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下《确定位置(二)》教学设计
课题序号
课题名称
确定位置(二)
评点与建议
教材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上节课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节课教材通过情境引出画示意图,旨在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在迷失方向时进行自救。最后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以前学过的关于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可以是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也可以是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将两者进行整合,综合运用让学生感受到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多种性。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既学会自救,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环境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2、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要求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以其中一地为观察点,度量另一地所在方向,以及两地的距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突出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直尺
量角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评点与建议
一、谈话引入师:我们学过哪些确定位置的知识?同桌交流。今天我们来运用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探究新知1、介绍情境乐乐去大鸣山风景区游玩时迷失了方向,如果你是乐乐,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学生思考,说出方法)小伙伴外出时要注意安全。观察平面图,想一想,从大鸣山怎样回到大本营?你有什么办法?2、探讨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小组为单位交流:从大鸣山怎样回到大本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思考:(1)从哪回到哪?(2)用一个条件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吗?(3)用几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哪几个?小组为单位,用画一画的方式完成,指名汇报,是如何完成的?小结: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师:你能表示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位置吗?动手画一画,指名汇报:是如何完成的?先引导学生回答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先确定观测点。观测点:大鸣山,画坐标系,标方向,量角度,量距离。再让学生答:大本营在大鸣山的北偏东45度方向上,量的距离5.6厘米,即距离大鸣山560米4、师:还有其它的表示方式吗?同桌交流讨论。课件出示方格图。师: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几个条件?(行和列,行和列也是两个数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大本营的位置,指名汇报,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8
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同伴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8
页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68
页练一练第3题。组织学生集体测量,填写。角度测量中允许有一定误差。(误差不超过2度)
四、课堂小结师:谁能告诉大家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描述位置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情况,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描述方法。
五、作业
不管用什么描述物体的位置都需要(
)个数据来确定。
用数对描述时,需要的两个数据是(
)和(
)。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