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标英语七下Unit
5
Section
B
1a-1d
说课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感谢您如此耐心地坚守在电脑前。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的第三课时(Section
B
1a-1d),课型是探究课。关于我收到中央电教馆录课任务时给本次录课做的目标定位,关于我30余年的教学和教研生涯积淀的教学追求,在录制第一课的说课时已经具体说明了,在此不再重复。
常规的说课流程包括以下八个方面,本次我增加了“教学追求”。鉴于教学追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内容在《教学设计》和本说课的PPT里面已经明确了,所以在此也不再赘述了。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本课内容要承上:即要对前两课所学的动物名称、特点、产地和喜好进行综合性运用。同时,本课内容又要启下:即要初步扫清下一课语篇教学中的词汇和动物介绍等方面的障碍。可见,本课的教学内容既重要又平淡无奇,常规的教学方式会导致课堂索然无味。为了在这种条件下也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目的,我尝试使用了耶鲁大学新倡导的,风靡全球的创造力培养方法Design
Thinking,试图通过听说实现以下三方面的突破:通过探究和写作小诗的过程建立相互关联的语言、思维、文化、策略有机融合的活动,实现对动物名称、特点和习性的分类认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电子词典、在线电子图书、在线电子报纸、邮件、双师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学生视野。按照外语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落实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Design
Thinking的基本步骤是这样的:
根据这个步骤我给本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上述“授之以渔”的追求将通过以下教学步骤来实施:
步骤一:同理心(Empathize)
Design
Thinking的第一个步骤是建立“同理心”,要实现的目标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收集真实需求。本课从欣赏一首名为Day
&
Night的Diamante小诗开始,既有美感,又有神秘感,能够给学生充分“亲身体验”的经历。老师根据课程的需要故设悬疑,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激发学生尝试写作Diamante小诗的探究追求。
步骤二:需求定义(Define)
Design
Thinking的第二个步骤是需求定义(Define),要实现的目标是分析所收集的需求,用简短的一句话定义需求。要得到写作Diamante小诗的Define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iamante小诗里面各种因素的关系,老师引导学生逐行观察Day
and
Night小诗,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出小诗的Define是它每行诗的词类特点和数量,并以此总结出写小诗铺垫任务——进行名词、形容词和动词方面的积累。进而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做有意义的语言知识积累。
步骤三:头脑风暴(Ideate)
Design
Thinking的第三个步骤是头脑风暴(Ideate),要实现的目标是:打开脑洞,发散思维寻求多种方案。写小诗的发散性思维是通过以下4个环节完成的:
1.
发散性复习和预习名词。复习写小诗要用的关于动物的名词,并学习下节课阅读语篇中即将涉及到的其他类型的名词。不但为写小诗进行词汇方面的广泛积累,也帮助学生构建“词类”的概念。
2.
发散性复习和预习形容词。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写小诗要用的形容词,将下节课的一部分生词变成可以描写动物的形容词进行学习。最后,通过一个关于老师妈妈的幽默故事串记这些单词。通过这两项活动,为写小诗做形容词方面的积累,也扫清下节课阅读语篇的词汇障碍。
该过程还穿插学习了一些对下节课阅读有阻碍的语言点,例如forget
to
do
sth.和forget
doing
sth.等。把学生难以理解的语言点放到语境中展示,非常益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由于该部分生词量比较大,所以设计了讲练结合的转盘游戏。利用记忆大转盘随机选择图画,学生做相应的形容词表情,这不仅激发了学生极大的表演欲,而且可以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融入其中。例如,当学生表演dangerous这个单词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说:We
shouldn’t
fight
in
class
or
after
class.
It’s
very
dangerous.
As
a
student,
we
should
follow
the
school
rules.
3.
发散性综合巩固操练所学的名词和形容词
这里设计了双师课堂上由外教引领的击鼓传花,学生利用讯飞e听说进行的听力录音,和综合对话三组活动。
首先是击鼓传花。结合教材的1a和1b,请外教在线分别从听选、听圈、听写、听说角度循序渐进地练习巩固所学词汇和句式,并用击鼓传花的方式熟练谈论自己对动物的喜欢,并说明原因。四个小组同步活动,学生在外教设计的原汁原味的真实情景中参与度很高,参与范围很广。而且在外教引领后的自主游戏过程中,学生间的提问能围绕动物进行很广泛的拓展和延伸。
然后是讯飞e听说听力活动。学生在讯飞e听说这个平台先完成书上的听力内容,然后进行听力原文的朗读比赛,然后通过平台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跃跃欲试。
综合对话是在机械操练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反复的机械操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初步掌握目标语言,从模仿过渡到初步掌握,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4
.运用多种手段,发散性复习和预习动词
这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深度探索的学习过程:全班分成4个小组,分别通过查阅电子词典、阅读外研社数字图书馆相关话题的教材、阅读21世纪电子报纸相关话题的文章、电子邮件求助等形式,积累表示动物行为的动词。不但为写小诗进行词汇方面的广泛积累,也帮助学生构建“词类”的概念。
步骤四:原型制作(Prototype)
Design
Thinking的第四个步骤是原型制作(Prototype),要实现的目标是:把头脑中的想法动手写出来。本课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每组按照老师所提示的四个环节完成写作任务,学生的创造力在此得到充分发挥。
步骤五:测试(Test)
Design
Thinking的第五个步骤是测试(Test),要实现的目标是:重新审视作品并优化作品。通过小组间展示作品、小组重新修改作品,使每个小组写的Diamante小诗都得到了升华。
本节课基于话题解读和学情分析,一共设计了五个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以目标为导向,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学设计中提出的三项重点目标:首先,通过四次出现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和图表,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感知,同时通过模仿性的训练进行理解和尝试性应用;再通过由浅入深的五个理解过程完成对所写小诗的信息构建;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创建并且完善小组所写的小诗,达到知识技能的迁移。通过这些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整理、归纳所学内容,并且运用所学习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新性应用的技能。通过本节课课堂观察团老师的记录,通过课后的学生问卷调查反馈,全班90%以上的学生在上述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其次,通过查阅电子词典、阅读外研社数字图书馆相关话题的教材、阅读21世纪电子报纸相关话题的文章、电子邮件求助等形式,实现了课内课外互动,课内课外互补,利用课外资源提升课内所学知识的目标,还提升了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的意识、技巧和能力。此外,利用在线与外教共同谈论相关话题的机会,在原汁原味的语境中开阔了学生视野。
再次,学生在钻石形纸上写小诗,然后利用平板电脑拍照进行成果展示与评比,这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交流方式,这个方式实现了人人参与课堂活动的目标,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无拘无束地畅谈和互助。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兴趣多多,收益多多。
尽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力争体现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的关联与递进,但是在教学设计中还存在一些尚待探讨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课型的确定和出现时机。本课最终成果的体现方式是“写”出小诗,尽管在追求写作目标过程中一直开展的是听说和对话活动,但是我们不免还要探讨这个阶段“写”是否是最佳时机?第二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本课采用了Design
Thinking这个在国内英语教学论里面没有出现的新方法作为课堂基本实施步骤,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发现,Design
Thinking模式本身比较成熟和益于操作,但同时也发现,在把它迁移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它进行“教学本土化”的改造,目前还没办法断定这种改造是否完全符合Design
Thinking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的实际国情。只是从本课教学效果来看,该模式对英语课上培养初中生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品质有比较好的可操作性。
此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遗憾。例如,由于课程设计略高于学生的现有程度,还由于学生对这种授课形式不太适应,导致一些环节学生的活动面和活动程度不到位。同时,由于时间关系导致结尾略显仓促,学生展示这个最精彩的生成环节所提供的时间不充分。这些遗憾,也更是今后我要思考、要解决、要完善的环节。人的收获只是火花,要想使它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再学习!期待我所提供的这个研讨案例在您的品头论足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最后还是鸣谢。我要衷心感谢为我提供这次上课机会的中央电教馆、辽宁省电教馆。感谢全方位支持这次录课的锦州市教育局和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感谢为了这次录课而付出巨大辛苦的幕后英雄们:他们分别是提供教学场地及资源的锦州市实验学校,重中之重是所上课班级的英语卢俊杰老师和全班同学;录制本课的辽宁省电教馆;还有为本次录课提供服务的双师平台,讯飞e听说平台,21世纪英文报,外研社AI智能学习平台等,还有不辞辛劳关注本课的您。我要对所有我感谢的人说:感谢您给我教学成长的道路上点了一盏明灯,谢谢,一生有您,足以。(共25张PPT)
Section
B
Listening
&.
Speaking
教学
目标
定位
Product
1
贴近教材,符合教学常规
Product
5
广大英语教学界同仁品头论足
Product
4
从思维品质、信息技术等方面以研促教
Product
3
体现2017版新“课标”教学理念
Product
2
贴近二、三、四线城乡条件和水平
规范课
适用课
体验课
特色课
研讨课
单元教材
本课教材
本次授课所使用的是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hy
do
you
like
pandas?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话题是Animals
in
a
zoo.功能是Describe
animals.
Express
preferences.
Section
A
主要学习动物名称及描述动物的形容词及动物的生长地,并运用所学词汇回答Why
do
you
like…?
I
like…
because
…来谈论对动物的喜好及原因。在此基础上,Section
B的阅读转向了对“濒危动物”的关注,在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和人文素养。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Section
B
1a-1d),课型是课内探究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区分和掌握更多与动物相关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能够用这些词写出自己关于动物的Diamante小诗,通过分类预习与动物有关的词汇和语言点,为下一课学习关于动物特点、习性和动物保护话题相关的阅读语篇奠定基础。
1
教材分析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s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了解某些简单的动物名称及描述性形容词的词汇,并能够用这些词和表示因果的句型来描述自己对动物的喜好。本课出现了更多的形容词,学生掌握和运用都不太难。
分析
分析
学情
2
本课对学生有挑战的内容是根据小诗的格式,运用所学的词汇写出小诗,但这也会成为学生的兴奋点。此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了解动物更多的信息,为学习下一课的阅读语篇做好铺垫也会成为既有挑战又有成就感的学生活动。
学情分析
Analysis
of
students
教学目标
1
4
2
3
语言能力
学会本课出现的新单词friendly和shy等;
预习由下一课单词转换来的形容词forgetful,
dangerous,
watered和名词symbol等;
正确使用上述单词及本单元的重点词汇smart、beautiful、cute、lazy、scary和small等描述动物;
通过多种途径积累更多的动词,为写关于动物的Diamante小诗做充分准备。
3
语言能力
学习能力
01
02
03
能够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制作写作提纲,并为写作活动提供逻辑框架和范例,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方法;
运用风靡全球的创造力培养模式Design
Thinking提升创新思维品质;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通过实物投影展示作品,通过电子辞典、在线图书馆、电子邮件、网络课程等形式寻找相关信息,通过互助学习等活动,在合作中探究,并且取长补短。
3
教学目标
思维品质
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话的思维导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制作小诗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会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熟悉不同动物的习性,并能够运用Diamante格式写出关于动物的小诗;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热爱动物,培养人和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文化品质
3
教学目标
难点
重点
运用Design
Thinking
的流程和方法,在写小诗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教学重点及难点
Analysis
of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通过实物投影展示作品,通过电子辞典、在线图书馆、电子邮件、网络课程等形式寻找相关信息,通过互助学习等活动,在合作中探究,并且取长补短。
学会本课出现的新单词friendly和shy等,预习由下一课单词转换来的形容词forgetful,
dangerous,
watered和名词symbol等。能够正确使用上述单词及本单元的重点词汇smart、beautiful、cute、lazy、scary和small等描述动物,通过多种途径积累更多的动词,为写关于动物的Diamante小诗做充分准备。
体验Design
Thinking
的流程和方法,在写小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制作写作提纲,并为写作活动提供逻辑框架和范例,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01
02
03
01教法分析
Design
Thinking创新学习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
02学法指导
自学与点拨相结合
思维导图辅助学习
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03教学手段
21世纪英文报
有道词典
外研AI智能学习平台
电子邮件
双师平台
5
Analysi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ids
教学追求
Teaching
pursuit?
6
英语教学是借助英语语言这个媒介,遵循二语习得的认知规律,通过真实或者模拟真实的教学活动情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语言现象的思维,发现使用英语的方法,理解中英文国家文化的差异,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就是在“活动”中借助“手段”,提升学生“思维、方法、差异和能力”
的过程。
7
教学流程
Teaching
Procedures
Chart
确立尝试写作Diamante
小诗
探索Diamante
小诗的结构规则
发散性完成写作的相关准备
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分享,修改与提升
多媒体情境
思维导图
双师平台
多种智能化手段
学
生
过程
手段
教学过程
05
04
03
02
01
Empathize
Define
Ideate
Prototype
Test
06
8
Teaching
Procedures
Homework
Step1:
Empathize——收集真实需求
1.同理心(Empathize)——从学生角度出发,收集真实需求。
1.需求定义(Define):分析收集的需求,用简短的一句话定义学生的需求
Step2:
Define——定义需求
1.发散性复习和预习名词。
Step3:
Ideate——打开脑洞,发散思维寻求多种方案
Step3:
Ideate——打开脑洞,发散思维寻求多种方案
2.发散性复习和预习形容词。
3.发散性综合巩固操练所学名词和形容词。
Step3:
Ideate——打开脑洞,发散思维寻求多种方案
4.采用多种手段,发散性复习和预习动词。
Step3:
Ideate——打开脑洞,发散思维寻求多种方案
1.小组合作,按步骤写作小诗。
Step4:Prototype——把头脑中的想法动手制作出来
1.展示,修改和完善小诗。
Step5:Test——重新审视作品,优化作品
得
失
想
改
教学效果
通过四次出现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和图表,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感知,同时进行模仿性的训练,理解和尝试性应用;
再通过由浅入深的五个理解过程完成对所写小诗信息的构建;
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创建并且完善小组所写小诗,达到知识技能的迁移.;
通过这些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整理、归纳所学内容,并且运用所学习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新性应用的技能。
课型的确定和出现时机:探讨这个阶段“写”是否是最佳时机?
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本课采用了Design
Thinking这个在国内英语教学论里面没有出现的新方法作为课堂基本实施步骤,把它迁移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它进行“教学本土化”的改造,目前还没办法定断这种改造是否完全符合Design
Thinking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的国情。只是从本课教学效果来看,该模式对英语课上培养初中生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品质有比较好的可操作性。
课程设计略高于学生的现有程度;
时间关系导致结尾略显仓促,学生展示这个最精彩的生成环节所提供的时间不充分。
人的收获只是火花,要想使它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再学习!期待我所提供的这个研讨案例在您的品头论足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锦州实验学校
芦俊杰老师
及所教学生
双师平台
讯飞e听说
21世纪英文报
外研社AI平台
辽宁省电教馆
锦州市教育局
锦州市教师
进修学院
鸣谢
中央电教馆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