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滴染》教学设计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2011版《美术课标》为指导思想,营造有利于激发孩子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激发其探索欲和求知欲,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情景、信息资源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提高美术的教学效果。 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发展观,学习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设置学习情境,并在学生相互协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新知。高效有用的媒体技术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了解新知。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要求由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触控电视和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网络资源平台下的课堂实录。 硬件环境完善良好。
教学背景分析
在色彩知识上,学生早已能够辨别12种以上颜色,而且在创作表现的过程种也始终在运用色彩。本课通过色彩滴染游戏,使学生观察、探索、实验,梳理对原有色彩的认知。认识红黄蓝是三原色,无法用其它颜色调和出来。三原色种两种色相混合就会形成橙绿紫三间色。认识这些颜色变化的规律,感受色彩的魅力。本课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从而力求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敢于创新和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红、黄、蓝是三原色,橙、绿、紫是三间色。
理解两种原色相混合的变化规律。
能够运用书中提示或自己独创的色彩滴染方法创作美丽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式学习,引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总结出三原色混合变化的规律。
主动探究,创作出美丽的滴染作品,并把自己作品及名字介绍给同学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
在艺术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敢于创新与大胆表现的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与探究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从分感受色彩的魅力。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古铜的滴染方法进行创作,知道三原色、三间色的概念,了解三原色混合的变化规律。体验造型表现的快乐。
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及作品题目介绍给同学们。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滴染方法有效地控制画面效果。
能够独创出新的滴染表现方法。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时间安排
课堂导入 小魔术:
将透明水瓶中的水变成黄色。简单介绍柠檬黄是所有颜色中最明亮的颜色。(贴出黄色色卡)
将透明水瓶中的水变成蓝色。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忆哪些事物是蓝色。(贴出蓝色色卡)
学生参与魔术,将透明水瓶中的水变成红色。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看到的红色事物。(贴出红色色卡) 学生观赏魔术,并在魔术表演中熟悉红黄蓝三个颜色,并从生活中各个方面寻找看到过的红黄蓝颜色的事物。 魔术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在魔术参与过程中回顾已知知识,从身边找到熟悉的颜色。并为新授课内容做好铺垫。
0’00
——
02’20
课堂新授
提问:红黄蓝三个颜色有一个共同的字是什么?(板书“三原色”)
提问:为什么叫三原色呢?
老师小结三原色概念。他们不能再被分解。所有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
展示图片并解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三原色。动物/植物/家具/服装,都会运用到。
小实验:
1,将黄色与红色的水混合在一起,变成橙色。
小结:橙色既有红色的热情奔放,又有黄色的明媚。(贴出橙色色卡)
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见过的橙色。
2,将黄色与蓝色的水混合在一起,变成绿色。
将蓝色缓慢融入黄色水中,有不同层次的绿色出现,见证逐渐变深的过程。感受一组渐变色。(贴出绿色色卡)
将蓝色与红色的水混合在一起,变成紫色。
小结:紫色给人神秘高贵的感觉。(贴出蓝色色卡)
提问:你还记得哪些颜色组合能变成以下颜色吗?(贴出色卡,形成配色组合)
小结:这三个颜色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三间色“。由三原色任何两种混合而成。(板书”三间色“)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三原色。
学生思考后归纳三原色的概念。
学生欣赏图片,了解到身边很多事物都有三原色的存在,并开始寻找身边的三原色。
学生观察小实验,了解橙色的成色原理,感受橙色的美,发现身边的橙色事物。
学生感受不同分量的蓝色融入其中,有不同感觉的绿色出现,见证逐渐变深的过程。
学生观察混色过程,了解感受紫色传达的情感。
学生根据色卡迅速回答颜色组合。
学生通过抢答与聆听了解三间色概念。 以问答方式让学生了解三原色概念。
在提问后,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总结答案,最后老师再给出答案,知识点会更加深刻。
Power poin图片的播放并归纳生活中各种类型的事物都可以有三原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三原色。
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颜色叠加在一起产生不同的变化,而不同的颜色传达出不同的情感感受。并联系自身生活,从身边找到这些颜色。
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迅速记忆颜色的配色。
并了解三间色的概念。 2’00
——
3’00
3’00
——
3’27
3’27
——
5’35
5’35
——
6’05
优秀作品欣赏 (1) 配合音乐,展示作品优秀作品。
用语言描述作品的美,以及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色彩带来的美。
每个作品有一个美好的名字。
引导学生为没有名字的作品取名字。 学生伴随音乐欣赏作品,通过视觉/听觉/联想三方面的结合感受色彩传达的语言。
学生为没有名字的作品取名字。 Power poin图片播放,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感受色彩传达的美好感受。拓展创作思路。
开拓学生思维,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字做好铺垫。 6’05
——
7’48
教师师范(1) (滴染法)
准备材料
小心运用工具。
将填充液滴在盘子上,提醒不要滴太多,避免浪费。
用纸按压颜色,让色彩呈现纸上。
为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学生观察,了解创作步骤,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协助教师为作品取名字。 教学展台帮助老师更快、更直观的进行示范操作。在电子显示屏上放大展示出作品,让孩子能够观察得更清晰明了。 7’48
——
9’42
提出创作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创错要求。
强调纪律。 学生齐读创作温馨提示,了解创作要求。 Power poin图片播放,让学生了解创作要求,在创作过程中避免更多的失误。 9’42
——
10’50
学生创作与展示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
教师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 学生创作。
学生欣赏同学的优秀作品。 让学生初次体验新的创作方式,感受颜色的美。
欣赏同学的作品,从而审视自己的作品。 10’50
——
18’15
优秀作品欣赏(2) 1,展示图片作品,欣赏名家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为作品取名字。 学生观察作品,研究创作方法,为作品取名。 Power poin图片播放,让学生欣赏作品。 18’15
——
19’25
教师师范(2) (吹染法,晃动法)
折纸的边沿,以免补充液外流。
滴上补充液。高低滴落纸上的颜色呈现不同的状态。
吹动或晃动纸上的颜色。 学生观察,了解创作步骤。 教学展台帮助老师更快、更直观的进行示范操作。在电子显示屏上放大展示出作品,让孩子能够观察得更清晰明了。 19’25
——
20’50
学生创作与展示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
教师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 学生创作。
学生欣赏同学的优秀作品。 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创作作品,感受颜色的美。
欣赏同学的作品,从而审视自己的作品。 20’50
——
31’25
拓展 引导学生观察著名画家以三原色为主色调创作的作品。
展示生活中的运用滴染的方式创造的美丽事物。 学生欣赏作品,了解三原色的美。
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滴染事物。从而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Power poin图片播放,让学生欣赏作品。 31’25
——
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