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说“屏”》习题
一、给加粗字注音
韶光( ) 伧俗( ) 休憩( )
相称( ) 曲屏( ) 锦屏( )( )
二、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无益地耗费劳力。________
2.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_________
3.恰当,恰如其分。__________
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___
________
三、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__ ______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木屏、竹屏等。
A.美丽 B.秀丽 C.美观 D.华丽
sháo
cāng
qì
píng
jǐn
chèn
qǔ
D
得体
造型
因地制宜
徒劳
2.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____ ____,色彩又觉伧俗。
A.精巧 B.轻便 C.轻巧 D.精密
四、阅读
(一)“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诗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善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健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在括号内。
(1)( )—( )(2)( )—( )
C
善
擅
健
键
2.解释加粗字:令人销魂( ) 齐声称道( )
3.为什么作者认为“屏风”是个很有诗意的名词?
因为小时候受到古诗词中有关绘屏或咏屏的佳句的影响,就觉得屏风充满了诗意。
4.屏风有什么特点?
似隔非隔,在空间起着神秘的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5.起初作者对屏风有什么感情?后来因为研究古代建筑,又对屏风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起初作者对屏风充满喜爱与向往之情,后来对屏风的认识加深了,认为它实在是微妙,对它的感情也加深了。
离散,消失
称赞
(二)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
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1.第二段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了屏风的哪几个作用?
由室外到室内,介绍了屏风分隔、艺术点缀、挡风的作用。
2.第三段从哪两个角度结介绍了“屏”的种类?
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
3.第三段中写到“我见到现在许多屏风”,但为什么却“勾不起我的诗意”?
因为这些屏风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艳俗,绘画
尚少诗意。(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做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
4.“屏的设置”有什么要求?
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三)漫话扇子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这是民间流传的一个谜语。稍加思索,不难猜出它的谜底是扇子。提到扇子,我们总会想到它在炎炎夏日,驱酷暑送清风的功劳。可是,你知道扇子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么?
我国是扇子的故乡,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古代的能工巧匠就开始制作扇子,而且由于时代不同,扇子的样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最初的扇子叫羽扇,是用鸟的羽毛制成的。工匠们采集飞禽羽毛,选用其中又长又美丽的,按颜色配在一起,制成一把把美丽的羽扇。不过,羽扇刚诞生时,并不用于扇风解暑,而是由侍者手持,为帝王遮风蔽日,有时也作为仪仗。只是到了汉代,羽扇才有了今天的用途。羽扇产生后,很快就成为文人儒将的爱物。《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孔明军师,手中常常轻挥一把鹅毛扇,神态潇洒地运筹于帷幄之中。这
鹅毛扇就是羽扇的一种。苏东坡在词中这样描写周瑜: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寥寥数语,为我们描绘出一位风流倜傥的都督形象。由此可见,羽扇在三国时期已经普遍被人们使用。
大约在汉末,又出现了一种新扇子——团扇。用竹木或兽骨做柄,竹篾或金属丝做成圈,蒙上白色的绢、纸而成。聪明的艺术家又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团扇就更精美了。
唐朝 A 的《 B 》中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这里的“轻罗小扇”应该就是指这种小扇子。随着历史的发展,团扇渐渐只成为小姐贵妇们的宠物。《红楼梦》里的“宝钗扑蝶”中,薛宝钗拿的就是这种扇子,只不过扇面上的图案是用五彩丝绣成的。团扇上的图案或是花鸟虫鱼,或是古代仕女,件件都是精美的工艺品。
大概在唐代,折扇从朝鲜传入我国,开始得到一些官僚贵族、文人墨客的喜爱。这种扇子是由竹、木、象牙等做骨架,上面蒙上纸或绢做成。可以折叠,打开有30~40
厘米宽,而折上只有2~3厘米宽,30厘米来长。它比较耐用,携带方便,因而久盛不衰,我们今天大多也使用这种扇子。折扇有几十种,最常见的扇面是纸的,上面或题诗,或绘画,或诗画俱全。在扇面上作画,宋朝时就有这种风气。北宋画家郭熙年迈时曾在扇面上画了一幅风景画,后来这把扇子被苏东坡得到。苏东坡对郭熙绘画技术赞叹不已,亲自为画题诗,成为宋朝一段佳话。
随着扇子的发展,扇子艺术产生并发展起来。明朝画家唐伯虎经常在扇面上作画题诗。他作画题诗的扇子,成为后人收藏的艺术珍品。
到了近代,有许多画家还举办了扇画展览。朱孔阳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他当年在上海卖艺时,曾与陶冷月先生合办扇展。陶先生作画,朱先生挥毫作书,“陶朱公卖扇”,一时传为美谈。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扇子外,我国劳动人民多使用植物的茎叶做成扇子。如葵扇、蒲扇、棕榈扇等。这些扇子
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又能就地取材,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我国的扇子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制作精巧,有许多是精美工艺品。其中浙江杭州的黑纸扇、湖州的羽毛扇、广东新会的葵扇、四川自贡的竹丝扇,被誉为“扇子之王”,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扇子的制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扇子艺术也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1.请为A处填上作者的名字________;B处填上作品的名称________。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文中抓住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加以说明的。
3.文中主要说明了几种扇子的样式?它们各具有什么特点?
杜牧
秋夕
扇子
繁多的种类和制作的精巧
主要介绍了三种扇子的样子:羽扇、团扇、折扇。羽扇是用鸟的羽毛制成的。最初它并不是用于扇风解暑,而是由侍者手持,为帝王遮风蔽日,有时也作为仪仗。到了汉代,羽扇才有了今天的用途。团扇由竹木或兽骨做柄,竹篾或金属丝做成圈,蒙上白色的绢、纸而成。而且可以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折扇是从朝鲜传入我国的,开始得到一些官僚贵族、文人墨客的喜爱,这种扇子用竹、木、象牙等做骨架,上面蒙上纸或绢做成,可以折叠,较为耐用,携带方便,所以今天人们也仍在使用它。
4.为什么“植物茎叶做成的扇子”不能“登‘大雅之堂’”,却受到人们普遍喜爱?
它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又能就地取材,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5.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