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北京)三年级美术下册《1.奇妙的效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版(北京)三年级美术下册《1.奇妙的效果》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2-15 19:2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奇妙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油水分离的原理等相关知识及油水分离作品的特点,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学习油水分离的表现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绘画创作,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尝试、欣赏、探究、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油水分离的绘画方法。 2、通过小组识图讨论,了解油水分离的多种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感受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 2、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油水分离的原理,学习和掌握油水分离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巧妙运用油画棒和水粉的结合,创新表现一幅画面效果奇特的作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学习单、油画棒、水粉颜料、水粉刷、调色盒、笔洗、画纸、纸浆马勺、纸浆葫芦、纸盘等。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 时间
导入新课 导语: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看后说一说它是运用了什么科学原理完?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实验——自制熔岩灯
喷出课题:奇妙的效果

学生观看
结合科学课的知识发现并回答:这是油水分离的原理,带给我们奇幻的、不可思议的、梦幻的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会科学现象给我们带来奇妙效果的感受

1分钟
讲授新知 导语:关于“油水分离”现象,同学们在课下的综合实践中有了许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发现。共同分享一下吧。
1、实践中的发现
出示学生课前调查、搜集和整理生活中体现“油水分离”现象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视频:油水分离小实验
图片:菜肴、清水擦拭油渍、石油溢漏污染海水、翠鸟捕食后出水……
导语:你们的发现真是出乎了我的想象,不过我也有一发现,并且我的这个发现还跟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有关,它就是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蜡染”工艺。
介绍蜡染
播放蜡染文化视频,同时出示教材唐国红的《图腾》和王利的《飞天》蜡染作品。以及蜡染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导语:虽然我们不能完成“蜡染”这么繁复的工艺,但我们也能运用油水分离的原理,画出具有奇妙效果的作品。3、体验新知
出示一张范画并提问:想要完成这样的油水分离画你有哪些疑问吗?(或者你想了解什么吗?)
预设与探究
A、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材料绘制的?
B、完成一幅油水分离画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C、怎样才能使画面图底分明?
引导学生分组尝试探究油画棒与水粉的巧妙结合。
D、画面可以表现哪些内容?


讲解和使用结合教材作品完成学习单的方法。
4、示范绘画步骤
构思题材——油画棒表现画面内容——水粉完成色块涂染
提示:白纸上依然可以使用白色油画棒创作;涂染水粉时注意稠稀适度。
分享课前任务完成的情况,了解和体会生活中油水分离的特性。
观看视频,了解蜡染文化。发现这些作品均采用油水分离原理绘制而成,画面产生了不同的肌理效果。
学生欣赏
学生观察范画,提出困惑。
问题A、B:通过看书得到答案。油水分离画是用油性材料和水性材料的巧妙结合完成的图底分明的绘画作品。
问题C:探究得出结论运用油画棒的部分着色力度要重一些,水粉调和稀稠程度适中画面才会清晰。背景色线间留有空隙才会出现斑驳的色彩纹路……
问题D:通过对应教材作品完成学习单的学习内容
讨论、汇报
表现题材丰富(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静物均可)。
观察教师范画

培养学生对生活常识积累的意识,了解油水分离的特性。懂得艺术创作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感受蜡染的奇妙效果
了解蜡染的历史文化、制作过程以及在生活中的广发应用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
解决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视频和图片资料
视频和图片资料
PPT
实物投影
2分钟
1分钟
10分钟
3分钟
艺术实践 1、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油水分离技法表现一幅效果奇妙的作品。
2、辅导要点:
A、鼓励学生大胆创作;B、油水分离效果明显;C、主题明确、主体突出、
构图饱满、色搭合理、水粉调和干湿适宜。
学生可选择不同的画材独立创作 培养学生大胆创作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18分钟
评价展示 学生与来宾讨论作品,并通过微信上传合影和语音进行交流评价。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送与今天听课的老师并交流 培养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评价作品的能力
3分钟
拓展延伸 播放视频:土耳其水拓画 欣赏感受油水分离原理在西方艺术文化中的体现。 开阔学生眼界 视频:水拓画 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