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
1.范围: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2.背景:公元前1500年左右,_______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
国家。
3.主要成就:
(1)思想。
①出现_____制度和_______教。
②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提倡“_________”和忍耐顺从。
③4世纪时,_______开始兴起,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雅利安
种姓
婆罗门
众生平等
印度教
(2)文学:史诗《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3)艺术:佛塔、石柱和_____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4)数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石窟
4.传播: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5.影响:
(1)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2)_________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_______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文化
巴利文
【情境在线】
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
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目的
是什么?
提示:种姓制度。目的是维护贵族的统治秩序。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古代朝鲜文化:
(1)成就。
科学
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_______
史学
12世纪完成的《_________》是朝鲜半岛
现存最早的史书
文学
艺术
①在学习_____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
了本民族文字
②音乐、歌舞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瞻星台
三国史记
汉字
(2)中朝文化交流。
①佛教、道教和_____从中国传入朝鲜。
②朝鲜的_________、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③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
④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⑤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儒学
典章制度
2.日本文化:
(1)主要成就。
思想
①日本_____逐渐发展起来
②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
合了_____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_______
文学
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_________》享誉
世界文坛
建筑
法隆寺
艺术
大和绘和_______
神道
佛教
武士道
源氏物语
浮士绘
(2)中日交往。
①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
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_______和_______。
②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片假名
平假名
【情境在线】
《东国通鉴》一书中说:“(朝鲜)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故曰诗书礼乐之邦、
仁义之国也,而箕子始之,岂不信哉?”
从材料中能得到什么认识?
提示:古代朝鲜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1.最具代表性的文化:_____文化、_________文化和_____文化。
主要成就
宗教
玛雅
文化
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_______”;
创造出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多神崇拜,
都建造了
金字塔
印加
文化
建造驿道和太阳庙;会使用_______,能进行人体
解剖;制定了_______和太阴历
阿兹
特克
文化
使用图画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
首饰
玛雅历
麻醉剂
太阳历
玛雅
阿兹特克
印加
2.毁灭:
(1)时间:16世纪后。
(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_______殖民者的入侵。
西班牙
【情境在线】
欧洲人认为:“他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是一个
功臣。”印第安人则认为:“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
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这里的“他”是谁?
提示:哥伦布。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主题一 印度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素养探究】
1.特点
史料 印度伟大的民族英雄——圣雄甘地,在领导全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
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中,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源于印度宗
教思想的仁爱主义①,他是从印度教的“坚持真理”“戒杀”和“自制”②
的信条中衍生了非暴力思想。圣雄甘地坚信非暴力思想的宗教道德力量最
终将使本质上热爱正义的英国殖民者改正自己的错误。甘地始终认为,
“政治上一旦失去宗教也就失去了灵魂”。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他运用宗教学说鼓动人民参加反英运动。这种由宗教思想激发起来的爱国
热情、牺牲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其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迫使英国殖民者不
得不放下武器,同意印度独立。
——吴永年《印度文化的特点及其精神支柱》
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印度文化的突出特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蕴含的
印度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史料实证)
【点拨】特点根据史料画线信息①回答,精神根据史料画线信息②和所学知
识回答。
提示:特点:以宗教为中心,宗教对政治和人们的观念有重要影响。蕴含的精
神:仁爱和平精神、超脱精神、忍耐牺牲精神。
2.影响
史料 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响很大……中国的
佛教就是从印度传来的,然后又通过朝鲜传到了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印度
文化的影响向南,包括了越南、柬埔寨、老挝,所有的东南亚,泰国、缅甸不
言而喻,受影响的还有印度尼西亚。我说的影响,不仅是指宗教的影响,还包
括印度文学、艺术和哲学。
——张光璘、李铮编 《季羡林论印度文化》
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印度文化的世界影响。(史料实证)
【点拨】根据史料画线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
提示: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在东南亚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印度的巴利文对东南
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论阐释】
印度文化的
特点
1.以宗教为中心。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
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政治
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
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语言、文学、艺
术、音乐、舞蹈、雕刻等更是以宗教为中心。
2.印度文化具有多样性。印度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
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
3.包容性。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
的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
同的外来文化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4.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佛教的兴盛和发展,受佛教
影响的文化也很繁荣。
5.以诗代史。印度最为著名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就
是以诗代史的代表作,这两部文学巨著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
就。
主题二 印第安文化的成就及毁灭
【素养探究】
1.印第安文化的成就
史料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并以其艺术和科学的惊人发展而闻
名于世。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记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
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和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
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玛雅的耕种者们在主要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建
立了一些巨大的石头建筑物,以此来表示他们的社会统一。
这些建筑物是巨大的金字塔庙宇和公共住宅,祭司和新信徒可能就住在这里。
这些建筑物完全靠石制工具制成,用雕塑加以装饰,这些雕塑在美洲是无与伦
比的,现在被列为世界伟大的艺术之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根据史料概括玛雅文化的主要成就。(史料实证)
提示:主要成就:①发明了独特的表意文字;②用复杂的历法纪年;③有雕刻艺
术的巨大建筑物——金字塔庙宇和公共住宅。
2.印第安文化毁灭的原因及启示
史料一 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
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
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
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
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印第安文化衰落的可能原因。(历史解释)
【点拨】根据史料一画线信息逐项概括。
提示:欧洲传染病的侵袭;殖民者的掳杀和奴役。
史料二 世界不应该只有一种文化,经济一体化可以,但文化、思想是多元
的。世界应该是一个万花筒……
(2)根据史料二和世界古代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世界文化的认识。(唯物
史观、家国情怀)
提示:世界各区域文明是多元的,而不是统一的;多元文明共存,可以相互吸收、
借鉴,共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史论阐释】
一、印第安文明成果对现代人类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玉米是重要的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西红柿是常用蔬菜,可可是世界三
大饮料之一,烟草目前还拥有广泛的消费人群。奎宁等药物被各国医药界普
遍使用。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今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物
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此外,印第安人修筑的神庙、道路、城墙、城市等建筑物遗址成为人类
共同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二、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的原因
1.自然灾害:由于环境的变迁,古印第安人几大文明地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本适合耕种的地方因干旱成了荒漠,迫使这些创造了辉煌文明的印第安人迁徙,
文明逐步消失。
2.欧洲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加速了文明毁灭的进程。
3.殖民者也带去了本土居民从没有的病症(白喉、天花等),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印度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与古代印度相关的文化成
就是 ( )
A. 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吉尔伽美什》
D. 发明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解析】选D。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D正确;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化成就,A错误;《汉谟拉比法典》《吉尔伽美什》都
是古代西亚文化成就,B、C错误。
2.《摩诃婆罗多》的作者,印度传统的说法是毗耶娑(广博仙人),书名的意思是
“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它的完成年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是许多人积累和
加工的产物,内容多为神话传说。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
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
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
C.侧面反映古代印度社会风貌
D.文学瑰宝但与真实历史无关
【解析】选C。《摩诃婆罗多》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
了当时印度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故选C;《摩诃婆罗多》内容多是神话传
说,但也反映当时的历史内容,不能绝对否定或者肯定,要正确看待,排除A、B、
D。
3.许倬云认为,日本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新阐释,事实上并没有离开中国文
化的根。这种“新阐释”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解析】选B。隋唐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儒学、汉字、官制等,使
日本文化实现了一个飞跃,形成日本的新文化,这其实是中华文化的新阐释,
故B正确。
4.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的这
种服饰,延续于夏、商、周,直至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对此较全
面的认识是 ( )
A.服饰文化包含了人类文化总和
B.以中国服饰为中心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C.服饰文化体现着落后影响先进
D.服饰文化既具传承性又具区域影响性
【解析】选D。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帝的服饰对后世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
仅是指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也影响了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等,这说明服饰文
化具有传承性和区域影响性,故选D。A、B说法错误,排除;C说法错误,材料并未
体现落后影响先进的内容。
5.如图是出土于恰帕斯州北部锡莫霍韦尔地区(今墨西哥东南部)石斧上的一个
侧面人像,可能代表着玉米神。绿石是与“珍贵”“生命”“繁衍”这些概念
联系在一起的,绿石上的玉米神具有祈祷玉米丰收的寓意。这反映了 ( )
A.印加人对玉米神的高度崇拜
B.玛雅人的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
C.阿兹特克人出口玉米颇负盛名
D.玛雅人以盛产绿石闻名于世
【解析】选B。根据题干文物出土地点可以判断这是玛雅人活动区域,其对玉
米神的崇拜说明当时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B正确;印加人生活在安第斯山脉
地区,排除A;“祈祷玉米丰收”不代表出口玉米,排除C;题干强调的是对玉米
神的信仰而非盛产绿石,排除D。
6.玛雅各城邦都很重视自己的历史,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用文字刻在石碑或
石柱上,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记事一次,现已发现石碑或石柱就有数百个。这
些历史碑铭 ( )
A.使人们全面了解玛雅文化
B.主要记载了玛雅的政治事件
C.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化
D.客观记载了玛雅的历史
【解析】选C。据玛雅各城邦“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用文字刻在石碑或石柱上,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记事一次”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历史碑铭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化,故C正确;“全面了解”说法绝对,故A错误;玛雅的重大事件包括政治事件、经济事件以及军事事件等,故B错误;碑铭带有主观性,故D错误。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毗湿摩说种姓与婚姻:
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
一个妻子。无论几个妻子,她们生下的儿子地位都是平等的。
在婆罗门家庭中,出生于婆罗门种姓的妻子地位是最高的。在刹帝利家庭中,
出生于刹帝利种姓的妻子地位是最高的。但是有人说,从首陀罗种姓中娶妻是
不行的,即使仅仅以交欢为目的。
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行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
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
——《摩诃婆罗多》
(1)《摩诃婆罗多》是印度著名的史诗,古代世界还留下了哪些伟大的史诗作
品?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摩诃婆罗多》及古代印度社会的认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所学可知,古代著名的史诗还有《吉尔伽美什》
《罗摩衍那》《荷马史诗》等;第二问,根据所学的史诗可知最初都是民众口
头创作,后逐步经过加工而成,主要内容一般都掺杂神话传说,讲述重大历史事
件或者重要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具有文学价值和一定的史料价值。第(2)题,
首先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可知该作品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即严格
的等级制度。从材料“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
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等可知,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按规定娶不
同数量的妻子以及同一家庭不同种姓的妻子地位高低,显示了不同种姓的社会
权利是不平等的。
从材料“从首陀罗种姓中娶妻是不行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
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可知,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不可以娶首陀
罗为妻,即使结婚,他们所生的孩子以及本人都要遭到谴责,说明了种姓制度实
行同等级联姻。这种情况造成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分层,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不利于印度社会的长远发展。但是《摩诃婆罗多》毕竟是文学作品,掺杂着神
话传说,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答案:(1)作品:《吉尔伽美什》《罗摩衍那》《荷马史诗》。共同点:一般都掺杂神话传说,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或者重要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由口头创作到加工而成,具有文学价值和一定的史料价值。
(2)《摩诃婆罗多》不仅是一部世界文学瑰宝,而且也可以从中了解当时印度
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材料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即严
格的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按规定娶不同数量的妻子以及同一家
庭不同种姓的妻子地位高低,显示了不同种姓的社会权利是不平等的。婆罗
门、刹帝利、吠舍不可以娶首陀罗为妻,即使结婚,他们所生的孩子以及本人
都要遭到谴责,说明了种姓制度实行同等级联姻。这种情况造成了古代印度社
会的分层,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不利于印度社会的长远发展。显然这些
对于我们了解印度早期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但《摩诃婆罗多》作为文学
作品,掺杂着神话传说,带有艺术的虚构和夸张。因此,在作为史料应用时,需
仔细辨别,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课时素养评价
五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 ( )
A.巩固了佛教的社会地位
B.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
C.催生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D.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
【解析】选B。根据材料“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古印度发展出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B正确。
2.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同中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古代印度文化中对中华文化影响最大的是佛教文化,下列各项中与佛教产生相关的是 ( )
A.佛教是古印度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动荡、思想争鸣的产物
B.其产生的时间是公元6世纪
C.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因此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成为当时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D.它使印度种姓制度得以发展和壮大
【解析】选A。公元前6世纪后,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严格规定社会等级的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不满加剧,佛教应运而生,故A符合题意;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故B不符合题意。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但此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尚未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否定种姓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
3.古代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文化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下图与古代印度文化有关的是 ( )
【解析】选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婆罗门、刹帝利等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A符合题意。狮身人面像是古代埃及文化的代表,排除B;空中花园是古代西亚文化的代表,排除C;雅典卫城是古典希腊文化的代表,排除D。
4.当代印度著名政治家、哲学家、作家拉贾戈帕拉查理曾经说过:“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可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在此,他所要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 ( )
A.文学价值 B.艺术价值
C.史学价值 D.精神价值
【解析】选C。材料“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可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史学价值,C符合题意;A、B、D与材料无关,排除。
5.历史也会出现错觉和失误。如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岛,因哥伦布的错误判断而永远地错了下来。阿拉伯数字是西欧人对什么文化的错误认知导致的 ( )
A.中国数字 B.印度数字
C.埃及数字 D.希腊数字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的说法是西欧人对印度数字的错误认知,B正确;中国数字、埃及数字和希腊数字均未被西欧人称为阿拉伯数字,A、C、D错误。
6.下列属于封建时代日本和朝鲜共同点的是 ( )
A.神道发展 B.学习中国隋唐文化
C.形成特殊的武士阶层 D.长期实行锁国政策
【解析】选B。日本大化改新,学习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高丽王朝仿效唐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采用科举制,封建时代日本和朝鲜的共同点是学习中国隋唐文化,答案为B;日本崇拜神灵,神道发展起来;日本形成武士阶层;日本长期实行锁国政策,A、C、D不属于日本和朝鲜的共同点,排除。
7.“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这句话喻指 ( )
A.日本文化由豆浆变豆腐
B.中国文化点化日本民族
C.日本全盘接受中国文化
D.儒家文化辐射东亚地区
【解析】选B。豆浆经碱水点化变成豆腐,因此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点化了日本民族,故B正确;材料主旨在于强调中国文化的作用,而不是日本文化的变化,排除A;C表述绝对化,排除;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8.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 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 D.疆域邻近交通便利
【解析】选B。《源氏物语》中大量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先进性,B正确;日本人民虚心好学、中日关系交往密切和中日疆域邻近交通便利,都只是客观因素,不是“中国古典文学典籍”在这本书中被大量引用的最主要的原因,A、C、D错误。
9.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化造成的后果是 ( )
A.经济衰退 B.文化浩劫
C.国家分裂 D.民族灭亡
【解析】选B。据材料“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征服美洲后对玛雅文化的破坏,故B正确;材料信息与经济衰退、国家分裂无关,A、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玛雅文化造成的后果,D不是材料主旨。
10.“壮丽的金字塔、富有的宫殿和用古怪的文字刻在石板上的高度精确的历法。”——这些是古玛雅人留给我们的遗迹,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了玛雅文明。那你知道玛雅文明是古代什么文明的代表吗? ( )
A.印第安 B.印度
C.华夏 D.欧罗巴
【解析】选A。玛雅文明位于今中美洲墨西哥一带,排除属于亚洲的B、C和属于欧洲的D,故A正确。
11.《2012玛雅预言》给你一个免费去玛雅旅行的机会,在那里你不会看到的玛雅文化艺术是 ( )
A.独特的文字 B.复杂的历法纪年
C.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D.繁荣的庄园经济
【解析】选D。庄园经济是古代西欧的经济形式,不属于美洲玛雅文化,D符合题意;玛雅文化中有独特的文字,而且玛雅文化中已经创制了复杂的历法纪年,其主要建筑是金字塔庙宇,用来祭祀,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2.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化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化相继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原因是 ( )
A.内部人民起义 B.殖民者入侵
C.内乱分裂 D.政治腐败
【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量涌入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对美洲文化造成了致命打击,故选B;三大印第安文化的相继灭亡的共同原因来自外部,A、C、D都是内因,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6分,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
材料二 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
材料三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6分)
(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10分)
(3)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当时日本历史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0分)
【解析】第(1)题,根据“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概括得出。第(2)题,根据“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和材料一、二信息可知,日本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在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基础上结合自己国情有选择地吸收和改造。第(3)题第一问,综合材料可知,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第二问可结合大化改新的意义分析,从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实现社会转型等角度回答。
答案:(1)这一阶段日本大量吸收唐朝文化,如唐诗、书法、绘画、儒家学说等。
(2)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
(3)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作用:把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完备了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的一次重大改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在密林中披荆斩棘,开辟通路,发现一座方形石柱,高约14英尺,各边宽约3英尺,四面从上到下都刻有非常醒目的浮雕。前面是一位衣着奇异富丽的人物形象,脸部明显是在表现一幅肖像,凝重、肃穆,令人极其震慑。背面是不同的图案,不同于我们以前见过的任何东西,侧面刻满独特文字。它前面3英尺远处,是一块同样刻有人物形象和装饰图案的大石块,在这些不期而遇的纪年碑刻前,我们心中立即升腾起对美洲文化遗存的神秘莫测之感,真是刻骨铭心。
——[美]诺曼·哈蒙德《寻找玛雅文明》
材料二 玛雅文明的“失落”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作为玛雅文明黄金时代的古典期,在公元9世纪戛然而止,从此被丛林吞噬;二是出现在尤卡坦半岛的后古典期的玛雅文明,在16世纪被毁灭,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三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野蛮摧残,导致古代玛雅知识失传。
——高中历史人教版《探索历史的奥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寻找玛雅文明》中作者发现了玛雅人留下的哪几方面的文化遗存。各反映了哪方面的成就?(10分)
(2)在材料二中的三种“失落”中,你认为哪一种对玛雅文明的破坏最为严重?为什么?(16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各边宽约3英尺,四面从上到下都刻有非常醒目的浮雕”可得出发现了玛雅人留下的醒目的浮雕,这体现了玛雅文化中的建筑成就;根据材料一“背面是不同的图案,不同于我们以前见过的任何东西,侧面刻满独特文字”可得出发现了方形石柱侧面刻满独特文字,这反映了玛雅人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第(2)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西班牙殖民者对玛雅文明的破坏最为严重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殖民者对玛雅文明、人口方面的毁灭性打击和破坏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1)发现了玛雅人留下的醒目的浮雕,反映了玛雅人的建筑成就。发现了方形石柱侧面刻满独特文字,反映了玛雅人发明了独特的文字。
(2)西班牙殖民者对玛雅文明的破坏最为严重。正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使玛雅地区的文化受到野蛮摧残。同时,也有迹象表明,在西班牙人的征服之后,源于欧洲的疾病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疟疾和天花等造成了玛雅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极大倒退,造成亡族灭种的惨祸,使古文明毁灭殆尽。(选取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