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15 22:3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下中国历史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1:隋的统一
1.《三国演义》卷首语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B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D )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C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知识点2:开通大运河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D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它分为四段,最北的一段是( A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能在较短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泥?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请回答:
(1)请你根据地图和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大运河A、B、C、D四段分别叫什么?
(1)A为永济渠,B为通济渠,C为邢沟,D为江南河。
(2)图中的①、②、③处分别是什么地方?大运河自北向南连接了哪五条河流?
(2)①为洛阳,②为涿郡,③为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3)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作用: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从材料二对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识点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7.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C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8.孙中山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中国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文官开始于( C )
A.西周时期的世袭制
B.汉朝的察举制
C.隋唐时的科举制
D.魏晋九品中正制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1)材料一:门第(或出身)。材料二:才能(或学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2)作用: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4:隋朝的灭亡
10.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D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献帝
D.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