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北京)五年级美术下册《6. 画家徐悲鸿》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版(北京)五年级美术下册《6. 画家徐悲鸿》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2-16 11:5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画家徐悲鸿》
学科
美术
学段

年级

教材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国家课标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深化对教材的理解,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丰富对欣赏评述课的认识。
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发展观,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调研预学等,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点,并在学生相互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建构新知。
学校教育凸显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的理念,美术课要关注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要让学生表达出来,围绕怎么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美术方法的重要性。
2.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重点在于了解徐悲鸿的艺术作品及艺术思想。
徐悲鸿是中国近现代的文化艺术符号式的人物。其人与画的影响和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绘画的领域。引导小学生赏析徐悲鸿的代表作品,了解徐悲鸿的浓浓的人文情怀、拳拳的爱国之心,对帮助小学生建立广博而丰厚的艺术观和道德观具有鲜明而重要的意义。
通过纵向梳理教材,我们发现本课与四年级上册的《画家齐白石》,都将欣赏评述指向近现代中国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都体现了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如果将《画家凡高》《画家齐白石》《画家徐悲鸿》等几课以艺术家为名的“欣赏?评述”领域的课联系起来看待,它们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在研究和赏析他们的过程当中,不免都要涉及到他们的人生经历、代表作品、艺术风格以及影响和意义等几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普遍知道徐悲鸿的名字,并且也知道他是以画马著称的,但是对于徐悲鸿中西融合的艺术风格就基本不了解。不过,经布置前期的预习作业,五年级学生普遍能够说出几个有关徐悲鸿的代表作或者相关的故事,往往也能说出“中西融合,中西兼擅”等词汇,但是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在预习单的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提出的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徐悲鸿除了画马,还会画什么?
2、徐悲鸿画画的技巧是怎样的?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徐悲鸿的生平,初步感受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能用美术语言对徐悲鸿的作品进行描述,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欣赏,图片对比,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创作风格,指导学生利用发现式、小组合作式等学习方式,感悟徐悲鸿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和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徐悲鸿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学习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方法,以及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在体会和感悟的基础上,运用美术语言描述、评价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流程图:
838198255
○课前预学
教师课前发放预学单,请学生进行预习。(预学单见附件1)
学生课前预学,收集资料,梳理已知的徐悲鸿有关的信息。思考有哪些问题是感兴趣但又未能在预学中解决的。
【设计意图:预习单侧重于推动学生对徐悲鸿生平经历的了解。这样既减轻了课堂上做背景介绍的压力,又能锻炼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同时也为课上深入理解、鉴赏和评述徐悲鸿的作品打下基础。】
○课堂“学与教”的过程
一、动画+问题,揭示课题,展开研究思路。
教师播放小动画。
教师伴随动画:一匹马——昂首阔步,两匹马——携手并进,三匹马——就有万马奔腾之势!这是谁的作品?
学生:徐悲鸿!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画家徐悲鸿》——
教师板书课题《画家徐悲鸿》
【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并使学生在有趣、有意味的形式和情景下初步认识到徐悲鸿作品传达的力量。】
教师:说出你在课前的预学中没有解决、而又有兴趣的问题:
学生甲:我想知道他的名字里面为什么有一个“悲”字。
教师: 这和徐悲鸿的人生经历有关——
教师板书——“艺术人生”
学生乙:我想知道徐悲鸿只会画马吗?除了画马他还会画什么?
教师: 这就需要我们要研究他的——代表作品
教师板书——“代表作品”
学生丙:我想知道徐悲鸿的画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教师: 这属于徐悲鸿的艺术风格的范畴。
教师板书——“艺术风格”
学生丁: 我想了解徐悲鸿画马的技巧是怎样的?
教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有收获!
……
【设计意图:结合课前的自学、预学,贴近班情学情,有意识地按照本班学生的兴趣点展开本课的学习。并为后面呢学生认识理解徐悲鸿的“多骏图”及其创作和组织方式埋下呼应的伏笔。】
二、自主学习,自寻答案。
教师:我们试一试,带着问题来自学——看你能不能通过对短片的自主学习,自己就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观看短片,认真寻找自己问题的答案。
短片播放完。
教师:请同学们汇报自己已经找到答案的问题。
学生:我的问题是“我想知道徐悲鸿只会画马吗?除了画马他还会画什么?”,我已经找到答案了——他除了擅长画马,还会画人物……等等。
教师:你还能说出徐悲鸿的哪些代表作?
学生:《奔马图》、《田横五百士》……等等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信息量大的优点,把大量的琐碎知识点和背景信息传达给学生。为后面的欣赏评述和升华打基础。同时发挥自学的力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欣赏和评述代表作《田横五百士》
教师:刚才短片里讲到了《田横五百士》,这幅画创作的时间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后。1931年9月18号,发生什么重要的事情?
学生:日本军国主义者开始了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战争。
教师:这是值得我们铭记的耻辱。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徐悲鸿传达的情感呢?
学一学:模仿画中人的动作。
教师:请每位同学选一位你喜欢的“画中人”,模仿一下他的动态。
学生站起来作动态模仿。
说一说,画中人想说的话
学生一边作动态模仿,一边模拟“画中人”的思想和语言。
断一断,谁是主角田横。
学生甲:我认为穿红衣服的人是田横,因为他的衣服颜色与众不同。
学生乙:我认为拱手的人是田横,因为他的动作是告别。
学生丙:我认为人少的这边是田横,因为五百壮士应该人多。
教师:同学们从色彩、构图、动态等几方面都可以推断出谁是主角田横。
4.想一想,黄衣人有何深意。
学生甲:我发现他的眼神是忧郁的
学生乙:我发现他的拳头是紧紧攥着的
教师:结合当时的时事背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学生甲:他的忧郁是担忧民众和国家要受苦了。
学生乙:紧攥着的拳头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慨。
教师出示黄衣人与徐悲鸿照片。
学生:原来徐悲鸿把自己画进了画里。
学生或教师小结:
徐悲鸿把自己画进去——表达的是对画中人的崇敬;紧握的拳头表达的是自己面对侵略的愤慨,这样的一幅画感同身受,让我们看到画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设计意图:从多个方面深入欣赏和评述一幅徐悲鸿的代表作品,既是对自学和视频学习的承接,又使学生初步感受悲鸿情怀,为后面的“家国情怀”的鉴赏做铺垫。】
四、欣赏和评述《九方皋》
教师出示三个不同版本的《九方皋》。
教师:如果我们把徐悲鸿看做是一位国画家,那么图c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油画。
教师:你能发现徐悲鸿在绘画上具备什么样的特殊能力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既能把中国画画得很好,又能把西方的油画画的很好——
教师:就是“中西兼擅”。
教师板书中西兼擅。
【设计意图:让学生既感受到徐悲鸿的刻苦努力——为创作一张好的作品而画出多个版本,又通过视觉上的对比,直观地认识到徐悲鸿艺术特色当中突出的中西兼擅的特点。】
五、从对比说徐悲鸿艺术风格
教师: 齐白石的马和徐悲鸿的马相比,谁来点评一下?
学生思考并回答:齐白石画的马很有趣,好像卡通画。
教师追问:你觉得哪一个更接近于生活中真实的马呢?
学生:徐悲鸿的。
教师:如实地描绘事物,并做到基本相符的,这种画法就是——
学生:写实。
101600551180
图1 古今比较
00
图1 古今比较
教师:通过以下的比较,请你去发现和总结徐悲鸿的艺术风格是什么样的?下面请你试着去发现两张图的相似或相同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同点是:写实、用线
学生板书:写实
635072390
图2 中外比较
00
图2 中外比较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同点是:光影、肌肉
63505715
图3 生活与创作比较
00
图3 生活与创作比较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同点是:夸张和概括,写意
教师:夸张和概括就是一种写意的手法。
学生板书:写意
师生共同完善板书,呈现:写实+写意→中西融合
教师小结:徐悲鸿从中西兼擅,进而做到中西融合、洋为中用,徐悲鸿借鉴其他画种的优势,结合中国画传统的工具和观念,艺术的创新就产生了!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创新的手段和创新的策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创新的方法和思路。
【设计意图:经过三次有代表性的视觉(作品)对比:古今比较、中外比较以及生活与创作的比较,阶梯状地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徐悲鸿从中西兼擅到中西融合的方法。经过这样的对照,更深刻的认识徐悲鸿作品。】
六、从题款说悲鸿情怀
教师:《风雨鸡鸣图》作于1931年。1931年7月7号,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和北京有关——
学生:七七卢沟桥事变。
教师追问:带来了什么后果?
学生:日本军国主义者开始了全面侵华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教师:请同学结合我们刚才谈到的时事背景, 以及“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题款来解读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图》。
学生:风雨交加的时候像夜晚一样黑暗,但是雄鸡已经打鸣了,天就要亮了……
教师:《前进》作于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通过读题款,你读到了徐悲鸿怎样的心情?
学生:忧心如焚,渴望胜利……
◎发散欣赏
教师:其实徐悲鸿还有很多作品传达了对国家、民族、民众命运的关注。
如:著名的《愚公移山》,即使困难像大山,挖山不止,只要也可以移走!
《逆风》——顶着风飞扬的小麻雀。
中国历来被称为“睡狮”,被侵略被欺负的中国不就是《负伤之狮》吗?
还有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画——《桂林山水》等等优秀作品。
学生或教师小结:托物寄情,是徐悲鸿作品的一大特点。物,可以是人物,如田横;可以是动物,如骏马雄鸡;也可以是山水风景。最重要是能传达出自己的情感——拳拳的爱国之心!
【设计意图:从题款中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画家徐悲鸿的精神境界。引领学生将对徐悲鸿的欣赏上升到精神的层次——文以心生,托物寄情,家国情怀等等。
七、教师示范
教师:徐悲鸿画马的技巧,是我们同学课上提出来的问题之一。我们应如何来理解徐悲鸿画马的技巧呢?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单独一匹马的处理方法——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关键在于他用传统的毛笔和墨对接西画的明暗、体积和透视。他和许多传统画家不同,他起笔几乎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既符合西方绘画的解剖结构(肌肉起伏),又符合中国画的分黑布白。
3166745604520
图4 学生分析组合规律
00
图4 学生分析组合规律
【设计意图: 用演示引领学生的欣赏和评述。引领学生将对徐悲鸿的欣赏评析具体化为,怎样用传统笔墨工具实现中西融合。拉近了学生与徐悲鸿艺术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亲近民族艺术的思想情感。】
八、多骏图的奥秘——组合
教师:徐悲鸿从一匹马演变成为多骏图、群马图的技巧又是怎样的呢?回到刚上课时我们看到小动画,现在请看静态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那匹马都是一样的。他是组合起来的!
教师:的确是这样。这里面隐藏了一个组合的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320992547625
图5 八人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400000
图5 八人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学生思考回答:既有遮挡关系,又有疏密关系。
教师:小组合作运用我们分析出来的徐悲鸿的“组合”规律,试着合作拼贴一幅“八骏图”。
学生动手体验——合作拼贴“八骏图”。
教师巡回辅导。
师生作业展示。
-406401764665
图7 全班完成的作业展示
00
图7 全班完成的作业展示
2341880227330
图6 一个小组完成的作业
00
图6 一个小组完成的作业
【设计意图:学生的动手体验一方面呼应了课堂最初由“小动画”带来的感受。引领学生将对徐悲鸿的欣赏落实到画面组合关系的理解,并通过动手做一做的体验来加深对徐悲鸿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九、总结与拓展
教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么栩栩如生?这是很多同学的课前问题。
学生齐读: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
学生总结:这正是徐悲鸿刻苦学习精神的体现。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认识到徐悲鸿的成功源于勤奋刻苦的努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设计
本课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围绕分析和理解、认识和评价徐悲鸿及其作品,由浅入深逐渐推进,紧密结合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有效展开。适时的评价引导着学生关注“欣赏?评述”的本质。作品展示评价促使学生积极表达徐悲鸿及其作品的魅力和特点,相互评价完善自我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评价的方法:
自评、师评、互评相结合。
(二)评价的要点:
能用美术术语描述一幅画的形式和内容,甚至画面背后的思想意义。
(三)形成性评价
学生能够对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或徐悲鸿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用语言、拼贴作品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一、课堂实施关注点:
(一)关注艺术欣赏的方法,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欣赏的方法。
(二)关注传统文化与爱国情怀的渗透,徐悲鸿身具爱国文人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体现出了民族的精神。
(三)关注学生的交流表达的能力。通过小组化的学习与合作,让学生在美术课上训练表达交流与表达的能力,表达心中所感、所想。
二、教学设计特色
设计和使用预学单,课前预学起作用,学生上课有备而来。
小组化学习,在“组”的形态上,尝试小组向大组的转化,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大量运用作品“对比”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在“欣赏?评述”中尝试加入动手体验,加深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过多,上课时压力很大,生怕遗漏环节,还没有做到把徐悲鸿的艺术生平与风格融入到心,说徐悲鸿总还是有一层隔阂。
(二)学生动手体验的环节,容易产生拖沓,影响课堂进程,造成教师的焦虑,徐悲鸿的生平事迹非常多,怎样裁取给学生是见非常需要打磨的事情。
附件:课前预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