角洲的地貌景观,利用它们的形成原理推断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方法。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实生活中不乏面容娇好的人,他们往往有白皙的皮肤,明亮清澈的大眼睛,挺直、秀美的小鼻子,当看到这样的容貌立刻会神清气爽,心情舒畅。地球也有“容貌”,称为地貌,是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你会欣赏吗?
本节教学考虑到高一新生的知识储备还停留在初中区域地理的认知水平上,所以设计时利用同学们较为熟悉的长江流域为主线,将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地貌景观串联起来,利于学生对河流地貌的整体认知。共设计了四大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一】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展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活动目的: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搜寻地理关键信息的能力。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既能帮助同学们梳理本节课的整体知识体系,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预期效果:学生能较为准确的表达出按成因分类,地貌的几种类型。并较为详细的表达出流水地貌次一级的地貌类型,简单阐述部分地貌的形成过程,描述其景观特点,帮助同学们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构建整体的知识体系。
【教学活动二】
活动内容:进行流水作用实验
实验步骤:(1)将砂土堆成小山。(2)将瓶中的水,从山坡上方缓缓倒下。
观察结果:实验中反映了流水的哪几种作用形式?分别发生在山坡还是山麓?
实验中你看到了哪些流水地貌?
活动目的:
自然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从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看,自然科学历来注重实验,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自然科学。本节利用流水作用实验可以展现“侵蚀、搬运、沉积、v形谷,冲积扇”等外力作用的过程和直观感受地理景观,
学生容易形成对地理表象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地理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另外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预期效果:学生能直观感知到侵蚀、搬运、沉积三种外力作用的不同,并对河流不同区域的流水地貌有一个直观的认知,简单了解其形成过程。
【教学活动三】
活动内容:依据教材相关内容,判读P32图2-1-5。
(1)识别河床、河漫滩、谷坡,说出你的识别依据。
(2)若在该地区发展城镇、农田,你应该选择在什么地貌上,说出理由。
活动目的:学生利用教材文本资料和图形资料正确识别河流地貌的次一级地貌“河谷地貌”,让学生不仅在大尺度的空间下能够识别v形谷、冲积扇、三角洲等地貌,还能在较小的尺度下对河谷地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升学生对地貌的识别能力。
预期效果:学生能够有理有据的识别河床、河漫滩、谷坡等地貌,提升其区域认知能力。
【教学活动四】
活动内容:从位置、形态、地势、质地(沉积颗粒物的大小)、坡度比较冲击扇(洪积扇)和三角洲地貌的差别。
活动目的:一个位于出山口,一个位于入海(湖)口,但都是流水沉积的地貌,其形成原因,质地组成、地形等各方面都具有相似性。通过设计探究活动,对比分析,能帮助同学们识别两种地貌,准确的表达出冲(洪)积扇和三角洲的地貌特征,以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预期效果:通过观察和形成过程的讨论分析,学生能够从多方面识别冲(洪)积扇和三角洲,并最少会从以上五个方面表达它们的地貌特点。
课堂小结:外力作用影响着地表形态,按照成因分为流水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等,我们本节顺着长江,从上游到下游学习了V形谷、冲(洪)积扇、凹凸岸、三角洲等主要的河流地貌,简单了解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学会描述各类地貌的景观特点。人类在开发的时候,必须根据地貌的不同特点,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才能让人类更好地发展。
1
3(共17张PPT)
容貌
地貌
实验思考
实验步骤
(1)将砂土堆成小山。
(2)将瓶中的水,从山坡上方缓缓倒下。
(1)实验中反映了流水的哪几种作用形式?
分别发生在山坡还是山麓?
(2)实验中你看到了哪些流水地貌?
环节二:思考探究-----在应用中理解内涵外延
实验思考
1.实验中反映了流水的哪几种作用形式?
主要发生在山坡还是山麓?为什么?
2.
实验中你看到了哪些流水地貌?
凸
凹
甲
乙
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牛轭湖的演化
环节三:系统梳理-----明确目标理清要点
环节四:当堂检测
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
侵蚀、搬运、堆积
B.
搬运、侵蚀、堆积
C.
侵蚀、堆积、搬运
D.
堆积、搬运、侵蚀
2、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分别是
:
A.
瀑布、河漫滩平原
B.
冲积扇、三角洲
C.
三角洲、冲积平原
D.
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A
B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槽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4、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A
A
5.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
环节五:课后学习任务
一、复习记忆: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二、对应训练
完成非常学案相关试题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评测练习
读下图,回答1-2问题。
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
A.
侵蚀、搬运、堆积???
B.
搬运、侵蚀、堆积
C.
侵蚀、堆积、搬运???
D.
堆积、搬运、侵蚀
2、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分别是?
( )
A.
瀑布、河漫滩平原???
B.
冲积扇、三角洲
C.
三角洲、冲积平原???
D.
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槽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4、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5.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下图为四幅河流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下图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____(填序号),乙——_____(填序号),丙——______(填序号),丁——______(填序号)
(2)分别指出下图中①③的地貌名称,①
_______③_______?。写出②③④共同的地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图中的图②,描述该类地貌景观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A
4.A
5.B
6.
(1)①
②
④
③
(2)V形河谷
三角洲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3)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