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章压强》单元测试题(
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把两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等的容器A和B,放在天平的两端,A中注入10厘米深的水,B中注入酒精,直至天平平衡,如图所示,则
A.
容器B中酒精深度一定大于10厘米
B.
两容器对托盘的压力相等
C.
两容器内液体对底面的压力相等
D.
两容器对托盘的压强相等,而压力不相等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切蛋器用来切蛋的钢丝很细
B.
一些商品盒的提手用较宽的带子制成
C.
图钉的钉帽做成较大的圆形
D.
书包带做得较宽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大气压为76cm水银柱高,再向水银槽里注入水银,使水银面上升了3cm,那么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是
A.
79cm
B.
76cm
C.
73cm
D.
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从虚线处将其沿竖直方向截成大小不同的甲、乙两块,则两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无法判断
一人先站在地面上,后又在地面上走动,则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是
A.
压力减小,压强不变
B.
压力、压强都增大
C.
压力、压强都不变
D.
压力不变,压强增大
如图,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A向右移动一点不落地,则物体A对桌面的
A.
压力和压强都不变
B.
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C.
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D.
压力和压强都变大
如图所示,关于液体中a、b、c三点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向下压强比向上压强大
B.
b、c两点压强相等
C.
a、b两点的压强相等
D.
b点压强比c点压强小
下面所说的现象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椅上舒服
B.
穿高跟鞋的姑娘会在泥地上留下较深的脚印
C.
在固定家具的螺丝帽下面垫上个较大的垫圈
D.
修建铁路时,将铁轨铺设在枕木上
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若压力为F,横截面积为S时,压强为p,那么
A.
当压力变为2F、横截面积变为2S时,压强变为2p
B.
当压力变为、横截面积变为时,压强变为
C.
当压力变为2F、横截面积变为时,压强变为
D.
当压力变为、横截面积变为2S时,压强变为
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其方向时,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此现象说明
A.
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B.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C.
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同
D.
同一深度压强与密度无关
如图所示,将一圆柱体平放,立放在水平坚硬的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
A.
平放时大
B.
立放时大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沙漠之舟骆驼,能在松散的沙漠中顺利行走而不会陷下去,这是因为??
A.
骆驼的重量轻
B.
骆驼跑得快
C.
骆驼的耐力大
D.
骆驼脚掌面积大压强小
如图所示,容器中A点的水的压强是
A.
2940帕
B.
1470帕
C.
490帕
D.
1960帕
如图所示,轻质圆柱形容器A、B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现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实心球,若选择其中一个球放入某个容器中,球浸没且液体没有溢出,要使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p为最小,则
A.
甲放入A中
B.
甲放入B中
C.
乙放入A中
D.
乙放入B中
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再将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瓶内的气压分别是、,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甲、乙,底面积,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甲对地压强大于乙对地压强的方法是
A.
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
B.
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
C.
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
D.
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
如图,密封的圆台形容器装有一定量的水,从甲图变为如乙图放置,则水对容器底的作用情况是
A.
压强减小,压力不变
B.
压强不变,压力增大
C.
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D.
压强不变,压力减小
如图所示,A,B两个内径相同的玻璃管内盛有同种液体,当A管竖直,B管倾斜放置时,两管液面等高,则
A.
A,B两管中液体的质量相等
B.
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大
C.
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小
D.
A,B两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相等
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C.
一般来说,阴天、下雨时大气压强会低些
D.
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等于高度差为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使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手按橡皮膜,两管出现高度差,说明此时橡皮膜的气密性很差
B.
该实验装置中的“U”形管是一个连通器
C.
“U”型管两管液面的高度稳定后,右管中的液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
橡皮膜伸入液体越深,两管液面高度差越大,则液体压强越大
图中液体内部a、b、c三点的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在两根平行的木棒上平放着两个乒乓球,两个乒乓球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当向两个乒乓球中间的间隙用力吹气时,乒乓球将
A.
向两边滚
B.
向中间滚
C.
静止不动
D.
向同一侧滚动
如图所示的四个容器中,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小丽同学将一个冰块放在烧杯中,此时冰块对杯底的压强为,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当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对杯底的压强为,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则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3.0分)
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______。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一标准大气压______Pa。
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到的图象。若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若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在海拔3000m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_____,水的沸点______的缘故.
如图,容器中装有深度为10cm,质量为60g的水,已知容器的质量为30g,底面积为,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P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_____
物块底面积是,重为10N,被竖直向上的力F顶在天花板上,天花板的面积是若,则物块对天花板的压力是________N,压强是________Pa。
2017年6月,哈工大学生携带108个机器人“宝宝”在央视舞台上大放异彩。如图所示,一个机器人质量为,每只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该机器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所受重力与______是平衡力,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压强为______Pa。
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且液体密度,甲、乙两容器底面积,则液体对甲、乙容器底的压强______?,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液体的质量相同,深度相同,都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强______,甲、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______。
一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如果将这个木块切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方体,取其中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则这个小木块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
在如图所示的容器中盛有水,水中A点受到水的压强______帕,水中B点受到水的压强______选填“”、“”或“”。
如图所示,A、B、C三图中是同一物体在三种不同情况下静止时的情形,其中物体对支持面压力大小等于重力的是图______,物体对支持面压力大小小于重力的是图______,物体对支持面压力大小与重力无关的是图______,由此可知,压力有时和重力是无关的。
边长为10cm,质量为10kg,密度均匀的正方体,放在面积为的水平桌面中央,桌面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_N,桌面受到的压强为_________Pa,如果将正方体沿水平方向切去一般,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Pa。
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和容器甲中盛有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高的酒精。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当抽出的质量m的范围为______时,才能满足?,?
用吸管吸饮料时,吸走管内一部分空气,使管内气压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管外液面大气压,饮料就在外界______
的作用下进入嘴中.
如图所示喷雾器工作时,小孔处空气流速______,压强______,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______,液体就沿着细管______填“上升”、“下降”。
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叫做______
,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当探头在某种液体中慢慢下移时,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逐渐增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右图所示,将探头放入水中,保持探头在液体中的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左图中保持探头在某种液体中的深度不变,若将U形管中液体由染色的水换为染色的酒精,则会出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之后,他们又在如图?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千克米
表一注入水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1
100
98
2
50
196
3
20
490
表二注入酒精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4
100
5
50
6
20
392
表三注入水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7
80
98
8
40
196
9
15
490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4、5、6或7、8、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有关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8或3、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______。
该小组同学对每表中第三、四列数据进行处理后结合相关条件即液体的质量,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7.0分)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的______,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比较______与______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比较______与______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该实验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有关。
如图所示的茶壶中,容纳水的质量为,水深8cm,茶壶的底面积是,质量为,,取求:
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壶底所受水的压力。
如图所示是一个U型管,左边装的是水,右边装的是水银,管内左右液面静止。如果水银的高度为20cm。求左边水柱的高度。
一辆质量为6t的载货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倍取求:
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汽车所受重力和牵引力各是多少?
汽车有6个轮子,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汽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A中注入10厘米深的水,此时水的重力等于水对托盘的压力,而B容器是上宽下窄的容器,此时酒精对托盘的压力小于酒精的重力,因此容器B中酒精深度不一定大于10厘米,故A错误;
B、天平平衡时,两容器对托盘的压力相等,故B正确;
C、不知酒精的深度,因此无法计算两容器内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也就无法比较两容器内液体对底面的压力,故C错误;
D、天平平衡时,两容器对托盘的压力相等,底面积相等,则两容器对托盘的压强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天平平衡时,两容器对托盘的压力相等,然后根据压强公式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对液体压强大小变化分析关键是确定深度大小,对固体压强的大小情况分析关键是确定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2.【答案】A
【解析】解:A、装有细钢丝的切蛋器,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钢丝对鸡蛋的压强,符合题意;
B、一些商品盒的提手用较宽的带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物体对手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C、图钉的钉帽做成较大的圆形,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手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D、书包带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本题考查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是关键,本题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测得的76cm汞柱是指此时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不会再多也不会再少,也就是说管内水银面与水银槽内水银面之间的垂直高度会始终保持这一数值;当水银槽内水银面上升或下降时,管内的水银面也会随之上升或下降,而高度差不会改变。在此实验中,向水银槽中加减水银或上提、下按玻璃管,只要管口不离开水银面,其水银柱的高度就不会改变。
【解答】
解: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再向水银槽内倒入3cm高的水银,当水银槽内水银面上升3cm时,管内的水银面也会相应上升3cm,二者之间的高度差仍为76cm,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答案】B
【解析】解:因为长方体铁块均匀,并且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把它竖直截成大小不等的两块,由于它们的厚度h相等,
因为,
所以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注意水平地面上放置的物体,若粗细均匀,可根据判断压强的大小.
5.【答案】D
【解析】解:人不论是站立不动,还是行走,在竖直向上受力都是平衡的,即重力等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故人对地面的压力都是相等的;
当人行走时,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由得,人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故选:D。
本题由受力分析可得压力的变化情况,由压强公式可求得压强的变化。
本题应明确压力与压强的关系。
6.【答案】B
【解析】
【分析】
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解答】
如图,当木板向右移动时,木板和桌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即受力面积减小,而压力始终等于重力不变,根据公式可得,对桌面的压强将增大.
故选B.
7.【答案】D
【解析】解: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a点向下压强和向上压强相等,故A错;
由图知,,
已知,由,可得,
,故D正确、B错误;
由图知,在纯水中,,
由,可得,
,故C错.
故选D.
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分析a点向下压强和向上压强的大小关系;
、c两点所处深度相同,但液体密度不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压强关系;
、b两点在同一种液体中,但所处深度不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压强关系.
此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的关键是找出深度从液体某点到水面的垂直距离关系.
8.【答案】B
【解析】解:A、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椅上舒服,是因为压力一定时,坐沙发时受力面积大,沙发对臀部的压强小,人感到舒服,故A不符合题意;
B、穿高跟鞋的姑娘会在泥地上留下较深的鞋印,是因为在压力一定时,高跟鞋的受力面积减小,从而增大了对地面的压强,故B符合题意;
C、螺帽垫一个面积较大的垫圈,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修建铁路时,将铁轨铺设在枕木上,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把压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9.【答案】B
【解析】解:由于液体深度h、容器底面积S相同,所以液体体积:;
由于液体质量相等,所以;
又由于,h相同,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故选B。
由题知,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液面高度相同,可得出液体的体积关系,又知道液体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甲乙液体的密度关系,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关系。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容器形状确定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当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变为原来的2倍时,根据公式可知压强仍为p,不符合题意;
B、当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变为原来的倍时,根据公式可知压强仍为p,不符合题意;
C、当压力变为原来的2倍,受力面积变为原来的时,根据公式可知压强为4p,不符合题意;
D、当压力变为、横截面积变为2S时,根据公式可知压强变为,符合题意.
故选D.
题干中横截面积就是受力面积S,依据压强公式对每一个选项逐一进行判断.
此题考查了运用公式判断压强的变量问题.压强既与压力大小又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改变探头方向,能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注意转换法、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液体压强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解答】
解:实验中保持金属盒深度不变,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这说明: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故C正确。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压强大小的比较,关键能够判断出两种情况下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当圆柱体以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其压力是相同的,再根据不同的方式时的受力面积,代入压强公式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两种情况圆柱体都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所以压力相同;
由题意知,平放时受力面积较小,由可知,对地面的压强较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减小压强的方法,从公式理解其中的原理是关键。
由公式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据此分析。
【解答】
因为骆驼脚掌面积大,增大了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了骆驼对沙漠的压强,使骆驼能在沙漠中顺利行走而不会陷下去;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搞清该点的深度h,运用液体压强公式,可求压强大小.
熟练运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搞清该点的深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由题意知,容器中A点所处的深度为:;
故A点水的压强为:;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解:由题知,甲、乙两实心球质量相等,且,
根据可知,,
由图可知,,又知,
所以,容器B内液体体积大,
因为轻质圆柱形容器A、B盛有液体的质量相等,
根据可知,;
将甲、乙两实心球分别放入A、B容器中,物体浸没且液体没有溢出,由于B容器的底面积大,所以放入体积小的甲球时,其上升的高度小,根据可知,甲放入B中时压强增加量最小。
故选:B。
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结合密度的公式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此题考查了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同时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等知识点,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
16.【答案】B
【解析】解:
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通,所以与大气压相等;抽气后,气球与外界大气相通,气球内气压等于大气压,故,故A错误,B正确;
抽气前瓶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通,与大气压相等;用抽气机向外抽气时发现瓶内的气球在膨胀,说明此时气球内气体压强大,玻璃瓶内气体压强小才会导致气球膨胀,即,故CD错误。
故选:B。
可根据图中气球体积的变化来判断气球内气压、玻璃瓶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关系。
能根据气球的膨胀情况判定气球内外压强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
A、根据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且甲的高度小于乙的高度,可以直接得到甲的密度大于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同的部分,根据可以得到甲减小的压力就要大于乙减小的压力,但由于甲的底面积大,所以最后甲的压强不一定小于乙的压强,故A错误;
B、两物体原来的压强相等,因为甲、乙都是长方体即柱体,由于原来的压强相同,由公式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在小于条件下,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由公式可知,甲对水平面的减小的压强大于乙对水平面减小的压强,所以最后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故B错误;
C、两个物体原来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图知甲、乙的重力不确定,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同的部分,作用面积不变,两个物体减小的压力相同,由于甲的受力面积较大,故甲减小的压强较小,则么甲剩余部分的压强一定大于乙剩余部分的压强,故C正确;
D、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则甲增加的压力与乙增加的压力相等,由于甲的底面积大,所以甲增加的压强较小,最后甲的压强一定小于乙的压强,故B错误.
故选C.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固体压强一般用分析,但对于粗细均匀的实心柱体,也可以按照液体压强公式比较大小.
此题是典型的柱状固体的压强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压强计算式和适用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进行分析解答.
18.【答案】D
【解析】解:圆台形容器内装满了水,倒置后水的深度不变,由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不变。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当如图甲放置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等于以S大为底面积、h为高的水柱的重力;而这部分水柱的重力大于容器内的水的重力G,所以当如图乙放置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等于以S小为底面积、h为高的水柱的重力;而这部分水柱的重力小于容器内的水的重力G,所以综上所述可得,即倒置后压力变小。
故选:D。
先分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由液体压强公式,只需分析当把容器倒置过来后,h有何变化,就可以得出压强如何变化。
分析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我们就需要用公式进行分析。因为倒置过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大而容器底面积却变小了,所以直接用公式就能分析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情况。
分析液体压强变化关键是确定深度大小变化;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一般先根据计算压强,然后根据计算压力。
19.【答案】D
【解析】解:由图知,两玻璃管中液体的体积:,
,内装同种液体,密度相同,
、B两管中液体的质量:;
,内装同种液体,两管液面等高,
、B两管中液体对管底压强:。
故选:D。
由题知,玻璃管内径相同、两管液面等高,可得A玻璃管中液体的体积比B中液体的体积小,内装同种液体,可以得出两玻璃管质量的大小;
因为液面等高、深度相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判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关系。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得出体积关系和深度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A错误;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B正确;
C、大气压的大小受天气的变化影响,一般来说,阴天下雨的天气大气压比正常低.故C正确;
D、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等于高度差为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D正确.
故选:A.
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称为大气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利用水银第一个测出了大气压值,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气压还与天气有关.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验证、测定实验,大气压的影响因素,属于基础题目.
21.【答案】D
【解析】解:
A、用手按橡皮膜,两管出现高度差,且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说明此时橡皮膜的气密性很好。故A错误;
B、“U”形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以它不是一个连通器,故B错误;
C、“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稳定后,即液体静止时,右管中的液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压强计的测量原理是:压强的变化引起U形管两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高度差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压强的大小用压强计测量。在使用压强计之前要检查其密闭性,防止漏气。
连通器是底部连通上端开口的容器。
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是平衡状态,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时,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等于U型管内液体高度差产生的压强。
液体压强的变化是通过U形管液面高度差显示的,采用的是转换法;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
22.【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液体压强的比较,正确判断液体深度是解答液体压强问题的关键。
液体中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距离叫深度,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利用公式比较。
【解答】
由图知,容器内部a、b、c三点处的深度为,?
由于液体的密度一定,由公式知:此三点的压强关系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3.【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乒乓球中间的空气流速,根据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判断乒乓球在压力差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此题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要熟练掌握。
【解答】
对着两乒乓球的中间吹气,两乒乓球中间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产生了一个向内的压强差,将两球压向中间。
故选B。
24.【答案】B
【解析】解:锅炉水位计、茶壶、U形管都是底部相连通,静止时液面相平,都是连通器的原理,橡皮膜是受到液体压强的原因向外突出,故只有B不是连通器。
故选:B。
锅炉水位计的本体实际上是一个小容器,其上、下两端分别与锅筒的蒸汽空间、水空间直接连接,因此水位计中水位与锅炉水位是一致的,水位计中的水位变化即为锅筒中水位的变化。
茶壶的壶嘴与壶身一样高,这样茶壶装满水就不会从壶嘴里溢出了,不然的话,茶壶里的水高出壶嘴水就流出来了。
橡皮膜向外突出是因为受到液体压强的原因。
形管底部相连通,水面静止时保持相平。
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关键是记住两点,一是底部相连通,二是静止时液面相平。
25.【答案】A
【解析】解: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对杯底的压力不变;但后者受力面积变大,根据可得压强变小,即。
在冰熔化过程中,冰的重力不变,烧杯的重力不变,同时烧杯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所以烧杯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即。
故选:A。
不论是冰还是水,在此题中,压力都等于重力,利用压强的定义式分析可选出正确答案。
此题考查学生对压力、压强知识的理解、公式的应用;深入理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及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无关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6.【答案】马德堡半球;
【解析】解: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并且最著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通常把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等于。
故答案为:马德堡半球;。
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但只要提到著名和首先的实验,那就确定了是哪一个。
通常把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等于?P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1标准大气压的值。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27.【答案】4:1?
8:1
【解析】解:由图可知,当时,当时,
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
则;
质量相等的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
由可得,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
,
A、B两正方体的底面积之比:
,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
体积相等的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之比:
,
因体积相等的M、N两个实心正方体的底面积相等,
所以,M、N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
故答案为::1;:1。
先根据图象给出的数据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然后求出两者的密度之比即可比较两者的密度关系。
根据求出质量相等时两者的体积之比,进一步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边长之比、底面积之比,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和压强公式求出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根据求出体积相等的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之比,体积相等的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底面积相等,根据求出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重力公式的应用,要注意许多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数学上的图象来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反过来,如果画出了相应的物理量变化图象,我们也能根据数学知识从中分析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及其关系。
28.【答案】低;低
【解析】解:因为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高原地区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低于,所以在海拔3000m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
故答案为:低;低.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压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的了解和掌握.
29.【答案】1000?
1800
【解析】解:
水的深度,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质量为60g的水,容器的质量为30g,总质量为:
,
重力为:
水平桌面受到容器的压力:
,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
故答案为:1000;1800。
知道容器内水的深度,根据求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求出容器和水的总质量,根据求出总重力,水平桌面受到容器的压力等于重力,已知容器的底面积,根据求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压力、重力、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30.【答案】20;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求出木块受到天花板的压力是本题的关键。
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木块受重力G、向上的压力和天花板对木块向下的压力,因木块静止,木块受到的重力加上天花板对木块向下的压力等于竖直向上的压力,据此求出天花板对木块向下的压力,再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求木块对天花板的压力;
求出了木块对天花板的压力,再求出受力面积,利用公式计算木块对天花板压强。
【解答】
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G、手对物块向上的压力和天花板对物块的压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则,
天花板对木块的压力:;
木块对天花板的压力与天花板对木块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木块对天花板的压力:,
物块底面积是,天花板的面积是,则天花板的受力面积,
木块对天花板的压强:。
故答案为:20;。
31.【答案】支持力;800
【解析】解:机器人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机器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
正常站立时,受力面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
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压强:
。
故答案为:支持力;800。
平衡力的判断,两个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机器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的重力,根据公式可求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压强。
本题考查平衡力的判断,压力和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机器人的重力,容易出错的是站立时两只脚着地,行走时一只脚着地。
32.【答案】大于;等于
【解析】解: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均为圆柱形容器,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等于液体的重力,因为容器内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所以液体的重力是相等的,即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
根据公式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底面积成反比,两容器底面积,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故答案为:大于;等于.
在圆柱形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然后根据公式分析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知道在圆柱形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3.【答案】?
【解析】解:如图所示,液体的深度相同,甲容器内部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容器内部液体的体积,
据可知,由于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所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据得,甲的密度小,所以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小,即。
液体的质量相同,杯子的质量相同,所以总质量相同,总重力相同,
此时桌面所受杯子的压力等于杯和液体的总重力,两杯对桌面的压力相同,
据可知,乙容器对桌面的接触面积小,
所以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即。
故答案为:;;
据液体的质量相等,而后结合容器内的体积关系,可判断出容器内部液体的密度关系,而后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据分析即可判断。
此题考查了密度公式、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应用和分析,是一道综合题。
34.【答案】
【解析】
【分析】
设原来正方体的重为G,底面积为S,根据压强定义式表示出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平均分成八个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重是原来的,受力面积是原来的,根据压强定义式表示出一个小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再比较p和的关系。
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明确:切割物体后,物体重力的变化以及受力面积的变化。
【解答】
解:设原来正方体的重为G,底面积为S,
原来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
将这个木块切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方体,如图所示:
则一个小木块的重为,其底面积为,
一个小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所以,。
故答案为:。
35.【答案】?
【解析】解:由图中可知,A点所处的深度为;
故A点受到水的压强;
由图中可知,;
根据可知:。
故答案为:;。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求出A点的压强。根据AB两点所处的深度利用即可比较压强的大小。
熟练运用液体的压强公式,明确深度h的真正含义,可解答此题。
36.【答案】B?
C?
A
【解析】解:A、压力的方向水平向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压力的大小与重力无关;
B、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压力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即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
C、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压力的大小小于重力。
故答案为:B;C;A。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本题考查压力与重力的联系与区别,会区分重力和压力,并且会比较二力的大小。
37.【答案】100;;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注意单位的换算。
知道正方体的质量,根据公式求其重力,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求出受力面积,根据公式求出桌面受到的压强;
如果将正方体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压力减半、受力面积不变,根据求出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
正方体的质量,
正方体的重力:,
正方体桌面受到的压力:
;
由于正方体的底面积,
所以受力面积,
桌面受到的压强:
;
如果将正方体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压力减半、受力面积不变,由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原来的一半,。
故答案为:100;;。
38.【答案】
【解析】解:
,,;,,,,
甲容器内水的质量为:,
乙容器内酒精的质量为:,
因为容器形状规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而,由公式可得:
,
代入数据得:,
整理可得:;
抽出液体的质量范围:。
故答案为:。
从图可知,甲和乙两容器的形状规则,知道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内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可利用公式计算出水和酒精未抽出之前的质量,再利用公式计算出其重力。
因为容器形状规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当时,由公式列出一个压强的不等式,进一步求出抽出液体的质量范围。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和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是求压强公式求出抽取液体的质量范围。解决该题的关键是利用公式判断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大小关系。
39.【答案】小于;大气压
【解析】解:用吸管吸饮料时,吸走管内一部分空气,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
故答案为:小于;大气压
我们在吸饮料的时候,是大气压把饮料压入嘴里的.
本题考查利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0.【答案】大;小;大;上升
【解析】解:由于小孔喷出的快速气流使细管的上端开口处形成了一个低压区,此处压强小于容器内液面上方气体压强。水就在容器内液面上方气体的这个较大压强的作用下,沿着细管上升到上端开口处,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
故答案为:大;小;大;上升。
当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时,细管的上端开口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容器内液面上方气体流速小压强大。这样细管的上下两开口端就出现了压强差,水就在容器内液面上方气体的这个较大压强的作用下,沿着细管上升。
明确此题所涉及的物理过程:细管上端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液面上方气体流速小压强大是关键。
41.【答案】压强计
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不变;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变大
【解析】解:如图,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压强大小,U型管内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
当探头在某种液体中慢慢下移时,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逐渐增大,说明压强越大,所以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将探头放入水中,保持探头在液体中的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保持探头在某种液体中的深度不变,若将U形管中液体由染色的水换为染色的酒精,根据得,密度减小,高度增大.
故答案为:压强计;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变;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变大.
用压强计来测量液体内部压强.U型管内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在液体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像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的压强跟液体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在液体密度和深度一定时,液体压强相等,U型管内换成酒精,根据得,密度减小,高度增大.
掌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42.【答案】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4或2、5或3、6;无关;圆柱形规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口大底小圆锥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小于液体自身的重力
【解析】解:
在实验序号1、2、或4、5、6或7、8、中,液体的种类是相同的,从上向下,液体深度是增大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也是增大的。所以结论为:同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实验结论中,控制的条件是液体深度相同,变化量是液体的密度,所以必须在表一和表二中寻找答案;观察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4或2、5或3、6符合要求,可以得出: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的结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8或3、的有关数据,可以看出,同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只有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不同,而最终的压强是相同的。
在表一序号1中,水的重力为,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比较结果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
序号2、3、4、5、6中压力都等于重力。
所以结论为:圆柱形规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在表三序号7中,水的重力为,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比较结果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序号8、9中,压力也小于重力,
所以结论为:口大底下圆锥体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
故答案为:
同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或2、5或3、6;
无关;
圆柱形规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
口大底小圆锥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小于液体自身的重力。其它合理答案均可以
根据实验步骤总结规律,应明确这些步骤中控制的物理量有哪些,变化的物理量是什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根据实验结论确定实验步骤,要找出实验过程中控制的物理量,变化的物理量,最终实验结果,在实验步骤中对比确定。
根据实验步骤确定影响因素和总结规律时,都需要明确实验过程中控制的物理量和变化的物理量及变化规律。
分别用公式和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液体的重力,将两者大小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容器形状的区别。
对于题目较长,信息量较大的实验题分析数据总结结论时,可以直接面对要解决的问题,采用逆推法找出需要的已知条件。
43.【答案】形变量?
a?
c?
a?
b?
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
【解析】解: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的形变量凹陷程度,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由图a与c所示实验可知,两实验中受力面积相同为压力不同,泡沫塑料的形变量不同,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由图a与b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同为受力面积不同,泡沫塑料的形变量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该实验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故答案为:形变量;;c;;b;压力大小;受力面积。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然后得出实验结论。
本题考查了压力作用效果实验,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正确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题。
44.【答案】解:茶壶对桌面的压力:
,
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
水对壶底的压强:
,
壶底所受水的压力:
。
答: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6000Pa;
壶底所受水的压力为8N。
【解析】【试题解析】
茶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水和茶壶的重力之和,根据求出其大小,根据求出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知道茶壶内水的深度,根据求出水对壶底的压强,根据求出水对壶底的压力。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45.【答案】解:以U型管的左边水和水银分界处作一水平线,则U型管两侧产生的压强相等:
,即:
则:。
答:左边水柱的高度为。
【解析】以U型管的左边水和水银分界处作一水平线,则U型管两侧产生的压强相等,知道右边水银高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左边水柱的高度。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掌握和运用,知道液面静止时两侧压强相等。
46.【答案】解:由得:
汽车行驶的路程:;
汽车的质量为:,
汽车的重力:;
汽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牵引力
;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
对地面的压力:
;
地面的受力面积:
;
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答:汽车行驶得路程是45km;
汽车所受重力和牵引力分别是:、;
汽车对地面的压强是。
【解析】知道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已知汽车的质量,根据即可求得汽车所受的重力;
根据阻力和重力的关系求出阻力,已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牵引力大小等于阻力的大小;
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汽车的重力,受力面积等于六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
根据求出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此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速度公式、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衡力的知识来判断汽车前进的牵引力的大小。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章压强》单元测试卷(
3)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中华牌”月球车安装有6个宽大的车轮
B.
铁轨下面铺放枕木
C.
躺在吊床上会感到很舒服
D.
安全锤有圆锥形的尖端
如图所示,物体1、2、3,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均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A.
物体1最大
B.
物体2最大
C.
物体3最大
D.
一样大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最大的是
A.
甲物体
B.
乙物体
C.
丙物体
D.
都一样
关于液体压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
B.
液体密度一定时,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C.
同一液体中的某一点向下的压强等于向上的压强
D.
液体密度和深度一定时,液体越多压强越大
如图所示,三只相同的圆柱形烧杯内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水、酒精和花生油,则液体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
A.
压力相同,压强不同
B.
压力和压强均不同
C.
压力不同,压强相同
D.
压力和压强均相同
如图所示,两试管装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相同,则
A.
竖直管内液体密度大
B.
竖直管内液体密度小
C.
两管内液体密度相同
D.
无法确定
如图,密封的圆台形容器装有一定量的水,从甲图变为如乙图放置,则水对容器底的作用情况是
A.
压强减小,压力不变
B.
压强不变,压力增大
C.
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D.
压强不变,压力减小
如图所示,形状不同,底面积和重力相等的A、B、C三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液体密度关系为:
B.
液体对A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小,对C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
C.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最大,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最小
D.
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下列说法中,与实际不符的是
A.
水坝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为了减小压强
B.
玻璃厂用吸盘搬运玻璃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C.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
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6cm,若将玻璃管倾斜在ab位置上,如图所示,则管内水银柱
A.
高度小于76cm
B.
高度等于76cm
C.
长度小于76cm
D.
长度等于76cm
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实心均匀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现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则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变化量和,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和关系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日用器具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
钢笔吸水
B.
注射器给病人打针
C.
船闸
D.
液体压强计
下面的几种说法中不能证明有大气压存在的是
A.
活塞式抽水机的抽水过程
B.
离心式水泵的抽水过程
C.
钢笔吸墨水
D.
车辆的行驶
大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时,如图中封闭的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高是46cm,若在管顶开了一个小孔,则
A.
管内水银会向上喷出
B.
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
C.
管内水银柱稍有下降
D.
管内水银下降到与管外水银面相平
如图所示,在瓶中装适量的水,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向瓶中吹入少量气体后,水沿细玻璃管上升,水面静止时管内外水面高度差为h。再把该瓶从一楼带到十五楼瓶的温度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
B.
上楼后,大气压强变小,高度差h变小
C.
上楼后,高度差h变大,瓶内气体压强变大
D.
上楼后,高度差h变大,瓶底内表面受到的压强变小
如图所示,玻璃筒下端扎有橡皮膜,内放有一定量的水后,橡皮膜向外凸起.当将玻璃管慢慢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橡皮膜恢复原状,则
A.
水面比酒精液面要高一点
B.
水面比酒精液面要低一点
C.
水面与酒精液面相平
D.
三种现象都有可能
如图所示,赛车尾部气流偏导器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让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更大,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图中能表示偏导器横截面形状的是
A.
B.
C.
D.
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再将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瓶内的气压分别是、,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的关系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以下四个关于“气体压强与流流速的关系”的现象中压强的是
A.
B.
C.
D.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液体内M、N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煤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设M、N两点处的液体压强分别为和,则这两处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无法判断
如图所示,a、b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已知底面积,高度,对地面的压强,圆柱体密度分别为和,对地面的压力分别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往一个未盛满水的烧杯中放一木块,杯底受到的水压强将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型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B管向右倾斜,稳定后B管中的水面将
A.
高于A管中的水面
B.
低于A管中的水面
C.
与A管水面相平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如图是两边管子粗细相同、足够高的连通器,其水平细管足够长,中间有一个可无摩擦移动的活塞.刚开始活塞固定不动,两管液面相平,左管液体是酒精酒精?,右管液体是水水??现松开活塞,重新稳定后
A.
右边液面下降1cm
B.
右边液面下降2cm
C.
右边液面比左边液面低1cm
D.
左右液面一样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如图,将液体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里,并不断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U形玻璃管两边液面的______。这样做是想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白色感压纸受到的压强达到可测最小值时才变色,且颜色随压强变大而变深,大于可测最大值时颜色不再变深。感压纸A的规格如图所示。
实验1:用250N的压力垂直作用在A上,受力面积为,此压力对A的压强为______。
实验2:仍用250N的压力垂直作用在与A规格相同的感压纸上,要使它变色且颜色深度与实验1不同,下列哪些受力面积符合要求?______。
???????????
小明取两个挂东西的小吸盘,按图方式对接,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然后拉开吸盘.拉开吸盘需要用较大的力,这说明了______
的存在.小明由此联想到利用吸盘和光滑玻璃板图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将蘸水的小吸盘压在光滑玻璃板上;
B.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竖直向上拉,直到______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C.用刻度尺量出______
,算出小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S约为;
D.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______
Pa.
小丽同学利用A、B两物体、海绵等器材做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比较图中______填序号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重为5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45N,深40cm的水,求:
点处水的压强。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月球车安装有6个宽大的车轮,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合题意
B、火车轨道的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合题意;
C、躺在吊床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合题意。
D、安全锤有圆锥形的尖端,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这是一道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大或减小压强,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解答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
2.【答案】A
【解析】解:A、受力面积最小,所以压强最大,符合题意;
B、受力面积比1大,所以压强比1小,不符合题意;
C、受力面积比1大,所以压强比1小,不符合题意;
D、不一样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三个物体质量相同,对地面的压力也相同,所以压强大小由受力面积决定.
当压力相同时,我们可以比较受力面积的大小,受力面积小的压强大.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压强大小的比较,判断固体对支持面的压强时,确定受力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分析对桌面的压力用公式,对桌面的压强用公式来分析即可。
【解答】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压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没有关系,质量相同、重力相同、压力相同,所以三个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由图知,甲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最小,在压力相同时,由公式知,甲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最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相等,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可用计算液体内某点的压强.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会应用分析,灵活运用液体压强公式.
【解答】
A、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故正确;
B、液体密度一定时,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故正确;
C、同一液体中的某一点向下的压强等于向上的压强,故正确;
D、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故错误;
故选D.
5.【答案】D
【解析】解:因为烧杯相同且都是圆柱形容器,
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因为三种液体的质量相等,故据公式知,三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由题知,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
据公式知,三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定义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引用.
6.【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两图中液体的深度关系,根据结合两试管底的压强相同得出它们的密度关系.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知道中h是指竖直方向的深度是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竖直管内液体的深度大于斜放管内液体的深度,
因两试管底的压强相同,
所以,由的变形式可知,竖直管内液体的密度小于斜放管内液体的密度.
故选B.
7.【答案】D
【解析】解:圆台形容器内装满了水,倒置后水的深度不变,由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不变。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当如图甲放置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等于以S大为底面积、h为高的水柱的重力;而这部分水柱的重力大于容器内的水的重力G,所以当如图乙放置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等于以S小为底面积、h为高的水柱的重力;而这部分水柱的重力小于容器内的水的重力G,所以综上所述可得,即倒置后压力变小。
故选:D。
先分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由液体压强公式,只需分析当把容器倒置过来后,h有何变化,就可以得出压强如何变化。
分析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我们就需要用公式进行分析。因为倒置过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大而容器底面积却变小了,所以直接用公式就能分析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情况。
分析液体压强变化关键是确定深度大小变化;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一般先根据计算压强,然后根据计算压力。
8.【答案】D
【解析】解:根据可知,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小,由图可知,,故故A错误;
A、B、C三个容器中,A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自身的重力;B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C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根据公式可知,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液体对A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对B容器底部的压强次之,对C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小;故B错误;
三个容器的重力相等,液体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同,又底面积相等,根据公式可知,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B、C三个容器内液体不同、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根据其体积大小关系可判断其密度大小关系。
容器上窄下宽,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自身的重力;B容器形状上下一样,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C容器上宽下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底面积相等,根据公式可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根据公式可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本题主要考查形状不规则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计算,这是本题的难点,也是重点,还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9.【答案】A
【解析】
【分析】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熟悉该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有关大气压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值;以及利用大气压的一些生活现象。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知识,对于大气压强要掌握其中的两个重要实验:即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同时要注意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
【解答】
A.由于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河坝筑成上窄下宽的梯形,故该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玻璃厂用吸盘搬运玻璃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马德堡半球实验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代表了外界大气压强的大小,因此,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它的垂直高度是不会改变的;
玻璃管倾斜只会改变水银柱的长度,而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本题考查托里拆利实验时水银柱的测量,水银柱的“高度”和“长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决定的,而“长度”只有在玻璃管垂直时与“高度”相同。
【解答】
解: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这一高度的大小是由外界大气压决定的,因此不会因倾斜而改变,因此,倾斜后为了保证原来的高度,水银柱的长度就会相应变长,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典型的柱状固体的压强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压强计算式和适用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压强公式、体积公式、密度公式、重力公式表示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判断两正方体的密度关系;根据压力公式判断截去相同体积后的压力变化量关系;利用极限思维解决此类问题更简单。
【解答】
由图可知,,,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所以,由可知:,
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后,
由可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变化量,故BC错误;
现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问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和关系,
由已知可知相同体积的甲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沿着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没有改变受力面积的情况下,剩余两物体体积仍然相等,则两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是相等的,所以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也是相等的;
在选择题中可以采用极限思维的方式,
即,甲、乙体积相同,我们可以认为把甲乙同时都全部切去也是符合切去相同体积的,
这时对地面压强都变为零,那么开始时。
所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解:
A、挤压气囊时,里面的空气因为外部压力而被排出.皮囊内部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内外形成气压差.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被压进钢笔橡皮囊里,与连通器无关.故A不合题意;
B、肌肉注射时,向前推活塞,注射器内压强增大,大于人的体内压强,所以将药液压入人体内,与连通器无关,故B不合题意.
C、打开船闸的一端,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外面的船就可以开进船闸.然后把这一端船闸关闭.然后打开另一端的船闸,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船就可以开到另一端去,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C符合题意;
D、液体压强计的玻璃管一端不开口,与空气不直接连通,不会形成连通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称为连通器,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记住连通器定义,生活中的锅炉水位计、自动喂水器、洗手盆的回水弯、过桥涵洞、船闸等等都是连通器.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活中很多现象的工作原理都利用了大气压强,抽气机、吸管、茶壶、针管、塑料吸盘等都可能利用到大气压;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结合对应的物理知识从而确定答案。
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例用很多,关键要在分析其工作过程中与大气压联系起来。它们具有一个共性的地方:通过一个措施,使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个现象。
【解析】
A、活塞式抽水机抽水过程时,上面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上来,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B、离心式水泵在水泵叶轮作用下,水泵内部出现暂时的真空,水在大气压作用下被抽到高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钢笔吸墨水时先用力挤出笔囊内的空气,然后松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墨水压入笔囊,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D、车辆的行驶和大气压没有关系。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上方是真空,是管外的大气压支持着管内的水银柱,即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管外的大气压.当在管顶穿一个小孔,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理解,若在玻璃管中有水银的部位打一小孔,玻璃管和水银槽组合成了连通器。
【解答】
当管顶开一个小孔时,管内的水银与外界的大气相通,此时外界大气压对管内水银也有个向下的压强,所以管内的水银不仅不会从小孔喷出,反而会立即下降,此时托里拆利管和水银槽实际上是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最终液面会相平。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解:A、瓶内封闭气体压强p等于大气压与玻璃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即,h为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所以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体压强大于瓶外大气压强,故A错误;
B、上楼后,大气压强变小,瓶内气压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将水压进玻璃管,玻璃管中内外高度差变大,故B错误;
C、上楼后,大气压变小,玻璃管中水柱升高,因此瓶内空气所占的空间变大,空气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瓶内气体压强变小,故C错误;
D、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有关,玻璃管中的液面会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上升,瓶内液面下降,水对瓶底内表面的压强变小,瓶内气体压强也变小,所以瓶底内表面受到的压强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管内水面上升,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加上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
大气与高度有关,其大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根据分析瓶底内表面受到的压强大小。
本题考查了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液体压强的计算、气体压强计的原理,综合性强,要求运用物理知识要灵活。注意易错点:外界大气压越小,管中水柱越高。
1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熟记影响液体压强的两个因素密度和深度,并知道使橡皮膜恢复原状的条件是不同液体对橡皮膜产生的压强相等.
【解答】
要使橡皮膜恢复原状,则橡皮膜上下受到的压强相等,由于酒精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由压强公式可知,酒精的深度要比水的深度大,这样才能保证内外的压强相等,所以选项A、C、D不正确.
故选B.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该题考查了流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不大。
【解答】
分析题意可知,要让汽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更大,应该让偏导器上方的压强大于小方的压强,即气流通过下方时流速更快,在相同时间内气流经过下方的路程更长一些,所以应设计成上平下凸的形状。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解:
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通,所以与大气压相等;抽气后,气球与外界大气相通,气球内气压等于大气压,故,故A错误,B正确;
抽气前瓶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通,与大气压相等;用抽气机向外抽气时发现瓶内的气球在膨胀,说明此时气球内气体压强大,玻璃瓶内气体压强小才会导致气球膨胀,即,故CD错误。
故选:B。
可根据图中气球体积的变化来判断气球内气压、玻璃瓶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关系。
能根据气球的膨胀情况判定气球内外压强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知,两液面相平,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又知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得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压强公式得出、的大小关系;
对于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得出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力和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用好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的关系相等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知,容器底面积,
,液面相平、h相同,
,
,,
两液体的密度关系:;
,
;
对于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
故选D。
20.【答案】D
【解析】解:A、如图物体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向下弯曲,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下方的路程比上方路程长,下方流速大,压强小,即故A错误;
B、如图物体上下表面凸起程度相同,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两面的路程相同,速度相同,压强相同,即故B错;
C、对着两张纸的中间吹气,两张纸中间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小于纸外侧的大气压,但外侧压强相同,即故C错;
D、如图用漏斗从乒乓球上方吹气,乒乓球上方气流速度大于下方的气流速度,则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即故D正确;
故选D.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快的地方压强越小.
掌握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能用流体压强解释有关的问题.
21.【答案】C
【解析】
【分析】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烧杯完全相同,所以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压强也相等;
、N在同一高度,a内液体的密度小,M点以下液体对底部的压强小于N点以下液体对底部的压强,根据此关系式可求M、N两点压强的大小。
本题考查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计算,最关键的是知道液体中某一点的深度指的是这一点离液面的竖直距离,而不是距离容器底的距离,这是最容易出错的。
【解答】
容器为直壁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因为a、b内液体质量相等,所以两个烧杯底部所受压力相同,又因为容器相同,所以两个烧杯底部所受压强相同,设两个烧杯底部所受压强都为;
,M、N点等高,、N以下液体对底部压强,
、N两点压强为,,
。
故选:C。
22.【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得出两者对地面的压力关系,根据,求出两者密度的关系。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的掌握与应用,要注意只适用于规则、均匀物体,如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解答】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所以,由的变形式可得:,即,故AC错误;
因,且,所以,,即,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23.【答案】A
【解析】解:将木块放入未盛满水的烧杯中,烧杯中水面会上升,水的深度增加,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可知,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在此题中,水的密度不变,深度h变大,故水对烧杯底的压强增大。
故选:A。
分析木块放入烧杯中,烧杯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得出水对烧杯底压强大小变化。
掌握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注意烧杯中的水未盛满是解答的关键。
24.【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多个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记住连通器定义和特点,生活中的锅炉水位计、自动喂水器、洗手盆的回水弯管、过桥涵洞、船闸等等都是连通器。
【解答】
读图可知,A、B两管上部开口,下端连通,属于连通器;
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时,只要液体不再流动,两管中液面始终相平;
所以,B管稍向右倾斜,稳定后B管中的水面将与A管中的水面相平。
故选:C。
25.【答案】A
【解析】解:
由图所示,连通器两边的液体高度都为9cm,根据连通器的特点可知,在连通器内装入不同液体,当液体静止时,连通器两侧液体对活塞的压强相等,
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松开活塞后,酒精的液面升高,水面下降,因为连通器两边管子粗细相同,所以酒精上升的高度等于水下降的高度,因为左、右两管中的水对活塞的压强相等,即;
所以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可得:
;解得:,所以右边液面下降1cm,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连通器是指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内装入不同液体,当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两侧液体对活塞的压强相等,根据求出液面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液体压强知识和连通器原理的应用.
26.【答案】高度差;深度
【解析】解:将液体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里,并不断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U形玻璃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是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液体的深度,是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高度差;深度。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常见题目。
27.【答案】1000?
【解析】
解:
实验1:用250N的压力垂直作用在A上,受力面积为,
则此压力对A的压强为:;
实验2:由图知,可测最大压强值为,结合实验1可知,压力为250N时对应的受力面积为;
用250N的压力垂直作用在与A规格相同的感压纸上,要使它变色且颜色深度与实验1不同,由题意和图示可知,应使该压力对A的压强处于和之间;
由可知,当最小压强为时的受力面积为:,
故使它变色且颜色深度与实验1不同,受力面积的范围为:,故符合要求。
【分析】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对题意的理解。
28.【答案】大气压;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面;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
【解析】解:因为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时,大气压大于吸盘内的气压,因此大气压将吸盘紧紧地压在一起,故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竖直向上拉,直到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面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的压力刚好平衡,因此需要记录此时的示数,
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利用求得小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
则大气压.
故答案为:大气压;吸盘脱离玻璃板面;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
通过比较吸盘内和吸盘外的压强,当外界压强大于内部压强时,大气压产生较大的压力作用在吸盘上;
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竖直向上拉,直到吸盘刚脱离玻璃板面,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用刻度尺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利用求得小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然后利用压强公式求得大气压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大气压存在的验证实验的了解与掌握,要知道验证大气压存在的一些实验,会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分析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9.【答案】凹陷程度?
甲、丙?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解析】解:实验中,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图甲、丙所示实验符合要求,比较甲、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故可得结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压力不变。实验时没有保持压力不变,实验过程中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变化,无法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故答案为:凹陷程度;?甲、丙;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采用转换法,通过海绵的形变来体现的。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分析图示实验,然后答题。
要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就要控制压力不变,而受力面积不同。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涉及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这两种方法是初中物理用到的最多的探究方法,大部分探究实验都用到这两种方法,需要重点掌握。
30.【答案】解:距容器底15cm的A处水的深度:
,
A处水的压强:
;
容器内水的深度:
,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受力面积:
,
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
;
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
;
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强:
。
【解析】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同时出现固、液体压力压强,要注意先后顺序:液体先计算压强,后计算压力;固体先计算压力,后计算压强。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章压强》单元测试卷(
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0分)
如图所示的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切鸡蛋的钢丝很细
B.
书包带做得比较宽
C.
刀刃磨得很锋利
D.
图钉头做得很尖锐
关于压强、压力等物理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强就是物体所受的压力
B.
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C.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
D.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下面所述案例是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菜刀不锋利了在磨石上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压强
B.
水坝建造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C.
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嘴里,是因为嘴对饮料有吸引力
D.
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液体沸点高
如图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A.
B.
C.
D.
如图,把长20cm的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现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这是由于
A.
吹气时A管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
B.
吹气起时A管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大
C.
吹气时杯中水面上方压强增大
D.
吹气时杯中水面上方压强减小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下列做法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大的是
A.
将金属盒在水中的位置上移
B.
将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
C.
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动,从杯中取出适量水
D.
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动,向杯中加入适量水
如图甲所示,一装有水的圆台形密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为;若把容器倒置过来,如图乙所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为则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将纸杯装满水后,用薄塑料片盖严杯口并倒置,发现塑料片不掉水不流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存在.
A.
大气压强
B.
液体压强
C.
手的压力
D.
水的重力
如图所示,甲、乙两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
2:3
B.
3:2
C.
1:6
D.
6:1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A.
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
B.
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易拉罐会变瘪
C.
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也不掉
D.
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2.0分)
离弦的箭由于具有______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会继续前行;越尖的箭头越容易射穿目标,是因为箭头越尖对目标的压强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放假外出旅游时,小明发现所乘坐的汽车窗边放置有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逃生安全锤,如图所示。这种逃生安全锤有一端设计成锥形,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______受力面积的方法,从而______压强来破坏玻璃窗逃生两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尺寸为、质量为的普通实心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实心砖对地面的最小压强为______取
三峡大坝的正常蓄水位为175m,则深为20m的某处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
轮船在通过三峡大坝时,需经过五级船闸才能完成“跳大坝”的壮举,船闸利用了______
原理.请你写出一个此原理相同的生活中例子______
.
汽车已经入百姓家庭.如图所示,汽车在行驶中天窗前闭后开,在车顶形成一个凸面,______填“加大”或“减小”了空气的流速,使天窗口处的压强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车内的气压,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车内空气实现循环,从而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如图所示,容器内装有水,A点深度为______cm,水的压强是______
如图甲所示,在高为1m的容器内装满水并密封,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为______
Pa,若将该容器倒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容器底面受到的压力与甲图相比将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在容器侧壁处开一小孔P如图丙,发现水不会从小孔流出,这是由于______
高压锅如图是人们喜欢用的一种炊具,比如我们用高压锅煮饭,能节省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锅内气压______,使水的沸点______,让饭容易熟。均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画出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示意图。
如图所示,一个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以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工件受力的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____________?。接着,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如图乙所示,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____?。填序号
A.酒精
B.植物油
C.盐水
若图乙中的U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面的高度差,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和大气压之差约为__________Pa。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本实验用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写一种即可
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
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
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比较________两图,可以得出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家中烧水的水壶壶嘴为什么不能比壶身低?壶盖上常有一个小孔,如果不留这个小孔倒水时水不容易倒出来,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王做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如甲图,将一个乒乓球对着漏斗的细管处,对准漏斗细管口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紧贴在漏斗上;乙图中,将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纸条就飘起来。以上两个实验表明气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流速小的地方压强______。填“大”或“小”
一辆中型坦克的质量为40t,它的每条履带的着地面积约一位中学生的质量是50kg,他站立在地面上,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试比较这辆坦克和中学生哪个对地面的压强大?
如图所示的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其质量为1kg、底面积为,容器内盛有质量为8kg的某种液体,液体60cm深处受到的压强为,求:取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
容器内液体的体积V。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用很细的钢丝切鸡蛋,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合题意;
B、书包带做的很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符合题意;
C、刀刃磨得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合题意;
D、图钉头做得很尖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知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分析时利用好控制变量法,本题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有意义。
2.【答案】C
【解析】解:A、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故A错误;
B、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物体,受力物体是接触面;而物体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物体,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力。故B错误;
C、压强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故C正确;
D、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撑面。故D错误。
故选:C。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撑面;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同时有关。
本题考查了压力与压强的相关知识,要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属于基础题目。
3.【答案】D
【解析】解:A、菜刀钝了在磨石上磨一磨,可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A错误;
B、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所以拦河坝坝堤下面要筑得宽一些以保护坝堤,故B错误;
C、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饮料压入吸管内,故C错误;
D、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饭菜熟的越快,故D正确;
故选:D。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
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所以高压锅内气压高沸点高。
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压强的特点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4.【答案】A
【解析】
【分析】
大气压的应用大多是利用内外的气压差,所以要判断是否是大气压的应用,要注意有没有形成这个“气压差”。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和实验中常见工具、器材原理的掌握和了解,要知道这些工具、器材都是物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解答】
A.用注射器注射药液时,是在外力作用下将药液注入的,与大气压无关。故A符合题意;
B.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的饮料在大气压作用下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首先用力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出,使吸盘内部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这样大气压将吸盘压在了墙壁上,利用了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吸尘器吸尘土时,吸出管中的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尘土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吸尘器中,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A
【解析】答:当用B管用力吹气时,A管上端空气流速变大,因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所以A管上端压强变小,下端大气压没有变化,从而形成了向上的压强差,因此A管中的水面会上升。
故选:A。
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反而越小。
对于流体压强问题,要明确被研究的物体,物体的哪两个侧面流体流速不同,判断两个侧面的压强情况,判断物体在压强差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6.【答案】D
【解析】
【分析】
熟知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明确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解:
A、将金属盒在水中的位置上移,深度减小,压强减小,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会减小,故A不合意题;
B、将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只改变了方向,而未改变深度,压强应不变,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故B不合题意;
C、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动,从杯中取出适量水,深度减小,压强减小,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会减小,故C不合题意;
D、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动,向杯中加入适量水,深度增加,压强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会变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定义式、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
倒置后,液体深度减小,由液体压强公式得出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情况;
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倒置后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大,根据压强公式判断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化。
【解答】
倒置后,液体深度h减小,
,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
正放和倒放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都等于水和容器总重,
,倒置后受力面积变大,
倒置后,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小,即。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实验是证实大气压存在的最常见的实验,薄塑料片没有掉下来就是因为受到外界空气对薄塑料片向上压力的作用。
本题考查了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最简单实验,比较简单。
【解答】
解:薄塑料片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强和向上的大气压强,由于薄塑料片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强远远大于水对它向下的压强,所以薄塑料片不会掉下来,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9.【答案】A
【解析】解:因为甲、乙两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
所以对地面的压力,
因为::1,
所以:::1,
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3.
故选A.
甲、乙两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根据质量之比可求重力之比,进而得出压力之比,又知底面积之比,利用压强公式计算压强之比.
此题考查压强的大小计算,关键是知道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10.【答案】BC
【解析】解:
A、拿着这个气压计从一楼爬到十楼的过程中,气压减小,液柱会在内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高,故A错误;
B、用酒精灯给易拉罐加热后,再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自然冷却,罐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把易拉罐压瘪,故B正确;
C、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粘”在杯口上,故C正确;
D、一标准大气压大约是,它相当于10m高的水产生的压强;水槽液面上受到大气压的作用,饮料瓶内只有瓶中水产生的压强,大气压远大于瓶中的水产生的压强,所以水被大气压托着,不会流出,故D错误。
故选:BC。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用酒精灯给易拉罐加热后用橡皮泥堵住罐口,让易拉罐自然冷却,罐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外界大气压强把易拉罐压瘪;
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存在压强作用;
从大气压与瓶内压强的关系角度进行考虑,瓶内封闭部分气体的压强瓶内水的压强大气压。
此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以及大气压的大小,属于综合性题目。
11.【答案】惯性?
大
【解析】解:离弦的箭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会继续前行;
越尖的箭头越容易射穿目标,是因为箭头越尖,接触面积越小,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惯性;大。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和增大压强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此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在学习中要注意细心观察,认真领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12.【答案】减小?
增大
【解析】解:逃生安全锤有一端设计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答案】2300
【解析】解:实心砖对水平地面上的压力:
,
实心砖的最大受力面积:
,
则实心砖对地面的最小压强:
。
故答案为:2300。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要注意受力面积最大时实心砖对地面的压强最小。
14.【答案】;连通器;茶壶
【解析】解:水对坝底的压强为
据船闸的结构特点可知,其在工作时,上端开口,下部连通,即符合连通器的定义,所以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生活中茶壶、排水管的弯管、锅炉水位计等都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故答案为:;连通器;茶壶排水管的弯管、锅炉水位计等.
已知水的深度和密度,利用公式计算水对坝底的压强.
上端开口、下端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船闸是连通器特点的应用.生活中的茶壶、排水管的弯管等都是利用了此原理.
此题考查了连通器的应用和液体压强的计算,属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5.【答案】加大;小于
【解析】解:天窗前面闭合后面打开,在车顶形成一个凸面,加大了空气的流速,使天窗开口处的气压小于车内的气压,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车内污浊的空气被自动“抽出”,从而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故答案为:加大;小于.
依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分析解答: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其压强越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从原理的角度出发,便不难做出解释.
16.【答案】60?
;6000
【解析】解:由图可知,A点的深度:
,
水的压强:
。
故答案为:60;6000。
由图可知A点的深度,根据求出水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要清楚深度是指该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17.【答案】;变小;大气压强的作用
【解析】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将容器倒置后,液面深度没变,故由可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因水与容器底部的接触面积减小,故由可知压力减小;
开口以后,外界大气压大于该处水的压强,所以水不会流出.
故答案为:;变小;大气压强的作用.
已知水的深度,根据求出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
因容器倒置后,液面深度不变,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根据比较此时容器底面受到压力的变化;
容器是密封的,开口以后,比较外界大气压和该处水的压强即可得出水不会从小孔流出的原因.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和压力的比较,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对形状不规则的容器,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时,先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还要知道外界有大气压的存在.
18.【答案】升高;升高
【解析】解:高压锅煮饭容易熟,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升高了水的沸点,这样饭容易熟。
故答案为:升高;升高。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本题考查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19.【答案】解:如图。
【解析】物体对桌面的压力F的作用点在接触面,方向是垂直桌面向下。
本题考查了力的图示的画法。力的图示要把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出来。
20.【答案】
【解析】
【分析】
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以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只受重力和支持力。
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和画法.本题容易错误解为还有一个向右的力,是没有注意到物体是匀速运动的。
【解答】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G和支持力F,作用点都在重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向上,如图所示.。
21.【答案】相同?橡皮膜或橡皮管漏气
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形管的实质是连通器,当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两侧的液面保持相平;
压强计是通过橡皮膜来感受压强的,当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大,大于大气压强就会将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若和橡皮膜连接的软管出现漏气,不论橡皮膜是否受到压强,软管中气体的压强都等于大气压,压强计中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液体内部压强大小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这是转换法;液体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
根据来分析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根据求出液体产生的压强即为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
【解答】
图甲中的U形管相当于一连通器,液体不流动时,两侧的液面保持相平;?
若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等于大气压强,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内的气体压强不会发生变化,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实验中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根据可知,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在盐水中的压强最大,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
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
故答案为:相同;橡皮膜或橡皮管漏气;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22.【答案】控制变量法;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用好控制变量法是关键,并能运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实验中,探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确定,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根据实验所控制的变量、分析图示实验现象,然后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
实验中,探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确定,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图甲和图乙,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乙图压力大,乙图力的作用效果明显,由此可得: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货车行驶时,地面的受力面相同,承载质量越大,对地面压力越大,压强越大,路面易损坏,符合题意;
蚊子口器尖,受力面积小,在压力的情况,压强大,易刺破皮肤,不符合题意;
书包要用宽的背带,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等而受力面积不同,应该通过图中的乙、丙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控制变量法;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
23.【答案】答;壶嘴和壶身上端是开口的,下部是相通的,是连通器,因为连通器原理,所以家中烧水的水壶壶嘴不能比壶身低;
茶壶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孔,是为了使茶壶内的气体和外界的大气相通,使壶内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水容易倒出。
【解析】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壶盖上的小孔可以使壶内气体和壶外的大气相通,从而利用大气压来使水更容易倒出;
此题考查连通器、大气压,是一道基础题。
24.【答案】小?
大
【解析】解:对准漏斗细管口用力向下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乒乓球不掉下来。
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所以纸条就飘起来。
故答案为:小、大。
首先要分清什么位置流速大,什么位置流速小,然后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题。
这是根据实验现象的结论的题目,要抓住现象的本质去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25.【答案】解:
坦克对地面的压力:,
受力面积,
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站立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
受力面积,
学生对地面的压强:,
由上可知:,即这辆坦克对地面的压强大。
答:这辆坦克对地面的压强大。
【解析】先求出坦克和中学生的重力,然后得出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根据公式分别求坦克和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最后即可比较压强大小。
本题考查压力和压强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物体重,最容易出错的是受力面积的计算。
26.【答案】解:容器对地面的压力:
,
压强:
;
因为,
所以,液体的密度:
,
根据可得,容器内液体的体积:
。
答: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为9000Pa;
容器内液体的体积V为。
【解析】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的液体的重力之和,利用求出,然后利用计算压强;
利用求出液体的密度,然后利用可求容器内液体的体积。
此题考查压强的大小计算、液体压强公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综合性强,难度适中,关键是知道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的液体的重力之和。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