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名 师 点 睛
(1)通过综合练习,积累字音,辨析字形,理解词语意思,区分近义词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对病句的练习,判断病因,提高正确辨析的能力。
(3)通过对修辞手法的练习,掌握修辞手法的用法及作用,并能准确运用。
以练助学
基础达标
(4)理解课文及课外阅读文段,揣摩词句含义,感受文中的感彩,学习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5)通过仿写语句的练习,掌握写作方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格律,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
散文的特点主要有: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
本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ɡ jiǒnɡ mù ɡuānɡ( ),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xiǎo kǎi( ),如群蚁排衙。
(3)十年艰辛,一部《校补》hè rán( )而出。
基 础 巩 固
炯炯目光
小楷
赫然
(4)他qián xīn ɡuàn zhù( ),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5)他“说”了。说的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qì chōnɡ dǒu niú( ),声震天地!
潜心贯注
气冲斗牛
B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删去“始终”)
B.希望闻一多的精神在新时代里能够继续被发扬和继承。(将“发扬”和“继承”调换位置)
C.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的现实,不再是国家简单地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而是用质量的提升来弥补数量的短缺。(将“国家”一词调到“不再是”之前)
D.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在“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后加上“的精神”)
A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C.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C
5.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 )( )
比喻
比喻
引用
1.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B.“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钻劲,热情高涨地研究学问。
C.“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D.“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在治学上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课 内 阅 读
拓展提升
能力达标
C
2.请辨析下面句子中“说”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宣告自己要干什么和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吹嘘,自诩。
(3)“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吹嘘,自诩。
(4)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对派的揭露和斥责。
3.“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此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4.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呼喊”形象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号召人民的积极态度及其进行革命宣传的大无畏精神。“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是喊的内容,袒露了闻一多先生为国为民的一片赤诚。
(2)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运用语言描写,引用闻一多先生在悼念李公朴大会上的原话,体现出闻一多为争取民主而敢“说”敢“做”、“说”“做”统一的性格特征和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巧妙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中心,赞扬闻一多先生敢于高声说出真理的勇气及勇于献身、以身实证“言”“行”的精神,突出他在“说”和“做”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5.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拓 展 阅 读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选自《人间草木》,有改动)
(1)短文第1、2自然段用了哪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整天关在图书馆专心治学。
(2)结合文意说说“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中“叫座”一词的含义。
“叫座”本指(戏剧、影片或演员)能吸引观众,看的人多,而文中指来听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课的学生很多,说明闻一多先生的课极具吸引力。
(3)作者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一多先生的赞赏?
汪曾祺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说法新颖有创意,没有人云亦云,闻一多先生和西南联大的其他教授都非常赏识这样的学生。
(4)本文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请从文中概括出来。
性格强烈坚毅;治学专心致志;写字爱用秃笔,一笔不苟;上课讲演结合、图文并茂、条理严密、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7.仿照下面的句式,选取一个你熟悉的同学来描写。要求:积极向上,有新意。
示例: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他,是说的典范。他,是做的榜样。
综 合 运 用
8.请你根据《邓稼先》和本课内容拟写对联,使上下联内容完整,结构一致。
上联:_________唐诗杂论___________
下联:邓稼先两弹一星刻苦钻研
闻一多
严谨治学
9.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革命家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请你也用简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闻先生。
朱自清: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你对闻一多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为研究,发零乱,废寝食,终得骄人成就;反独裁,为国民,捐身躯,留名千秋青史。
10.为配合班级开展“走近闻一多”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对于闻一多先生的“先行后言,先言后行”,你是如何看待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先行后言”说明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实干和谦虚的精神,而“先言后行”说明闻一多先生对于革命的热情。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假如你是闻一多那个时代的一名记者,报社决定请你去采访大学者、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请你根据《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的有关事实,拟一个采访提纲,把自己要问的问题一一列出来。(两个问题即可)
示例:作为一个学者,您觉得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