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名 师 点 睛
(1)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的练习,熟练掌握本课的字音、字形、词语等基础知识,提高正确运用的能力。
(2)通过对病句和标点符号的练习,能判断病因,掌握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提高辨析病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3)通过课内外文段的阅读,从细节描写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对文段的理解能力。
以练助学
基础达标
(4)把握传记的写作手法,感受传记中主要人物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进一步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
《回忆鲁迅先生》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鲁迅是萧红精神上、文学上的导师,萧红也是鲁迅作品的忠实读者。鲁迅刚去世时,萧红在情绪方面难以处理,写不出回忆鲁迅的文字;1938年,萧红情绪的波澜稍有平息,便写出了两篇回忆鲁迅的文章;1939年,萧红完成了两万多字的长篇回忆录《回忆鲁迅先生》,以此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来自亲历、亲闻,因此《回忆鲁迅先生》这部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富于文学性。
这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通过记叙鲁迅先生及其家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再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先生,表现他的智慧、幽默、乐观、爽朗、平易近人、认真严谨、关爱他人和忘我工作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之情。
基 础 巩 固
hé
xīn
jiào
mǒ
shuài
w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ké sou( )起来。
(2)鸡汤端到旁边用tiáo ɡēnɡ( )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3)保姆总是fēn fù( )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4)若小细绳上有一个ɡē da( ),(鲁迅先生)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
咳嗽
调羹
吩咐
疙瘩
A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整整齐齐的。(删去“,整整齐齐的”)
B.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删去“能否”)
C.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感受”)
D.这人演奏的钢琴曲真是太神妙了,我不仅听得入了神,而且其他的听众也都陶醉了。(删去“其他的听众”)
D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
B.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C.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D.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即《鲁迅全集》)
C
6.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鲁迅,原名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评论家。著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散文诗集《野草》。
萧红
生死场
呼兰河传
周树人
文学
思想
革命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敏锐地捕捉到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精神、气质。
B.鲁迅先生用原稿包油条,用校样揩桌子、擦手,洗澡间里也摆着校样纸,这说明了鲁迅先生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C.“吃鱼丸”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民主,遇事不盲从,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D.文章用白描手法刻画鲁迅先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课 内 阅 读
拓展提升
能力达标
B
2.文章开头为何先从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写起?
写鲁迅先生的笑,不但体现了先生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的性格,还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鲁迅先生不再是神情严峻、横眉冷对的斗士,而是一个普普通通、可亲可爱的慈祥长者。
3.“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点?
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书的喜爱;用看书来解除身体的疲劳,也从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4.“我”和朋友从鲁迅先生家出来,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付车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我”和朋友离开,是在深夜一点钟以后,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又全然灭掉了。这一嘱咐,一方面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细心,另一方面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朋友的爱护和无微不至的关心。
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 夜[注]
巴 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拓 展 阅 读
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他在房间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伏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下个不停,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炫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燃烧,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
“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哔哔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退却?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影,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他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合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原来我伏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注释】选自《世界美文观止》。选文作于1956年9月。1936年11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22日出殡,巴金等作家扶柩上了灵车,缓缓前往万国公墓。
(1)文章写“秋夜的梦”,突出了鲁迅先生哪些性格特点?
突出了鲁迅先生慈祥、开朗、平易近人、安静、恳切、热心、勇敢的性格特点。
(2)伴随“我”的梦境,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发生了哪些变化?透过这颗心,“我”感受到了(听到了、看到了)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里的横线上填写文字。
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所发生的变化
“我”所感受到(听到、看到)的
通红的心一直在燃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见鲁迅一声响亮的回答,看见他向窗外挥手
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
发光的心仍在他胸膛里燃烧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在“哔哔剥剥”地燃烧
看见他手压在胸前,听见他激动、带感情的声音
看见先生愉快的笑脸
燃烧的心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然后又变成先生慈祥的脸庞
(3)梦境中,鲁迅先生激动的、带感情的一席话,表明了他对活着的人有怎样的期望?
鲁迅先生期望活着的人:①管自己生活;②勇敢追求真理;③不在暴力面前低头;④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4)为什么梦醒后“我”会在书上看到鲁迅先生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我”领悟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温暖了“我”、鼓舞了“我”,让“我”找到勇气、获得力量。
(5)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章构思奇特,通过梦境回忆鲁迅先生的言行,体现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6.精心设计的“阅读导语”,为我们理解语文提供帮助。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导语”,编者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起笔,又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请结合课文内容,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①_________________,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②_____________:灿烂的春光里有童真,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综 合 运 用
他的严肃、庄重
另一道风景
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
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7.根据要求,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顺顺同学有一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家随笔》。他向你介绍说:“这套书可有意思了,单是书名就很特别。你看,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集子叫《凝动的音乐》。建筑虽然固定不动,却有韵律之美。”
你接过其他三本看了看封面,跟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
顺顺又说:“文学家里我最喜欢鲁迅先生了,我想从语文课本中选几篇他的文章汇编成集,你觉得取个什么名字好?”
你说:“集子就叫《_______________》吧,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顺信服地点点头。
文字的冷与热
他的作品中既有辛辣的讽刺,又有热情的赞美
(1)从下面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仿照第1自然段中顺顺的说法,表达你对书名的看法。
书名:《穿过地平线》 作者:地质学家李四光
书名:《看风云舒卷》 作者:气象学家竺可桢
书名:《彼此的抵达》 作者:桥梁学家茅以升
桥梁学家茅以升先生的集子叫《彼此的抵达》。书名也很好,不仅表现出了桥梁的作用,还令人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2)在第4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自拟的集子名称,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