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分类与整理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分类与整理 北京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15 17: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类与整理》
教材分析
《标准2011》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为以后学习统计打下基础。
2、例1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么分呢”引入,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去进行探索,之后再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依据教材,我把本节课学习重点确定为:学生能够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对于“分类与整理”这部分的知识,对学生来说看起来像是没有接触过,是一个全新的知识起点。但实际上,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分类的思想。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放在一起,有时还会让学生数一数每一类图形分别有多少个,这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别。而在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中,分类思想也随处可见。例如,超市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既美观整齐又便于顾客很快的找到想买的东西;书店里的书也要根据类别分类摆放等等,对此,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除此之外,不少学生也有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的习惯。因此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教师要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颜色、形状、种类等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在5分钟中之内,呈现收集的数据。
3、学生能够在分类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各种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研究法
学法: 实践操作法
教 学 流 程
媒体运用
情境导思
生成问题
一、创设情境。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中会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2、播放照片
超市物品。(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把同类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货员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3、猜一猜
拿着一个物品问学生这个东西该放到哪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修改如下
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交流点拨
(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巩固拓展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的图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分一分自己的学具袋。
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这些物体分别有多少?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方法和统计的思想。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评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