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贞观之治 说课课件(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贞观之治 说课课件(人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19 12: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学法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贞观之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课的内容。本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而本课介绍了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学好本课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课标要求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评价唐太宗
知道武则天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
突破策略: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历史素材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重点内容。
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
突破策略:老师让学生先谈印象中的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的唐太宗,实现对唐太宗的全面评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③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欣赏影视片段、图片,分析历史素材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学习本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唐太宗的人格品质;
引导学生认识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已经对唐朝、唐太宗、武则天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较浓,也会积极加入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但同时七年级学生知识积累较少 ,对一些基本的史实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本、图片,分析材料,系统学习本课。
四、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
学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材料分析法。
五、教学流程
图片导入(3min)
教师展示有关唐太宗的影视剧照,请学生谈谈印象中的唐太宗。(增强历史学习直观性,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自由发言,激活课堂气氛。
教师小结进入本课学习。
大家都已经通过影视作品对唐太宗有所了解,那么历史中真实的唐太宗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入、全面地认识唐太宗。
为突破难点做铺垫;
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首尾呼应,环环相扣。
唐朝的建立(8min)
教师采用讲授法讲述隋朝灭亡以及唐朝建立的历史。
老师结合图片、材料,补充讲解“玄武门之变”,并向学生推荐“百家讲坛”讲述“玄武门之变”。
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拓宽学生历史视野
贞观之治(18min)
教师讲述“贞观之治” 的概念并向学生抛出问题:“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进行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提示学生从唐太宗的治世思想和治国政策和措施两方面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图片、历史小故事深入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师引用对比材料分析“贞观年间的经济情况,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说说你心中的唐太宗。”教师会在下一次课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突破难点。
女皇武则天(10min)
教师展示图片“无字碑”,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谈话法、讲授法)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
学生阅读课本,概括武则天政绩;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开元盛世”,提醒学生预习。(讲解法)
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集体回答:这节课我学习了······
合作探究: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到学生中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能帮助学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学会处理复杂的历史内容,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
(6min)
板书设计
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
(原因)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唐高祖(李渊)
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
女皇武则天
六、教学反思
历史学习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应该寻找适合的切入点。
教学设计形式多元化,丰富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引导学生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师生一起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房谋杜断”与谏臣魏征
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
思考:你从中了解到唐太宗的任人标准是什么?
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从这些小故事中你学习到唐太宗的什么品质?
贞观年间的经济情况: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____<<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___<<资治通鉴>>
论从史出,通过原始材料对比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