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老山界 训练提升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老山界 训练提升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6 09:2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老山界
名 师 点 睛
(1)通过对本课重要的字音、字形、词语、标点符号、病句修改的练习,提高运用词语和标点符号的能力,提升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2)抓住重点字词,分析其在文段中的作用,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以练助学
基础达标
(3)通过练习,提升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赏析精彩片段,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34年冬,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的湘江封锁线后,翻越了“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后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狭义的记叙文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本文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基 础 巩 固
A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jīnɡ huánɡ(    )的神情说。
(2)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qiào bì(    )上,马爬不上去。
(3)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ɡuàn shū(    )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4)下山十五里,也是很qīnɡ xié(    )的。
惊惶 
峭壁 
灌输 
倾斜 
A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敌人万般阻挠,我们还是成功地走过了老山界。(在“我们”前加“所以”)
B.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从此,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成为历史。(在“礼炮鸣放”后加“的任务”)
C.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败的关键。(将“成败”改为“成功”)
D.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王老师的事迹。(将“许多”放在“王老师的”后)
A 
5.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
(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
(3)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
拟人 
比喻 
比喻、拟人、排比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B.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C.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D.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B 
1.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下层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课 内 阅 读
拓展提升
能力达标
C 
2.“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中的“缀”能否换成“挂”?为什么?
不能。“缀”有点缀装饰之意,更符合语境,比“挂”更生动,更富有美感,写出了当时黑夜天空繁星闪烁的美丽,衬托出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中的“奇观”奇在哪里?这个词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奇观”奇在“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蕴含了人民军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作者写战士们夜宿峭壁时,前面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的,后面又说战士们“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横着心”一词传神地写出了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又写出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5.课文第22自然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觉来描写?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触觉,如“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表现天气寒冷。视觉,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表现山高且险。听觉,如“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表现环境幽静。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拓 展 阅 读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
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一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一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事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C 

(2)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
“才”和“终于”两个副词连用,强化了行程的不易和艰难,突出了驻守塔斯提哨所的边防军人的感人形象。
“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小白杨哨所从未有过的,令人难以相信,因此需要多次验证,加以确认。
(4)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儿子的举动是因为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从侧面表现了部队能“锻炼人、出息人”。
(5)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①指塔斯提哨所;②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军人;③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
7.仿照例句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语义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祖国啊,你的荣光,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世界的黎明。你的富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腾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 合 运 用
示例:滋育古莲的胚芽 
吐出跨世纪的新绿 
成就飞天的壮举 
再创新时代的辉煌 
了却祖辈的夙愿 
走向民族复兴的未来 

8.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材料二:当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腰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这竟成了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请你根据上面的两则材料,概括什么是“长征精神”。
①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②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活动中,班长播放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我的长征》节目片段,一批志愿者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徒步行走,体验长征。同学们针对“重走长征路有没有意义”这一辩题展开辩论。
有人说:“这个活动没有意义。时代不同了,何必再吃那些苦?况且,这一班人徒步西行北上,大张声势,纯属作秀!”请你站在另一个角度,对以上观点进行反驳。
示例:我觉得这个活动有意义。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有了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出行很方便,生活也很舒适,但我们中不少人恰恰缺少了吃苦的精神,缺乏承受挫折的勇气。重走长征路,可以唤起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